有时会听一些家长谈及幼年时的孩子总是能带给自己无限的惊喜,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十月怀胎太值得了。但,为什么现在再也没有惊喜,随之而来的是愈发的平凡,特别是忍不住和同班数一数二的孩子作比较,发现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学渣。真的就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吗?我们自己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吧!

这种情况让我想起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是一名牧师,他坚持“天才不是天赋和基因决定的,是早期教育决定的。”并且他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成功证明了这一论点。他给孩子取了他自己的名字,也叫卡尔·威特,这个让他和贤惠的妻子在孕期各种呵护的孩子,虽然刚出生时显得有点笨拙,但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下,小卡尔·威特成为一个八九岁时就能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他特别厉害的是数学,9岁时就考进了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这显然就是一个天才!但想不到的是小卡尔·威特刚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明显的先天不足。这位儿童早期教育鼻祖,全能养育法的开创者于1818年就写成了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最早的文献,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圣经,一直传承至今。

得过且过的养育方式(给你一份可以养育出人才的说明书)(1)

本书一共分成十七个章节。不难看出,早期教育真的需要融入到方方面面。

得过且过的养育方式(给你一份可以养育出人才的说明书)(2)

当知道小卡尔·威特通晓六国语言时,真的惊掉下巴了吧。我们往往连一门英语都很难让孩子充分学习,更别提多国语言了吧?小卡尔6岁的时候就可以用德语自由阅读了,卡尔威特用了恰当的方法,不到1年时间就能使用法语了,并且能够阅读各种法文书籍。之后,每学一种语言,用时都不到一年,3个月就学会了英语,9个月学会拉丁语(要知道拉丁语是比较难学的语种),但小卡尔都统统收入囊中。卡尔·威特在给儿子的教育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拿好一本本记好啦!):

1.用“耳朵”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但凡学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而且最好是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听,这一点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毕竟孕期就能给孩子隔着肚皮互动了;

2.与其背莫如练。语法是很枯燥的,用通俗易懂的诗歌去切入,就像孩子应该多听童谣,用童谣滋润童心,卡尔也非常支持孩子和异国的孩子通信,这一点刚好就鼓励了小卡尔学习语言的热情;

3.用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小卡尔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他愿意用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故事,而我们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去看第二遍故事的。

4.弄清词源。为了让小卡尔对某个单词记忆深刻,卡尔会要求他去查阅由这个词语产生出了哪些词。这个习惯对学习语言来说是个利器!

5.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各种游戏。卡尔把“您早”翻译成13国语言教小卡尔,并且他很快就学会了。让小卡尔对着代表13个国家的13个玩具娃娃用各国语言说“您早”。关键孩子天性爱玩,用游戏力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是非常厉害的一种教育方式。

这是其中比较受用的章节,也是绝大部分家长犯愁的环节,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但事实上小卡尔也是从孩童时期过来的,谁不贪玩呢?真正决一胜负的是卡尔·威特提到的早期教育,在合适的时间打开孩子的任督二脉,想必真的可以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就像我们在读书前就想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一样,之后再去培养习惯太难了,孩子的内在系统也在不停地优化更新,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必定是事半功倍的。如果你走在孩子教育的岔路口,翻翻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吧,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得过且过的养育方式(给你一份可以养育出人才的说明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