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慕云

《金瓶梅》有几场婚嫁的情节,孟玉楼、潘金莲先后再嫁西门庆。读过《金瓶梅》的读者,或许会感觉到,相比之下,孟玉楼比潘金莲排场略大,但是都远远不如中产家庭的奢华、显摆的婚礼,与清河首富西门庆的身份极为不符。如果注意细节,又会发现这两位新娘都没戴凤冠穿霞帔,太寒酸,太低档。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1)

【图1,明代戴凤冠的贵妇】

凤冠与霞帔,是古代新娘的标配。在民俗婚礼中,除了穿红披红,新娘的婚礼之服中还要穿一种特殊的服饰,穿霞帔,戴凤冠。凤冠、霞帔乃是新娘婚礼程序中必须的服饰,非常重要。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2)

【图2,明代金镶宝石花蝶凤冠】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凤冠、霞帔一直是皇室的娘娘、嫔妃所用,至少也要是有品秩官员的太太才有资格穿戴,哪里轮到普通百姓?但是生活中的老百姓在做新娘时,也确实有戴凤冠,穿霞帔的事实存在。这是为什么?黄强新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商务印书馆出版)告诉了我们答案。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3)

【图3,黄强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商务印书馆出版】

霞帔是专用服饰,虽然没有龙袍、凤袍严格,但是也有很多限制、禁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使用的。到了清代,霞帔可以“假借”,即士庶妇女在出嫁之日及入殓之日可以借用穿著。《清稗类钞》记载:“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4)

【图4,霞帔图】

皇室娘娘、命妇的凤冠、霞帔与民间婚礼上的凤冠、霞帔是有区别。凤冠与霞帔,本来就是专属品,民间本没有凤冠与霞帔;凤冠、霞帔到了民间,只是借用概念,借皇后、命妇礼冠的吉言,要的是喜庆彩头,与实际的凤冠相差甚远。说白了,只是名称相同,物品却不同,即真与假。中国服饰制度最为严厉,最讲究等级,但是在凤冠、霞帔的借用上,又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有了温情。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5)

【图5,《金瓶梅》插图,孟玉楼再嫁】

那么,《金瓶梅》中的孟玉楼与潘金莲,入嫁西门庆,为什么不穿霞帔?孟玉楼出嫁,“六月初二,西门庆顶大轿,四对红纱灯笼,她这姐姐孟大姨送亲。他小叔子杨宗保,头上扎着发髻儿穿着青纱衣,撒骑在马上,送他嫂子成亲。”(第7回)一顶花轿抬入西门府,孟玉楼成了西门庆第三房小妾。等到潘金莲再嫁西门庆,婚礼更为简单。“次日,一顶轿子,四个灯笼,王婆送亲,玳安跟轿,把妇人抬到家中来。”潘金莲做了西门庆第五房小妾。再嫁的两位美女,都上了花轿,却没有凤冠、霞帔为她俩增添色彩,没有吹拉弹唱的迎亲队伍,也没有推杯换盏的盛宴。因为她们的身份,决定了她们不能戴凤冠穿霞帔。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6)

【图6,清代穿霞帔的命妇】

古代新娘戴凤冠、穿霞帔,是有身份限制的。无论官宦人家还是士人庶民,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即明媒正娶的正室娘子,填房继位的也算,可以戴凤冠,穿霞帔;非正室夫人的小妾、二奶、三奶,即使是明媒正娶,也不能披霞帔戴凤冠。这就是再嫁的孟玉楼、潘金莲不能穿霞帔的原因,她们只是小妾,不是正室娘子。身份与礼数,不允许她们享用凤冠、霞帔。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7)

【图7,敦煌莫高窟17窟穿男装女供养人像】

类似的知识点在《绣罗衣裳照暮春》中还有许多。魏晋褒衣博带,洒脱飘逸,却因为服药,皮肤干燥,容易溃烂,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胡服便于骑射,还有防水功能,适应北方严寒气候,唐代女着胡服,甚至男装,也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宋代的旋裙原本是烟花女子创造,因其方便出行,由民间而及宫廷;明清时期流行赐服,皇帝着龙袍,宠臣赏蟒袍,龙纹与蟒纹类似,区别在于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穿在帝王身上是龙纹,着于臣子衣上是蟒纹……让我们在阅读《绣罗衣裳照暮春》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一本有趣的书,一本好玩的书。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武大郎(潘金莲再嫁为什么不戴凤冠)(8)

【图8,明代穿织金蟒袍官员李贞】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服饰礼仪》《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