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4044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295年,晋惠帝统治时期,都城洛阳的武库,也就是军械库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面对这场大火,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大臣张华却命令首先封锁现场,之后再救火。结果耽误了救火时间,存放在武库中的三件珍宝——王莽头,孔子屐和汉高祖斩白蛇剑都在大火中被毁,此时距离王莽头被斩下已经过了272年。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要一直保存着王莽的头颅呢?王莽头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为什么此时又被毁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莽和王莽头的历史。
王莽此人被许多人调侃为“穿越者”,但其实他的本质并非“穿越”,而是“复古”。从他的政策就可以看出他的“改革”有很强的复古性质,本质上是想恢复西周时的制度。
与其说王莽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天真的改革家。因为王莽的改革本来是有其基础的,他早年谦卑有礼,又有文采,受到文士们的广泛称赞,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
而当时西汉的统治已经腐朽,就连汉哀帝刘欣都认为汉朝将要走到尽头,想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密友。改革是广泛共识,可以说王莽的改革是有深厚基础的。这也使得王莽能够在阻力较小的情况下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
但是之后王莽的行为却向大家证明了他属实是一个天真的改革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总结一下王莽的政策,就能够发现,他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改革,而是要求大家都来配合他的改革。如果改革出现了问题,王莽不会认为是改革本身有问题,而会认为是有人不够配合改革。他幻想着所有人都能遵守同一套制度,大家只要都按照他改革的一套来,就足以万事太平。而对于改革本身,王莽却很少进行反思。
比如说,王莽考虑到西汉币制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就要进行币制改革。这本身也没问题,但问题在于王莽把币制改革如此重大的事情当成了玩闹一般,经常心血来潮,想起一套是一套。今天发行一套新货币,明天又发行另一套,还要求大家都按照新发行的来,配合他“一起玩”。
他的币制改革朝令夕改,还经常用劣质钱币来兑换老百姓的优质钱币,如果不同意就是违法。结果短短几年间,全国竟然有数十万人因为违反货币法令而遭到惩罚。王莽却不认为这是币制本身的问题,反而将此归咎为民众不遵守法令,于是对违反货币法令的人进行残酷的惩罚,结果遭致了更为激烈的反抗,王莽的币制改革彻底失败。
再比如,当时天下发生饥荒。王莽却为了节省存粮,不但不派人赈灾,反而派人教流落关中的饥民“煮木为酪”,让大家煮木头吃。这看起来是一个“何不食肉糜”式的笑话,实际上比“何不食肉糜”更为荒唐。肉糜好歹真能吃,而木头吃下去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王莽的“新朝改革”全面失败,天下烽火四起。王莽也没辙了,摘下了伪善的面具,对各地起义进行残酷镇压,但他又怎么能镇压得住?到了公元23年,绿林军逼近都城长安。王莽举办“哭天大典”,百般祈祷,希望能挽回局势。然而此时怎么祈祷都没用了,不久后绿林军就在长安市民的配合下攻破长安,一个叫杜吴的起义军战士杀死了王莽。
王莽被杜吴所杀后,一个叫公宾的校尉向杜吴问王莽的尸体在哪,杜吴就告诉了他。于是公宾就把王莽的头砍了下来,悬于宛市之中展示。但估计公宾本人也没想到,王莽头颅的展示时间远比他想象的要长,甚至超过了几个王朝的寿命。
得知王莽死了之后,早已恨透了王莽的起义军战士蜂拥而上,王莽的尸体被砍得四分五裂。百姓们也对王莽的头颅用种种手段进行侮辱,有人甚至把王莽的舌头切下来吃了,可见人们对王莽憎恨到了何种程度。
尽管是绿林军最终攻克了长安,推翻了新朝的统治,但起义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刘玄——刘秀集团夺取。后来刘秀与刘玄不和,刘秀在鄗城称帝,重建了大汉王朝,与刘玄公开决裂,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历程,史称东汉。之后刘玄又在与赤眉军的争斗中被杀,刘秀又消灭了赤眉军,并逐渐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让东汉由一个地方政权变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
在统一天下后,刘秀又找到了王莽的头颅,将其作为皇室珍藏,就这么保存起来,从此王莽头被收藏了两百多年之久。有人可能奇怪,人死后皮肉不就逐渐腐烂了吗,那王莽头是怎么保存那么久的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刘秀已经让人去除了王莽头颅上的皮肉部分,只留下了骨头,也就是说此时的王莽头只是个头骨。而刘秀又让人对其进行了防腐处理,这才得以保存这么久。
不过这一点其实在历史上就有人提出过疑问,那就是王莽的头颅在刚被砍下的时候就被“公开展览”了,并遭到了愤怒民众的破坏。并且从王莽被杀到刘秀攻入长安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期长安的情况极其混乱,先后被几个不同的势力统治,王莽的头颅是如何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中保存这么长时间的?刘秀怎么还能找到这个头颅的?
因此有人怀疑后来东汉皇室收藏的那个“王莽头”其实不是真正的王莽头颅,只不过是随便找了一个人的头颅,宣称是“王莽头”罢了。不过不管这个王莽头究竟是不是王莽真正的头颅,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件名为“王莽头”的“宝物”,被历代皇室珍藏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当初刘秀要珍藏王莽头呢?虽说王莽也是刘秀的敌人,但也并非刘秀唯一的敌人,怎么就偏偏对他的头颅这么执着呢?首先要明白的是,刘秀所收藏的不是只有王莽头,而是“王莽头”、“孔子屐”和“汉高祖斩白蛇剑”这三件套,这三件宝物长期是被一起收藏的,代表的是东汉王朝的某种理念。
王莽头此前已经讲过,这“孔子屐”就是孔子穿过的木屐,汉高祖斩白蛇剑来自于“刘邦斩白蛇起义”故事,这把剑号称就是刘邦斩白蛇的那把宝剑。而对于这两件宝物,人们同样有疑问。汉高祖究竟有没有斩白蛇暂且不提,这事儿已经是两百多年前的了,这宝剑中间经历了这么多波折,真的是当初那把剑吗?至于孔子屐,相隔的时间就更久了,究竟是不是孔子穿过的木屐同样也难以确定,
但实际上,东汉王朝只是需要这三样东西作为象征,以此宣扬自己的理念。因此这些宝物究竟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关键是让百姓们相信它们是真的,从而理解这些宝物所代表的理念。这三件套代表的是什么理念呢?
收藏孔子屐,是因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这代表的是是遵从儒家理念。收藏汉高祖斩白蛇剑,是因为刘邦是汉朝创始人,这代表的是刘秀所创立的东汉也是汉室正统,是西汉王朝的延续。而收藏王莽头,是因为王莽是新朝这个篡逆王朝的创始人,正是他篡夺了汉朝的皇位,这件藏品是刘秀消灭王莽这个篡权者的象征,也代表着东汉王朝起家的正义性。
因此,“三件套”合一,其实就是东汉王朝的立国象征。代表着东汉王朝会继续以儒学为治国理念,并延续大汉王朝的辉煌。同时也是警示臣子们安分守己,不要起叛逆之心,否则难免落得和王莽相同的下场。
不过,象征终究只是个象征。尽管东汉王朝收藏了这三件套并竭力宣扬其正义性,东汉王朝还是从中期开始就陷入了政局不稳的局面。东汉中期,皇帝多英年早逝,许多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因此往往要经历一段“摄政”时期。频繁的摄政导致东汉中期政局混乱,陷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的局面,皇帝往往被架空。到了东汉末年更是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割据自立,早已不把皇室放在眼里,又有多少人还在乎这三件套的象征与警示呢?所谓王莽头,也终究只是个头颅罢了。
不过,或许是考虑到这颗头颅被收藏了这么久,也确实有纪念意义,尽管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但这颗头颅还是被继续珍藏了起来。曹氏篡汉以后,这颗头颅依然作为魏国的皇室珍藏。四十多年后,司马氏又篡夺了魏国的政权,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这颗头颅又成为了西晋的珍藏。也许,这些君主也希望这颗头颅能起到一些虚无缥缈的“警醒”作用吧。但他们自己都是篡权上位的,又有多少人能被这颗头颅警醒到呢?
西晋统一之后继续收藏着这三件套,然而这个王朝却成为了最为暮气沉沉的中原王朝之一,开国时就有亡国之相。这个新兴王朝在初期流行的并非节俭之风,而是“斗富”之风,又有几人把三件套的象征意义放在心上呢?
公元291年,晋武帝司马炎才去世没多久,西晋就接连发生了三场政变。“傻子皇帝”司马衷根本无力控制局势,西晋迅速陷入了激烈的内斗之中。司马衷之妻贾皇后先是设计杀死了辅政大臣杨骏,接着又诱骗司马玮杀死了下一个辅政大臣司马亮,随后又将罪责都推到司马玮头上,将司马玮杀死。但这种伎俩并没有使得晋朝政局稳定下来,反而使得各地的野心家蠢蠢欲动,都想通过这种阴谋手段夺取政权。
事实证明,善于权术不代表善于治理。贾皇后虽然靠着权谋夺取了政权,但其治理却是一塌糊涂。到了公元295年,天下灾荒连绵,已经有零星的叛乱,司马氏诸王对朝廷的离心力也越来越强。此时距离晋朝开国不过三十年,统一天下不过十五年,却已经是一派亡国之相。祸不单行,也正是在这一年,都城洛阳的武库发生了大火,大批武器和三件套此时都存放在武库中,形势岌岌可危。
然而在此关键时刻,辅政大臣张华首先想到的却不是救火,而是派人封锁现场,严禁任何人进入救火。因为武库中有大量武器装备,张华担心有人会借机混进去偷取武器,制造事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西晋此时的政治已经混乱到了什么地步,哪怕是救火,都要先考虑有没有人会趁机造反。
最终,到了大火扑灭的时候,存放在武库中的三件套宝物,连同足够武装二百万人的武器装备在内,都毁灭殆尽。由于这场大火实在过于蹊跷,张华救火的态度也实在消极,因此有人怀疑其实武库中的武器装备和宝物早已被窃取,只不过是靠大火来掩饰罢了。
但不管这场大火究竟是不是掩饰,“王莽头”这件宝物确实就此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连同王莽头一起消失的还有对于“篡权者”的最后一点警醒。此后西晋的局势并没有如张华所愿般稳定下来,而是变得更加混乱,篡权者更是层不不穷。此后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浪潮中,西晋王朝也彻底垮塌,张华本人也死于非命。
其实,封建皇权自身的特质注定了王莽这样的人层出不穷,无论如何“警醒”都是一样的。他们总结前朝的教训,自身却往往也成为了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旁宫赋》中所写的那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