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红花雨花石(雨花茶雨花石)(1)

江南是出名茶的地方,名茶又往往与名地齐名

江南是出名茶的地方,名茶又往往与名地齐名。到黄山,有黄山云雾茶;在无锡,两岸山翠茶青,有太湖碧螺春;到杭州西子湖畔,龙井最著。然而尚有一种茶,因产量少而传之不广,虽不像龙井、碧螺春那样蜚声海内,但也颇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这就是雨花茶。

我是偶然得以品茗的。

那时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湿乌泥,雾笼江岸。我不得不驻足于南方的表哥处。听雨声、涛声、蛙鸣声,想起年轻时一首《江南雨》的流行歌曲: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悄悄地下,黄昏雨似幕,清晨雨如纱,遮住林中路,打湿屋前花。优雅空濛,其意境正与眼前之景相吻合。表哥说:既然行不得,我酌一杯茶,让你清清中午嘴里留下的油腻。说着拿出一小盏白绿的茶梗放在杯里,我随便验了,看他注起水来。

水注入之时,但见杯内一团白雾圈动,不觉甚是称奇。表哥道,你再往下看罢。待白雾消尽,更为奇特,那白梗并不是真的茶梗,在杯底忽然撑开,显出一枪一旗,颜色竟如遇雨之新叶,莹绿有光。水依然清冽,但已闻馨香袅袅扑鼻。品一口,油腻荤腥尽去,品两口,五脏六腑具清,不觉一盏入肚。斟第二盏,表哥道:“正好饮”。疑香气穿户绕梁,久未散去。再抬头看门外景物,竟觉得山光水色满眼朦胧之外,又多一份空灵之气。三盏过后,往下茶色渐淡,此时腹不涨,口不涩,呵气也香。我也似江南人,顿生留恋之意。忙问:“这是什么茶?”主人答曰:“雨花茶。”

绿叶红花雨花石(雨花茶雨花石)(2)

,品两口,五脏六腑具清,不觉一盏入肚。斟第二盏,表哥道:“正好饮”。

北方奢醋南方奢茶,西南喜辣,我想是与地域环境使然。茶的奇妙应为碱性,生长于南方弱酸性水土之中,南方人饮之,实为中和之享受。北方水硬土咸,十土九碱,于是就有醋之盛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脉,品茶的高雅和浪漫,自然应是南方情景中事了。

雨花茶与雨花石虽都产于六朝古都南京,但实际并不在一处,寻雨花石则要到中华门外的雨花台。

我们出中华门正是暴雨过后,此时雨花路上瀑布横流。透过朦胧雨丝,正立面是一组花岗石烈士雕像,高约数十米,有戴铁链者,有烂衫裸足者,男女,老幼,衬于阴云暗绿之背景下,视死如归之势慨然而出,雨花台正是民族英雄们浴血斗争之地。有人说,雨花石的五彩是近现代仁人志士鲜血染成。但最早传说,六朝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天神,落花如雨,在地则为五彩之石。每逢大雨过后,水土冲刷,多有新石裸露,即使南京本地人,也乘此良时,成群结队,来此寻宝。到这里来拣几颗雨花石,不仅可以欣赏,更有纪念意义。

可惜近年游人增多,真正的雨花石已难以寻觅,但公园附近多处有售。真正上好的雨花石晶莹鲜明。其纹若山川、若走兽、若人物。笔者此行得数颗雨花石,一颗极似山水,庭园曲径,怪石当道,上有松枝垂下;一颗如戈壁荒漠,旷然悠远,隐约见一背影,艰难跋涉其中,前后均无尽头。

“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听小雨沙沙地下,若断又若续,如诗又如画,心在雨中醉,情在雨中发”。品茗,观石,竟然俱是既虚幻又实在、叫人难忘的情景了。

绿叶红花雨花石(雨花茶雨花石)(3)

品茗,观石,竟然俱是既虚幻又实在、叫人难忘的情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