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约:3909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煤气的危害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1)

一、中毒

煤气中的CO成份,是造成人身煤气中毒的根本性成份。

基本概念是: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CO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属于血液窒息性气体,少量的CO气体存在被人体吸入,便可对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而煤气中的CO含量都比较高,大大超出了人体的所能承受的极限。

二、着火和爆炸

煤气是由一些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分为可燃气体、不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三部分。成份分别是:

可燃气体成份:CO、H2、CH4、CmHn

不可燃气体成份:CO2、N2

助燃气体成份:O2

煤气中可燃气体成份是形成煤气着火和爆炸的成份,可燃气体成份一旦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在无限空间遇火源可发生着火事故,在局限空间内遇火源可发生爆炸事故。

三、腐蚀和磨损

1、腐蚀

煤气中的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及氧气(O2),是煤气设备设施产生腐蚀性的主要成份。因为H2S、CO2在水中呈酸性,O2在水中则具有氧化性腐蚀,所以降低煤气中的水份,是减轻煤气对设备管道腐蚀的基本方法。

2、磨损

煤气中的含尘量在荒煤气时较高,干式除尘后的含尘量也在10%-15%以上,在流速的驱动下,能对设备和管道的拐弯部位和煤气流动易产生摩擦的部位造成磨损,使壁厚变薄甚至出现孔洞,煤气外泄。设计上的合理性是减轻煤气磨损的根本方法。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2)

煤气中毒的预防

一、煤气的检测与监控

1、CO对人体影响概述

①人体CO中毒的轻重,取决于空气中CO浓度高低和接触该浓度的时间长短,同时还取决于劳动强度和个体敏感性等因素。

②空气中CO浓度越高,血液中HbCO的浓度越高;同样,接触CO的时间越长,血液中HbCO的浓度也越高。

③劳动强度越大,CO中毒越重。

④在高温、高湿、高海拔的情况下,CO毒性有所增强。

⑤当有CO的空气中还存在其它毒物(如苯蒸汽、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时,毒性有叠加作用。

⑥对CO的敏感性比常人高的有:儿童、孕妇、心血管病患者、甲状腺亢进者、哮喘病者、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嗜酒者等。

◆为防止CO中毒症状的出现,空气中CO含量必须小于0.01%(100ppm);而要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空气中CO的含量必须小于0.1%(1000ppm)。

2、煤气检测

作业环境煤气的检测,其目的是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质是防患于未然。

(1)检测气体的确定

从预防煤气中毒的角度来说,检测的对象主要是煤气组份中的单一气体(如CO、O2)。

预防煤气中毒检测的对象是煤气中的CO含量;

预防发生窒息性事故检测的对象是O2含量。

(2)正确选择检测方法

①检测手段

◆CO检测报警仪是检测手段的首选,有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都应是防爆型、数字屏显和声光报警为一体的。

◆气体检测管也能快速测定CO浓度,并且可测定高量程的CO浓度。

◆气体检测管也能快速测定O2浓度,并且可测定高量程的O2浓度。

◆O2检测报警仪是检测缺氧状况的首选仪器,一般选定便携式的,有数字屏显和声光报警。

②检测方法

◇检测仪的使用:仪器传感器距离人体呼吸入口处(头部)越近越好,以便在煤气泄漏飘逸层次间能及时测到煤气的存在。

应该时刻注意观察仪器显示屏上数字的变化情况,数字飙升时,说明现场煤气浓度较高;数字缓慢上升时,说明现场煤气浓度较低。

◇现场风向问题:就某个部位来说,风向可分为上风侧和下风侧,煤气检测时站位应在上风侧。

◇煤气比重问题:比重小于空气的煤气检测时,应在房间或容器的上中部检测;比重大于1时,则应在房间或容器的中下部进行检测。

◇容器或沟槽中含氧量的检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应在空气不流动或拐弯死角处进行检测。

3、煤气监控

(1)定点监控

定点监控的手段是采用诸如鸽子、固定式(台式或壁挂式)报警仪或者便携式报警仪。

定点监控的目标是单个目标。由于煤气中毒者会很快丧失自救能力,甚至连打电话告警都不可能,更搞不清煤气泄漏的大致时间和地点。定点监控也不能及时召唤他人前来救助。基于这些原因,发展并形成了区域监控技术。

(2)区域监控

对于大型的煤气设备或连成片的煤气工作场所,应建立区域报警系统。

在该系统内,易泄漏煤气的地点安设传感器,用电路与检测报警控制主机相连,可实时观察各监测点传感器的检测数值变化情况,一旦某点的CO浓度超过阈值浓度,即可发出报警信号,还可与执行器件联锁,启动响应的安全设施(如排风扇等)。

4、预防措施

(1)通风置换

通风置换的目的,是将房间或容器内的煤气被新鲜空气所稀释,所替代,促使CO含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

通风置换的方法有两种:

①自然通风(形成空气对流)的方法。如室内打开所有门窗,容器内打开空气对流人孔或顶部放散及底部开口。

②机械通风(强制性鼓风或排风)的方法。

机械通风是通风排毒,方法主要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其中以局部排风的效果最好,最为常用。

(2)可靠切断煤气来源

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装置是眼睛阀阀组、水封加蝶阀、盲板或插板,其余为不可靠切断装置。不可靠切断装置隔断煤气后,极易泄漏煤气,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

(3)煤气检测合格

人员进入煤气设备设施内进行维护或检修前,必须经过煤气检测测定合格后,才能进入。

(4)轮换作业

在实际作业环境中,有时煤气的来源无法控制,只要空气中CO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就可实行轮换作业的方法。轮换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区休息的时间,至少要在两小时以上。

空气中CO含量

持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30mg/m3(24ppm)

可持续工作8小时以上

50mg/m3(40ppm)

60分钟

100mg/m3(80ppm)

30分钟

200mg/m3(160ppm)

15-20分钟

(5)佩戴防毒器具

作业环境空气中CO浓度高于200mg/m3(160ppm),必须佩戴防毒器具,否则就撤离作业现场或不许进入煤气设备设施内。

(6)煤气作业,必须两人以上同行,指定作业监护人。

(7)发现煤气泄漏,必须及时处理,不许过夜处理。

(8)任何人不许乱动煤气设施。

(9)煤气易泄漏处定期测漏,一般用仪器或肥皂水进行测漏。

(10)煤气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主要是预防闲杂人员误入或停留煤气区域,以免造成煤气中毒。

工业燃气安全

1.企业应设立专人负责企业内燃气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对车间的阀门、燃气管道、压力表、法兰等连接处进行查漏(肥皂水或专用检漏仪);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3)

2.严禁在燃气设施(调压设备、燃气总阀门等)及用气设备周围堆放易燃易爆或其他杂物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4)

3.定期做好厂区内燃气管道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5)

4.除紧急事故外,禁止对立管球阀进行启闭操作;

5.操作员应熟悉车间的燃气管线及总阀门(紧急切断阀)的位置,当发生燃气泄漏或其他紧急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关闭总阀门;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6)

6.窑炉长时间停用时应关闭燃气总阀门燃烧器前的阀门

7.发现漏气立即关闭总阀门,熄灭周围明火,严禁启闭任何电器设备,同时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7)

8.厂区内所有燃气管道严禁用作脚手架或晾晒或悬挂东西严禁在燃气管道上捆绑带有电源的导线和放置腐蚀性的物品。

燃气泄露应急处置

1. 报告

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按照事故报告流程上报,应注意报告过程中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产生火花引爆的情况,报告时应远离泄漏区。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8)

2. 疏散人群

疏散人群包括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和处置失效后内部人员撤离两个层面。应制定失控后内部人员逃生的方法和路线,提前设定内部人员撤离的条件,在达到撤离条件后,内部人员无需指令立即撤离。

3. 警戒

警戒包括拦阻外部人员、实时监控警戒线处检测数据、监护危险区域内的应急人员、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四方面工作。

应注意警戒范围要随探边检测数据的改变随时变化,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9)

4. 关阀

关阀是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关阀的目的是切断或减少燃气的来源。在应急过程中,遇到泄漏点不清楚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时间和事故后果,不提倡采用降压处理。其他应急情况,如采用降压处理,应有专人和专门监测装置监控燃气压力变化,降压过程中应控制降压速度,严禁管道内产生负压。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10)

5. 放散

放散的目的是人为控制泄漏燃气的浓度。放散方式可以采用打开放散阀安全放散、自然开放通风,风机强制通风等方法。

由于放散点周边燃气浓度较高,在放散时,应注意避免放散过程产生火花,所用器具必须防爆。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11)

6. 检测

检测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数据推断泄漏点的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检测包括气质检查、浓度测量、温度、风速、风向测定等方面推断漏点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12)

7. 探边

探边是判断泄漏燃气影响范围的方法,探边的目的是通过燃气浓度检测查找安全边界,确定范围。探边包括露天检测、挖掘检测、窖井沟渠检测、交叉管网检测、建筑物检测等方面。

探边结果是决定警戒、撤人的依据,应特别注意对管沟串气的探测。

8. 禁火

禁火的目的是切断点火源防止泄漏燃气爆炸。禁火应考虑熄灭明火、避免产生电火花、防止尾气火星、防止静电火花、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表工具等多方面因素。

9. 处置

处置的目的是查找、修复漏点、防止事态扩大。处置包括确定泄漏点、进行抢维修两个过程,处置方法应符合《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的相关要求。

10. 恢复

恢复的目的是重新安全的运行。恢复包括安全试验、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恢复运行四个步骤。完成修复后,应对事故点周边夹层、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应安排对事故点进行24h重点监护,临时性补救恢复要在有效期内及时整改。

安全考试题100题(煤气安全知识)(13)

应注意恢复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公众号“安全管理CEO”原创或网络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