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老公讨论杨修之死,讲给女儿听。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由长安带兵增援汉中,刘备凭险固守,时王(曹)欲还(撤退),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收拾行李)。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当时曹操和刘备大战,曹操久攻不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是进是退,他既不公示下属,也不曾对身边的人提及,只是吃晚饭的时候传了一句口令“鸡肋”。大家都不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杨修收拾包裹,准备打道回府。众人就问为何,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去之有味。他断定曹操的大军也不会在这趟泥潭里呆太久,提早就做好准备以防命令突发带来的仓促。

这让曹操很不满意,于是找了一个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之。这就是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死于“鸡肋”事件。

但仅仅因为这个,曹操就将杨修杀之,未免近于儿戏。

后来曹操的确也撤军了,说明杨修讲的没错。

但我们都知道曹操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其实杨修之死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他卷入了继位之争,把宝压错了,压在了曹植身上。植虽然有才,占尽先机,但是因为杨修过于急躁,搞了一番骚操作,反而让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传位给曹丕。

这个杨修太聪明,又恃才傲物,常耍小聪明,猜曹操的心事,让曹操又爱又恨,也颇为忌惮。所以为了给曹丕扫清障碍,那必须得把杨修杀掉。

另外,杨修复杂和深厚的家庭背景,令曹操颇为忌惮。如果他一号召,自然后果不堪设想,曹丕未必能控制局势,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曹操才下决心在自己临别之际干掉杨修。

可能杨修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干掉。

表面原因显而易见,但是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他的出身吧。

乱世之秋,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杨修是怎么死的(三国杨修之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