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5, 图 36) 每次练习要力尽而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咏春拳基础手法练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咏春拳基础手法练习(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咏春拳基础手法练习

(图 35, 图 36) 。每次练习要力尽而止。

(2)练习者相对而立 , 左方以直线捶交替攻击右方胸前 , 右方以左右外摊掌消解左方的 攻击。 目的是通过双方互练 , 使右方的外摊掌能承受对手直线捶的冲击 , 并能有效制止对手的 直线捶进攻。 (图 37, 图 38) 。 外摊掌同时可用于连消带打 , 往往在对手攻击时 , 配合直线捶使 用 , 既可防御对手进攻 , 又可直接攻击对方 , 一举两得 (图 39) 。

广州咏春拳秘传纳外内帘手

大凡搏击之道 , 离不开控制与反控制。 在拳脚交加之际 , 能有效地控制敌人 , 就能稳操胜 券。在咏春拳的搏击理念中 , 强调逼而打之和黐而打之的心法 , 实则也是为了控制战局 , 形成 一个“只有我打你而没有你打我”的良性局面。

咏春拳脱胎于福建鹤拳 , 传说清朝时 , 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 , 所以 , 在咏 春拳中有大量以鹤为形的身形手法与步法。 以白鹤的凌厉双翅、 锋利双爪及尖喙为仿生对象 , 不但适合搏击 , 而且运动幅度大 , 攻防配合亦相当到位。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 主的技术 , 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 , 属于徒手格斗技。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 , 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经验 , 而且还有所创新 , 而咏春拳的“纳外内帘手”就是这 种综合体现。其特点有三 :

第一 , 双方对峙时 ,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并重。 先发制人可以“抢”为主 , 除可以“先下 手为强”抢占对手的中线外 , 更可抢攻敌方 , 所以要“因时而攻”。

第二 , 纳外内帘手是双手并重 , 双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出不同形态的招式 , 发出不同 的劲力 (图 1), 这是“连消带打”的基础。人体是对称的 , 像建筑物的设计一样 , 外有几何中 心线 , 内有力学重心线。当以双手为主技击时 , 意念中可将身体一分为二 , 设计与搏击有关的 动作 , 其单手的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劲力方向。 如将手视为兵器时 , 单手的基本动 作可有刀、枪、剑、斧、锤、盾、钩等许多作用。当将左右合二为一 , 有规则组合动态格斗 模式时 (散手 ), 其左右动作对称与否均可 , 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双手同做一动作可模仿双 刀、双剑等 (图 2), 做不同动作可模仿一刀一盾或一枪一钩等 , 这是连消带打的原理 (图 3) 。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第三 , 守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 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是在无数次实战中总 结出来的 , 竟与古罗马经济学家柏列图的经济理论极为相似。柏列图在长期对经济活动的观 察中 , 总结出如下规律 :在当时的罗马 ,80%的财富由 20%的人占有 ; 在日常买卖交易中 ,80%的 销售额往往由众多买主中的 20%下订单 ; 在生产一种产品中 ,80%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仅占 20%的原因导致的 ; 在公司的库存原料中 , 可能有 20%的品种 , 其价值占总库存的 80%。

所以 , 柏列图法则认为 :管理工作应集中在最关键的 20%上 , 因此 , 柏列图法则也

称”“80-20法则”。 咏春拳先辈告诉我们 :敌方向我们攻击的部位 , 主要是头、胸、腹、 裆四个位置 , 这四个位置都处于人体的中心线 , 而且这四个位置的面积总和亦大致等于人体 总面积的 20%。 只要把防守精力集中在人体最关键的 20%上 , 就可以有效地消解来自敌方 80%

的攻击。东西方哲理竟不谋而合。所以说 , 守中抢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 在弄清楚有关咏春拳的搏击实操原理后 , 我们再回到“纳外内帘手”的课题上来。 一、纳外帘手

纳外帘手是广州咏春拳的“主战火炮”,它攻击力强 , 主控人体中线 (主要是头、 颈、 胸 等部位 ) 的“主战场”,具有速度快、力量大的特点 , 而且机动性强 , 可先控后打 , 也可边控边 打 , 甚至可控而不打 , 改用其它技法降服敌方。纳外帘手最适合打“硬仗”,如果碰上那些力 大势雄、 以力取胜而自身灵活性柔韧性不足的对手 , 对方被纳外帘手缠上了 , 大多只能“缚手 缚脚”,以失败告终。

动作说明

练习者立二字钳阳马起式 , 要求双膝内钳 , 提肛收腹 , 头项中正 , 全身势如待发之弓 (图 4), 练习者向右侧转体约 20度 , 坐右马 (全身重心约 80%落在右脚上 ), 然后左手成扣拿状 (意 念扣拿别人的前手 ), 右手成子午中线捶穿心击出 (图 5~图 7) 。 在完成上述动作后 , 练习者身 体左转 , 出左纳外帘手 (图 8, 图 9), 技术要领与右纳外帘手相同。

对练说明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练习者相对而立 , 按咏春桩要求立马 , 然后两人同时发捶做“扯三星捶”练习 (图 10~图 12), 随之左者右手扣拿右者的右手 , 左子午捶穿心顺桥向右者中心线打去。 右者以左捶穿 桥拦截 (图 13), 形成“桥来桥上过”之势。左者又左右手连续扣拿右者的前手 , 同时左右子 午捶穿心顺桥连番击 -出 , 而右者又连发子午捶穿桥拦截 (图 14, 图 15) 。右者在消解左方连 续进攻后 , 其左手扣拿手反扣拿左者左手 , 右方右子午捶穿心顺桥击向左者中线 , 而左者则发 子午捶顺桥穿心拦截消解右方的攻击 (图 16) 。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二、纳内帘手

纳内帘手是纳外帘手的同性异构体 , 在纳外帘手的主体意识指导下 , 做防守性微调 , 主 要拦截敌手偏离中线的攻击。 可见咏春拳是一套实用之功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此 , 纳内帘手 实际上是纳外帘手的补充。

动作说明

练习者立二字钳阳马 , 摆出咏春拳迎敌桩 (图 17), 然后练习者前锋手从上摆横盖落至己 身胸腹之间 (周 18,图 19), 注意横盖之力一定要均匀并连肘盖下。紧接着 , 练习者的右盖手 化为内扣拿手 , 左手子午捶同时穿心击出 , 形纳外帘手 (图 20) 。 练习者左捶化为盖手击落 , 完 成另一边的纳内帘手 , 其要求相同 , 惟方向相反 (图 21~图 23), 寓攻于守及寓守于攻。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对练说明

练习者相对而立 , 首先左手以纳外帘手法向右方攻击 (图 24), 而右方一反常态并不防 守 , 其左捶偏离中线向左方攻击 (图 25) 。左方立即施展纳内帘手把右方的来捶盖落 , 然后又

施以纳内帘手继续进攻 (图 26~图 29)。如此往复练习。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实战说明

纳外内帘手可攻可防 , 攻时若水银泻地 , 见空则击 , 无孔不入 ; 守时则固若金汤 , 水泼不 入 , 针插不进。 如没有熟练的防守技术 , 一般人面对纳外帘手的攻击 , 都会无可奈何地落败 (图 30~图 32) 。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广州咏春拳扑翼掌与三品掌

一、扑翼掌的妙用

540)this.width=540" align=left vspace=5>

扑翼掌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攻击手法。 它起动突然 , 劲道十足 , 以横破直 , 一旦使用能使对 手防不胜防而陷于被动。 扑翼掌又是中线直捶的重要补充 , 是中线直捶的后续攻击手法 , 在黐 手过程中 , 直捶与扑翼掌合用 , 往往形成连环式攻击。除作为攻击手法外 , 经常操练扑翼掌能

效起动身体综合劲道 , 拉松肩腰胯使人体搏击动作更自然协调。

扑翼掌源于白鹤拳的鹤形手法 , 仿白鹤翅膀翻飞动作。 扑翼掌以打双耳、 脸部和颈部为 主 , 亦可击打人体腹部。 有拳诀云 :飞鸟敛翼 , 扑翼惊鸿 , 异曲同工。 当机立发 , 扑翼扑蝶 , 异掌 同功。一上一下 , 三线力通 , 直捶在前 , 穿桥之先 , 视前忽后 , 虎尾跟手。击头无脚 , 击腿无首 , 正侧因由。高打其下 , 矮来飘高 , 过手顺从。

1. 扑翼掌的练法

练习者立咏春拳迎敌桩式 (图 1), 前锋手化为勾拨状 (意念拨开敌方来掌 ), 另一手立掌 击出 , 高至面部 (图 2, 图 3) 。 要求双手同时发劲 , 力达掌根 , 同时身生侧马 , 体重分配为前三后 七。在完成左扑翼掌时 , 练习者随之操练右侧扑翼掌。这样一左一右循环往复 (图 4, 图 5) 。 注意 :扑翼掌的力应由向上向前爆发而出。

2. 扑翼掌的实战作用

左方散打格斗式 , 右方咏春拳迎敌桩 (图 6) 。 左方以左直拳击向右方胸部 , 右方以摊里帘 掌消解 (图 7, 图 8)。 当左方旧力已逝新力未生之际 , 右方前手把左方直拳勾开 , 乘势转马 , 以 扑翼掌击打左方头部 (图 9, 图 10)。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左方又向右方发动攻击 , 左直拳再度击向右方 , 右方再以扑翼掌连消带打 , 掌击左方颈 部 (图 11, 图 12) 。

540)this.width=540" align=right vspace=5>

三品掌的活用

所谓三品掌就是把撑掌 (有人叫“礼掌”)、摊掌和耕掌联合起来使用 , 一带三 , 是训练 咏春拳练习者在应敌中连环防守及连续进攻的好方法。 撑掌、 摊掌及耕掌在演练过程中酷似 一个中文的“品”字 , 所以咏春拳前辈把此招式定名为“三品掌”。至于有人把三晶掌解释 为品骨品筋品血之法 , 这可能是意外收获吧。有拳诀云 :一线定中原 , 左右格逢源。连环鹅连 随 , 上下诸力联。 吞身如鹤缩 , 吐手若蛇奔。 发劲节催节 , 问招手追手。 三品如罗网 , 朝形若斗 鸡。虚招非我法 , 实打兼妙作。

1. 三品掌的练法

练习者立咏春拳二字箝阳马 , 要求气沉丹田 , 落膊收胸 (图 13)。练习者先出撑掌 , 要求 出手与肩平 , 离身体约 20厘米 , 其意念为直击敌方中线 (图 14) 。完成撑掌后 , 随之打出摊掌 (手向前、稍横 ), 发力点在前臂桡骨端一寸左右 , 肘要归中 (图 15) 。再化耕掌 , 耕掌是防下攻

击的手法 , 要求以肘带腕封守已腹 , 以防攻击 (图 16)。就这样撑掌、摊掌、耕掌连续操练 , 左右双手交替练习。

2. 三品掌的对练

(1)三品掌中摊掌对练 (图 17, 图 18) 。

(2)三品掌的连环练习 :练习者相对而立 , 右方依次交替以中子午捶和低子午捶攻击左 方 , 左方则以撑掌、摊掌和耕掌防守 (图 19-图 20) 。要求连环协调自然。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3. 三品掌实战示范

(1)撑掌组手实战

a. 练习者相对而立 , 左方散打格斗桩 , 右方咏春拳迎战桩 (图 22) 。左方右直拳击向右方 面部 , 右方以左撑掌加直拳组手击中左方胸腹部 (图 23) 。

b. 右方以直捶攻击左方 , 左方以撑掌消解 , 同时一记虎尾腿”击中右方腹部 (图 24) 。 (2)耕掌组手实战

a. 左方以下勾捶击向右方 , 右方以耕手消解 , 同时以耕手冲捶击向右方 (图 25, 图 26) 。

b. 左方散打格斗桩 , 右方咏春迎敌桩 (图 27), 左方以一记低鞭腿击向右方 , 右方以耕手 消解 , 同时进步 , 以直捶击中左方 (图 28, 图 29) 。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3)三品掌组手实战

左方以直捶攻击右方 , 右方先以撑掌消解 , 随之左方另手继续以直捶攻击 , 右方以同手 化为摊掌再次消解 (图 30, 图 31) 。左方摊掌化为“扑翼掌”直击左方面门 (图 32) 。

注 :三品掌组手防守与攻击 , 可以在同一只手的基础上 , 做反复的攻防变换动作 , 无须以 另一手相助 , 协调灵活快速 , 是咏春拳连环出手的基础拳法。

广州咏春拳“白鹤寻狐”追西风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 , 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 , 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 , 而且 , 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人粤后 , 又充分吸收 了南拳 (洪、 刘、 蔡、 李、 莫几派功夫 ) 的技击精华 , 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 , 无论搏击意识还是 打斗技巧 , 都焕然一新。

咏春拳脱胎于福建鹤拳。咏春拳十二基本式中的“白鹤寻狐”更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 种。 “白鹤寻狐”,是咏春拳中以肢体语言描述了一个关于丹顶鹤与野狐搏斗的故事 :

月色映照下的沼泽 , 晚风在柔和地吹拂。

一只白鹤从树梢上急速飞翔下滑 , 锋利的鹤爪抓向野狐。野狐不甘心束手就擒 , 弓身伸 爪准备反抗。 白鹤就像一只勇敢的精灵 , 何惧恶类逞凶。 只见它时而潜步疾进 , 时而唳声破空 , 突然一声急啸 , 野狐被白鹤的利爪抓破了胸膛„„

操练“白鹤寻狐”的时候 , 要讲究气沉丹田 , 以气助劲 , 要求身手步协调配合 , 借助明、 暗、长、短四劲。在身法上 , 要求落膊收胸、松肩、松腰、松胯等等。练好“白鹤寻狐”一 式 , 可在搏击中进退自如 , 保持身手马的协调平衡 , 从而稳操胜券。

也谈咏春拳与永拳拳

近年来 , 有作者在国内多家武术刊物发表文章 , 认为咏春拳即永春拳 , 亦言之凿凿地列 举了有关“证据”。但笔者在拜访了广州、佛山、古劳、香港等地多名咏春拳长者 , 并参阅 了相关的资料后 , 认为两者其实有不同的内容。

先说咏春拳。由于过去咏春门择徒非常严格 , 所传之内容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授 , 用 文字记录的资料甚少。关于此拳起源 , 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 :清朝嘉庆年间 , 少林五枚法师 云游民间 , 后寄身于川滇交界的大凉山 (又名栖霞山 ) 白鹤观 , 因与山下豆腐店严二二父女稔 熟而传技于其女严咏春。严咏春技成后仍潜心研练 , 某日因看到蛇鹤相斗情景 , “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 于是她吸收福建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龟背鹤身”和坠肘、 宗鹤拳中的 “以闪为进”的三角步、福建少林拳中的敛臀高桩小四平马等身形、手法、步法 , 再结合蛇 鹤相斗善于缠绕吞吐的特点 , 悟出了以手腕快速变动为主的“手劲”,从而创造出以上肢动 作为主、 以子午线 (中线 ) 原理和箝肘的动作为攻防核心的咏春拳 , 并总结出“来留去送 , 以静 制动 , 柔化刚发 , 逢甩必冲 ; 上失下取 , 无影破中 , 提防偷漏 , 制敌于凶 ; 身转手转 , 动作齐同 , 意 到眼到 , 注意前锋 ; 先发制人 , 因时而攻 , 手出脚应 , 直捣黄龙”等技击理论 ,, 在实战中 , 该派 拳法不以力胜而以法胜 , 在当地技压群雄 , 声名鹊起。 严咏春将此拳传给丈夫严博球。 严博球 夫妇后定居广东南雄县 , 并将此拳传给粤剧琼花会馆的梨园子弟黄华宝、梁二娣、大花面锦 (陆锦 ) 、高老忠等人。此拳当时没有名字 , 后严博球为纪念爱妻而取名咏春拳。

“根据长桥能运气 , 短桥能自保”的技击原理 , 咏春派以“短桥窄马 , 擅发短劲”为特 点 , 以“拳、 桥、 膀、 指、 掌”为五大手法 ; 以“吞吐浮沉”和“二字箝阳马”的身形步法为 显著标志。

咏春拳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第一阶段 :学习咏春派气功——“肾气归

元”。第二阶段 :1.学习入门十二式——子午拳、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帘手、内帘手、 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 ;2. 学习三套拳法:“小念头”、“沉桥”、 “标指”。 第三阶段 :学习鹅手 , 练知觉。 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 桩法。

器械方面 , 有一套六点半棍、一套两仪棍、一套八斩刀 (又名“双飞蝴蝶刀”)。

永春拳则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 , 为当年进永春殿者所习的南派内家拳技 , 全 称应是“永春派少林拳”。

永春殿在清朝中叶的总教头是至善禅师。 至善禅帅根据自己多年的习武经验 , 将长拳中 的长桥大马改为短桥小四平马。 据传 , 当年南少林寺内各殿所传授的武艺并不相同 , 故形成了 今天流派众多的南派少林拳。 相传 , 当年少林英雄方世玉的师弟胡惠乾 , 在永春殿刻苦精研一 套以柔制刚、令对手眼花缭乱的花拳 , 后到广州四关龙津东严惩了恶人 , 替父报了仇。尔后 , 胡惠乾还在广州西关城外医灵庙前的田心坊西禅寺处授拳 , 遂使永春拳术流传于民间。

另传 , 清廷火烧少林寺后 , 至善禅师曾一度避祸于广东粤剧红船巾 , 充当戏班火夫。 右一 次 , 他因在广东东莞市抱打不平而露出行藏 , 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 , 学习技击。他把适合 在戏班幻 :船中练习的“天”、“地”、“人”三套桩拳、一套木人桩法、一套六点半棍和 少林跌打医术教给艺人。直到现在 , 粤剧中仍有人精通永春拳、六点半棍和跌打医术。

永春派拳技主要内容有 :花拳 (由平拳、梅花八卦、佛掌三套拳组成 ) 、八式单打、连环 扣打、桩拳、木人桩等 , 其器械主要是六点半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