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没有不发烧就长大的孩子,但孩子发烧还是家长最怕碰到的。看着孩子因发烧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蔫的,每个家长的内心都是蓝瘦香菇。特别是不时的新闻报道,某某小孩因为发烧而脑瘫、影响智力等类似新闻,更是让家长们战战兢兢。
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对发烧的恐惧,很多家长一想到发烧就害怕,缺乏对发烧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发烧实际上存在很多误区。如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1:体温超过37℃就是发烧
由于婴幼儿的体温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相比成年人更怕冷也更怕热。一般来说,婴幼儿的体温通常高于大龄儿童和成人。并且测量体温的部位不同,温度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正常体温的范围如下:
腋窝(腋温):35.9℃—37.2℃
口腔(口温):36.2℃—37.3℃
肛门(肛温):36.5℃—37.5℃
有时候抱着孩子觉得有些热乎乎的,测出来体温超过37℃,家长就以为孩子发烧了,其实并不是。
误区2:发烧要立刻吃药
发烧的孩子,家长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细心观察,跟踪孩子的体温变化。但并不是孩子一发烧就要马上吃药,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且小于38.5℃,是没必要用药的,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宝宝退烧即可。
误区3:酒精擦浴降温效果好
所谓的物理降温,是指家长用温水给孩子擦浴,并不是酒精。酒精擦浴,是禁忌,因为酒精挥发后会通过肺泡膜、皮肤被孩子吸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误区3: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上,发烧会启动自身免疫系统,普通发烧(40℃以下)可以帮助孩子抵抗体内感染,通常对身体有好处。
误区4:发烧就要捂汗
老人家似乎都有“发烧就要捂汗”的说法,但对宝宝来说其实可能雪上加霜。按照育儿医生的说法,发烧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发冷、发热、发汗。在宝宝发冷阶段时,手脚发凉才需要添加衣物;在发热时需要减除衣物;发汗时,需要给宝宝穿的宽松,增加散热,便于排汗。
误区5:冰袋冷敷退热快
一般孩子发热,家长都会给宝宝使用退热贴。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更快退热,就想要冰袋给孩子敷。诚然,冰袋的温度更低,相比退热贴更能带走一些热量,但高烧的小孩身体本来就很热,忽然接触过凉的冰袋会引起寒颤,引发不适。冰袋退热,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误区6:吃了退烧药,体温马上正常
退烧药起效需要0.5小时—1小时,持续时间为4小时—6小时,药效过后体温还会再度升高,退烧药目的不是只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所以并不是吃了退烧药,就安了。在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的同时,家长应该多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配合物理降温的措施,帮助宝宝退热。
如上这6个常见误区,不知家长你躺枪了吗?除了退烧这件事,育儿的很多方面都容易有误区,因为有些误区真的是“太合乎情理”了,比如给孩子剃光头会让孩子头发变浓密、多给孩子喂维生素D长牙快、尽早给宝宝吃五谷对宝宝身体好、母乳半年后就没营养了等等。家长们应该擦亮双眼,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花点时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免误伤了孩子。
希望宝贝们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