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写东西了,这两天因为一个圣诞节,看到有人在讨论,说是清明节也是按照公历指定的,为什么不抵制这里先不谈中西方节日问题,但很有必要说说公历和农历,因为从评论来看,好像有很多人是分不清这几者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阳历阴历如何区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阳历阴历如何区分(公历农历阳历)

阳历阴历如何区分

许久没有写东西了,这两天因为一个圣诞节,看到有人在讨论,说是清明节也是按照公历指定的,为什么不抵制。这里先不谈中西方节日问题,但很有必要说说公历和农历,因为从评论来看,好像有很多人是分不清这几者的。

何为阳历,何为阴历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公历就是阳历,农历就是阴历,完全的将农历和公历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

我们说的阳历,即太阳历,他只是历法的一种,此外还有玛雅文明的金星历什么的,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的长度,而月份长短则是人为的,和其他因素无关,换句话说,哪怕你把一年分六个月,一个月60天,这也是一种阳历纪年法,所以首先明了,阳历不等于公历。

阴历,即太阴历,和太阳历相对,以月亮的运行规律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取单月30天,双月29天,十二个月共354天。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农历只是以太阴历纪年的话,我们的一年就是30天或者29天。或者以12月为一周期,一年就是354天,如果我们的农历只是以阴历为纪年,那现在估计已经是2120年了。

何为阳历,何为阴历

太阳历只是历法的一种,公历也只是阳历的一种,叫公元纪年法,我国使用公历自然不是因为公历优于农历,为了和国际接轨罢了。所以记住,公历和阳历不能划等号。

而我们的农历,又叫天干地支纪年法,是阴阳合历。前面也说过,如果只用阴历,是没法儿据此忙于农活的,因此,我们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根据阳历所得来的(重申,阳历不等于公历),以地球围绕太阳转15度为一节气,某种程度上,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阳历,你可以理解为一年分24月,按春雨惊春清谷天分别为24月,就好比现在的一月二月,每个月14-16天(你可以去看看是不是每两个节气之间都是相差14-16天)。所以,这里大可把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国家的一种阳历。

当然,也正因为我们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所以我们并没有直接以二十四节气作为纪年。而是以阴历纪月为基础,把二十四节气分配到每个月中,每个月份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当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时候,就把这个月当成上个月的闰月(像今年的闰四月),这样的话,十九年加七个闰月就可以保证历年和回归年吻合,而公历则是采用闰年的方式确保和回归年一致。

现在应该知道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了吧。所以,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并不是按照公历来指定的,而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二十四节气有的是根据公历制定的呢

这部分人应该都有个共同点,肯定觉得清明节都是每年的4.月5号,春分都是每年的3.21,夏至都是每年的6.22,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这节气既然都是以公历来计算的,当然是公历指定的(所以就有人开始说清明节是跟据西历制定的,和圣诞节没区别)。

这可不是啊各位,我们说的春分,秋分,很好理解,昼夜对半分,正是太阳直射赤道那一天,夏至冬至,至,就是最,就是太阳离地球最远和最近的地方,也就是直射南北回归线的时候。

而我们的地球公转周期是365.24219天,如果是刚刚好360天,那我们的二十节气就不用每年变化日期,正好15度一个节气,十五天一个节气。如果地球公转周期正好是365天,那公历就不用采取闰年,每年的3.21就是固定的春分,也正因为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数,所以不论是公历还是农历,都没法儿保证和地球运行规律完全一致,自然会产生偏差,

而我们的二十节气也曾在明清的时候在外国传教士参与下,和公历做对比进行过修正(肯定会有人借此说二十节气是外国人制定的。)

特此希望大家明白农历,公历,阴历,阳历的区别,农历能沿用至今,自然有他的科学之处,并不是西方的就一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