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百岁记

作者 | 知蔓

娟子去参加同事刘姐孩子的百岁时,见闻了一些习俗。娟子说刘姐的孩子百岁那天,她决定提前去帮忙做面条,因为刘姐的婆婆说百岁这天早上要吃面条,而且要按习俗来喝“百岁汤”。

传统故事幼儿(民风民俗宝宝百岁记)(1)

"百岁汤喝满庄",这话娟子为刘姐犯愁,还得全庄人都要吃面条?住小区里,就自己住的一幢楼里也得不少人吧,那得什么阵势!刘姐家得准备多少碗筷呀!她带着疑惑起个早,到她家帮着干活去呗!她去了不一会,看到孩子奶奶笑盈盈的手里拿着碗从外边回来了?她说:娟子来了,我问大姨干嘛去了?她说去送面条了啊!娟子说当时她一脸惊讶的问:这一栋楼的人?老人微笑着说:是啊!就这么一碗?老人看我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她还故意和我开了个玩笑。又问我,你们那里不兴这个吗?我说从没听说过。老人便娓娓道来。

孩子从下生到一百天上,就叫“百天”也叫“百岁”。百岁这天早上要吃面条,习俗说"百岁汤喝满庄”,这个喝满庄,现在人一般都不懂,我们祖上用智慧创造了个善巧方便法,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聪明智慧。

做面条要早和上面,擀面条那得好手工,和面时先把盐用适量的水化开,再打鸡蛋搅活,把它们溶和后,分N次倒在面粉中充分搅拌,成型团好醒三十分钟,然后揪成小剂子开始擀,擀的厚薄均匀后,由外边向里慢慢的转着用剪子剪不能断,一个剂子剪成一根长。水烧开下面,面下好后挑放在碗中,然后端着倒在村里的吃水井里,到井边说:天神、地神、游路将军、龙宫老爷、全庄村民,今天俺孩子过百岁,俺来送长寿汤,龙宫老爷吃面汤,尝了面汤保命长,吃到面汤的喜洋洋,保佑宝宝长命百岁健康的成长。俗话是这样说的,所以村里人有孩子过百岁的就都用这方法。把面条倒在井中,村里就这么一口井,都去井里打水吃,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了。老人说,以前要是谁家去打水,打上面条来,那可是件喜事,高高兴兴的回家倒出来先让老人和孩子吃,哪怕是一寸长,也得老人孩子都沾沾百岁汤的喜气。习俗就是习俗都用这方法送百岁汤。现在没有吃水井了,所以这百岁汤我就倒在了咱小区前边的河里去了。有这么个说法,咱们不能不信呀。百岁汤也叫长命汤,所以擀的越长越好,长命百岁的意思,老人整个言谈中,一直带着满脸幸福的微笑。

传统故事幼儿(民风民俗宝宝百岁记)(2)

八、九十年代,百岁这天民间还有个流传,给宝宝还一个娃娃,特别是在乡下,好多人就信奉这个说法。百天娃娃是扎个纸娃娃,当天上午在院内设坛,口中念道,百天娃娃,护身宝,保着宝宝水陆火电伤不着,日夜出行都平安,无灾无难保周全。把孩子用红包袱盖起来,由大人抱着围坛右转三圈、左转三圈,用笤帚扫扫身上,抱孩子回屋,然后再把那个纸娃娃烧了就完成了。那时远居医院的乡人加上生活条件又差,为让孩子能健康成长,这是他们为孩子祈福求平安的唯一寄托方法。

百岁当天要给宝宝“膳肠”,“膳肠”就是让宝宝舔一舔羊肝、沾点鱼汤抺嘴、菜汤稀水来一点,各类蔬菜也让宝宝沾沾嘴,以防宝宝以后挑食。

百岁这天孩子的妆扮是:姑做裤,姨做袄,妗子做鞋满街跑,姥爷送来长命锁,姥娘送上银手镯,手镯上有对鱼宝宝"。男孩的鞋子老虎头,女孩鞋子一对凤 。男红女绿的裤子,女红男黄的袄,百岁宴中面条是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