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1)

​那是在2006年的6月,那年19岁,高考名落孙山,闭门一周,找亲戚借了300元只身一人跑到深圳,现在依稀还记得踏上深圳土地那一刻口袋只剩人民币83元。刚到深圳首要任务当然是找份工作,别的不求,只要能包吃包住就行,什么活都可以干。就这样在工厂做了将近三年。做过流水线,做过小干部,还带领工友们罢过工,不按时发工资就不开工,三年期间换了三家工厂,这是郁郁寡欢的三年,因为这根本不是想要的生活,每当发工资的时候就是最痛苦的时候,深知自己不应该如此廉价。所以每份工作都是主动离开,换句话来讲就是炒了老板鱿鱼。不过这三年也并不是没有收获,在工厂期间结交了女朋友,后来当然成了妻子。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2)

当年19岁,和几个玩得好的工友在深圳

‍‍自投罗网,我要干保险(2009.07-2009.09)‍‍

在2009年3月份打某一天,实在无法再忍受工厂的工作状态,心里就一直在盘算着怎样离开这家工厂,可又苦无出路,总不能周而复始再找一家工厂,重复着的同样的痛苦。人并非行尸走肉,那种对未来的迷茫如锥心刺骨。说起来真要感谢百度,无意之间在百度敲了一行文字: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跳出的答案是IT金融业。IT业,是个高技术活,肯定干不了。金融业再展开就是:银行、证券、保险。银行门槛高进不去,证券也很复杂,剩下的只有保险业了,也只有保险门槛最低。其实那会对保险一无所知。确定了大的方向就好办了,经常在网上了解一些零零散散的保险知识。直到2009年6月份正式提出离职,从此告别工厂,迈上保险之路。

从工厂出来后,天天跑龙华汽车站的龙观人才市场,当时还住在观澜牛湖的石一村。别的工作基本也没看,看保险公司的招聘还真蛮多的,决定优先去平安保险,平安保险是深圳本土民营企业,应该不错。约好时间去面试了,填了一些资料,做了好多题目,后来才知道是性格测试。那个面试主管叫我回去等通知。过了大概3天,又通知我过去,当时真是信心满满,应该是被录用了。到了后,原来面试我的那个主管说:我看了你的资料,不符合我们公司的用人要求。我连忙问道:哪里不符合。“年龄不够25岁......”还说了好多,时间太久记不太清了。只是年龄这一点到现在都耿耿于怀不能忘却,年轻也是我的错吗?谁还没年轻过?总之当时的结果就是这家公司不录用,自尊心被抨击,有点恼羞成怒,于是狠狠的抛下一句话:我是决心要干保险的,你今天不要我,明天在市面上你就会多个竞争对手。然后就气呼呼地离开了,就这样保险之路还没开始就被拒绝,出师不利,心里多少有些沮丧。

后来几天,又去了解过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好几家公司,尤其是太平洋保险,当时堂哥和村里的一些人在深圳开货车,他们货车保险大多是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买的,当时他们推荐这家公司不错,建议我去这家公司。于是主动上门去找到了太平洋保险在观澜的一个营业部。也不知道找谁,就问他们前台还要不要招人,后来一个陈姓的大姐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深圳的6月份非常炎热,陈大姐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搬电风扇,心里还是蛮感动的,最少比上家要好很多。陈大姐非常热心的为我讲解了保险行业,讲解了这家公司,其实这会才真正算是直接接受了真人版的保险讲解,也可以算是保险启蒙教育,后来同样又做了性格测试。陈大姐当场就为我解读了性格测试,说我非常合适从事这个行业。老实讲,在那个时候被认可真的很重要,不可否认的是,这位陈大姐对我后来的保险事业发挥了非常深远的积极效应。当时真是决定了加入这家公司,好像还交了200元的培训费,当时是要考保险从业资格证,先要集中学习,然后再报名参加考试。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当中的很多重要决定都是在深夜决定的。夜深时,思维才回到理性,平安保险的那个主管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自身条件确实不如人,除了一腔热血,一身蛮劲,真的什么都没有,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当时就觉得应该再多找几家公司对比下,也许会有更合适的公司。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培训班还要过几天才开班,中间这几天也不能闲着,于是每天上午就泡在龙观人才市场。逛到了中国人寿的展位,展位有两个人,一个中年女性,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记得那会快到中午了,也没多少人,我只是想过去搭讪一会了解下,那时其实我已了解过好几家保险公司,还真没细心了解过中国人寿,因为我觉得国企不是想要去的地方。聊着聊着,他们说,来我们这,公司有客户分给你,说到这我兴趣来了,我一个外地人,最需要的就是客户,没有客户举步维艰。然后他们又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说这些客户都是公司分的,估计那时他们也看出我的心思,有点趁热打铁意思,下午把我拉到他们公司,离这个人才市场大概2公里的地方,金龙华广场1301 室。

而这一进就结下了七年之缘。公司有客户派发这对我真太重要了,这和之前所接触的都是没有的,太平洋保险那边就放弃不去了,心里一直有愧于太平洋的这位陈大姐,她是我保险事业启蒙老师,而我去失信于她。尽管我们没能成为同事,但后来成为了朋友,一直在鼓励我加油,好几年过去了,直到后来她回了四川老家才渐渐没有了联系。

工厂离职后折腾了大半个月,终于确定了保险公司,也拿到了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记得考了86分。2009年7月2号正式入职了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收展部龙华分部(后来收展部一分为三,我们划入到南山支公司龙华营销一部)。我终于成为了浩浩保险大军中的一员,可以正式销售保险了。那年,刚好是我来深圳打拼的三周年,正式开启了我的保险之路。

刚进公司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大家都兄弟姐妹相称,因为就我年纪最小,大家都习惯性叫我小虎子。感觉一下多了好多哥和好多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除了称呼,每天要开早会要跳晨操,每个小组都有组名组呼。不过看到大家都这样也就慢慢习惯了,慢慢放开了,也就慢慢喜欢了这种氛围,因为过去的三年,甚至追溯到过去读书时的十多年一直都是在非常压抑的环境下,感觉一下子得到了释放,从此不再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有多少能耐都可以释放出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3)

(当时我们部门口号:龙行天下,激情飞扬,茁壮成长,铸就辉煌)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4)

进公司没多久要先参加一个为期5天的岗前培训班,当选成了班长,认识了好多新同事,正式开始系统性的学习。从行业,到公司,到产品,到填写单证,到着装,言语表达,甚至到打电话。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我们的督导老师上过的一节商务礼仪的课程。比如敲门怎么敲,电话要站着打,并要随时做好笔记。站着打气顺,声音也是可以传达出很多信息,即便客户在电话那头,也能感觉到你的这份自信。十年过去了,现在还保持着站着打电话习惯,哪怕是开会发言,也习惯性地站着发言。公司的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真一点都不假。有学习机会一定不要错过,因为这或许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到深圳三年还真是第一次参加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而且还是免费的,受益匪浅。

岗前班归来就要开展实际业务了,尽管前面5天学习了一些基本知识,可还是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开展业务,因为根本没有客户,公司分发客户是有业务要求的,转正之后才有,转正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障碍。有经验的老同事给我出了个主意:摆咨询台,于是每天下午快天黑时在公司楼下广场摆咨询台,因为天太热,晚上有人出来乘凉。可第一天刚到广场把咨询台摆好没几分钟,广场物业保安就来了,死活不让摆,说影响市容。我好话说尽,说就是楼上公司的人,才让我继续摆下去。摆咨询台真正过来咨询保险的人几乎没有,需要吆喝,才肯靠近。素质高些的会礼貌的委婉拒绝,大多数人会当做没听见,旁边有个公交站,有些人是为了等公交车临时坐会,有些人住在附近,在广场遛弯乘凉,坐下来也不会聊保险话题,记得那时连续摆了21天,虽然一单都没签,但收获还是有的,锻炼了胆量,说话也更溜了,普通话也更标准了。当时有个女孩只愿意留下一个QQ号码,当时大家都还比较忌讳留下手机号,后来过了好几年,才知道这个女孩真名叫黄某晖,当然后来成了我的客户,还介绍了朋友在买了保单,也成了很能聊得来的朋友。

以下文字是我当年在QQ日记上记录了这21天中其中一天的状态,标题:抵住回家的诱惑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都想着赶回家,那才是他们打拼后的真正港湾。尽管我这是租来的小窝,回来只是一间空房,至少还有张可躺下来好好休息的床铺。可能是昨天工作太透支了,一天都呆在公司,晕晕沉沉啥事也没做。直到下午五点,下起了雨,其实雨也不大,只是天有点昏暗。原计划是下午在公司下面的广场摆台的,看到天气这个样,老毛病又犯了,趁此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哎,天气不好,今天到此为止,收工回家吧,再说也好久没好好下厨了,来顿丰盛的晚餐......立马打道回府。可上车后不到五分钟后,发现外面连地面都没湿。此刻我是多么的渺视嘲笑讽刺自己,这样的人能做成事吗?......脑袋里十万个问号,十万分自责。从龙华到观澜短短十几分钟的车程里,如坐针毡,就如上帝在惩罚那些犯了滔天大祸的罪人。于是立马下了巴士,草草地吃了点晚餐,又急忙着挤上开往公司方向的公交车。执行原来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交待,给自己一次归正的机会。尽管又是精疲力竭的回来,眼看着自己的圈子慢慢壮大,这就一种无限的欣慰,更何况这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我没有能力去阻挡灾难的发生,但我有责任把关爱传达给每个人。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5)

当年的住处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6)

当年的住处

(所谓的家,就是一个15平米左右的单间,住在顶层8楼,没电梯。一床,一柜,一电脑......构成了全部。电脑是在工厂时攒了几个月才买的,记得花费了4000 ,当时工资每月到手1200左右。当时狠心买台电脑对后面的工作真的帮助很大。)

眼看进公司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开单,有点紧张了,从工厂出来手里攒有一万多元,但经不住一直的开销。为了节省开支,什么都省着点,有时候甚至是为了省两块钱公交费选择徒步,真怀疑现在喜欢徒步就是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为了节省开支,节省时间,从观澜到公司楼下金龙华广场乘坐公交312路,虽然只需2块车费,但龙观路经常会塞车,来回就是好几个小时耗在路上。于是租房搬到龙华大浪成天泰电缆厂旁边,和一个原来在工厂认识的哥们一起合租房子,分摊了房租,上班也近了一些。可即使再省也得天天吃饭,坐车,月月交房租,没开单就没任何收入,保险代理人是非常考验人的,没有底薪,没开单就意味着没任何收入。

很快进公司快过两个月了,当时公司要求是三个月内转正公司才分配客户,转正需要出单寿险保费7000元左右,无奈之下,只好自己花了2000块钱给自己买了一份保单,给自己投保是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那种本身就很拮据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决定还是挺难的,根据我那时的消费水平,2000块钱已完全够我一个月的开销,就意味着我在这个行业可以多存活一个月。也是无奈之举,再说在那种环境下,和我同阶段进公司的同事时不时出两个单,脸真挂不住,更不好意思拉团队的后腿。那时团队成员真的非常团结,不断鼓励我这个新兵蛋子。中间又参加了为期13天的衔接培训,又是班长,衔接培训主要是以销售技能为主了。我没有客户实战,就跟着老同事屁股后面跑学习实战经验,学习他们的言谈举止,专业能力,陆陆续续老同事也给了我好几个客户去跟,尽管我知道这是他们不想去服务的客户,当时也根本顾不上这些了,有总比没有好,事实后来证明,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像这些前辈们不要的客户后来跟我成了好朋友,关系也处得很好,也出了好多保单。真的也非常感谢团队的伙伴,非常纯净,只要肯学多问,同事们都会毫无吝啬的倾囊相授,不会像在工厂一样勾心斗角,更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其实真的很期望能够得到亲戚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哪怕精神上的鼓励,可现实恰恰相反,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保险是什么,道途听说卖保险就是搞传销,先从自己家亲戚下手骗钱。姑姑家的儿子,曾经有误入传销的经历,骗了家里好多亲戚。那会为了转正非常期待能够获得亲戚帮助,从龙华跑到惠州,跑到东莞,广州......原本想支持我的亲戚听其他亲戚说我被骗去搞传销了,单都签字了,隔夜却又变卦了,那会一个单对我是多么重要,只有转正拿到公司客户才有希望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下去。被陌生人侮辱,遭白眼还真无所谓。可被熟悉的亲属集体反对。甚至老家村里面都传开了,原本好好的一个人,一出去打工就在外面学坏了。家人隔三差五的打电话过来,催着加紧回老家。后来索性让姑姑作为家属代表来了一趟深圳,看了租房,还带去了参观了公司。此事才逐步平息,但并不代表他们已经接受了保险,他们顶多认为是这个“传销”不会限制人身自由,不会挨打,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使这样,虽然打击很大,但并没有任何放弃的念头,相反,心里一直在较着劲,反而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证明给他们看看。

眼看想靠通过寿险签单转正是没有希望了,着急如焚。还好一路上有团队同事的勉励出主意,客户挨个分析。最后只能改变战略,既然长期寿险单一时半会出不来,那就靠小单,几百块几百块的意外险。前面三年认识的人都是在工厂上班的,经济上本身就不宽裕,能够买388块意外险的朋友已经是非常铁的那种关系,一般都是130块的,记得为了签一个工厂朋友130块的意外险,从龙华到龙岗的回龙铺,来回跑三次,那时还是纸质单,第一次把单证填错了,还得重新跑回龙岗找朋友签名重填,最后还得把保险合同送过来。转正迫在眉睫,时间非常紧张,小组的同事把签回来的意外险都挂在我名下,东拼西凑,终于达成了够转正的业绩额。

后来才知道,刚入行的新人,能熬过前面三个月的不足50% ,好多人都是中途一两个月就放弃了,于是有了江湖语录:保险真不是人干的,更大的讥讽还有:一人干保险,全家不要脸。坦白讲,如果当时没有团队伙伴的鼓励和帮助,真不知道是否能够坚持下来。这三刻骨铭心的三个月,对后面自己带团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保险代理人一年从业历程(一个保险代理人的奋斗史)(7)

喝酒解压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就自己组织,集体解压,互相疗伤)

第二节:抱枕痛哭,差点要放弃(2009.10-2009.12)(待续)

文.周英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