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标新立异,嘉靖皇帝是如何改造北京城的?

大明风云标新立异(大明风云标新立异)(1)

嘉靖皇帝在历史上以崇信道教而著名,是继宋徽宗之后的又一位“道君皇帝”。嘉靖皇帝君臣的宗教活动中,有一部分祈神和修省行为是为了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嘉靖皇帝以救灾为目的的宗教活动,使道教地位有所提高,也对朝中政治格局产生一些影响,还为整饬刑罚和吏治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他禁绝佛教,对明代佛教、社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边防问题,是困扰明王朝的重要问题。北部的蒙古势力长期与明王朝对峙,然又无法彻底消灭蒙古力量,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冲突的存在,又使之无法和谐共处。如何解决明蒙问题,成为明王朝历代君主首要之事。明初,明蒙关系敌对,王朝采取抵御政策。然嘉靖时期,俺答几次要求通贡、互市,遭致皇帝拒绝。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的需求,致使明蒙关系不断恶化,明朝边患问题不断。

嘉靖年间,蒙古族在其首领俺答的率领下,频繁入掠,给明王朝的北部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进而酿成明代北边危机的第二次高潮——庚戌之变,并且,终嘉靖一朝,北部边防一直处于刀光剑影的战争状态。

嘉靖皇帝好标新立异,较少保守思想,强化君权,树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开始进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正祀典活动。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号,恢复“至圣先师”称号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举措陆续实施。虽然这些与政治、经济改革关系极小,但却是嘉靖皇帝敢于变更祖制的结果。

嘉靖皇帝在改正祀典中,将朱元璋制定的关于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项规定改动了。这无疑动摇了祖制不得变动的陈腐观念,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活动的开始清除了思想障碍。

嘉靖皇帝在对北京城的改造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这位年轻皇帝对礼仪的颠覆与再造。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他将敬万神的天坛,改为只敬天神,并兴建地坛、日坛、月坛,整个北京城被放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南侧为天属乾卦,北侧为地属坤卦,东侧为日属离卦,西侧为月属坎卦。痴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还在皇城内,大规模营造道教宫观,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宫观并没有保存到今天。譬如,位于今天中海以西的国务院机关办公地,就曾经是嘉靖皇帝兴建的一组称为“大光明殿”的道教建筑群。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皇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嘉靖皇帝为解决长期困扰明王朝的宗藩问题,颁布实施的《宗藩条例》,更是嘉靖朝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朝的宗藩制度,始于建国初期,在这个制度下,宗室家族世代承袭,只享受优厚的待遇,但却无所事事,成为由朝廷供养的一群寄生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生齿日繁,人数不断扩大,朝廷的负担也就日益加重。洪武时,山西惟封晋王一人,到世宗时剧增为两万余人;朝廷所支付的禄米,也由每年一万石,增至八十七万余石。明王朝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越来越无法忍受。面对严重的“宗藩”问题,嘉靖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图予以解决。其中,收效较为显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颁布实行的《宗藩条例》。它一方面限制诸王宗藩的请封活动,另一方面减少亲王的禄米,规定了数十条具体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贵族势力的膨胀,略为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嘉靖皇帝实施的改革措施,为万历初期,张居正全面推行改革进行了准备。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有利社会发展的一面;还应当看到,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譬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在嘉靖二十一年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坏,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

嘉靖皇帝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

嘉靖皇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

嘉靖皇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除了与前朝老臣争权的因素之外,嘉靖皇帝更在乎的,是要为他敬爱的父母争名分,因此,他不顾自己势单力薄,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皇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

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皇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皇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皇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