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1)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2)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3)

细看商战风云,品味传奇故事

欢迎您阅读本文,和我一起品读经典作品《大染坊》


《大染坊》中,老吴是作为卢家派往青岛染厂的账房派过去,同时也兼任卢老爷子“特派员”的职责,负责监督陈寿亭和卢家驹对染厂的运营。卢老爷子在到周村探访陈家时,也直言老吴是“他派去的”,“给他来信”汇报情况。

卢老爷子家大业大,原来家里肯定不止一位账房,而老吴被派到青岛,除了是卢老爷子的绝对亲信外,专业上肯定也是绝对过硬。老吴在从青岛到到济南的业务表现也证实这点:无论是工厂内外的账目、还是陈寿亭的私人财务,老吴鲜有失误;无论是生意上急用几万、十几万大洋的大账,还是陈寿亭随口一说一下子支到年下才算的一块、两块的小钱,老吴都能无误地对账完成。

这除了靠他的专业能力外,也是依赖他谨慎的性格,甚至谨慎地都有一些迂腐。反对“二十一条”,青岛学生组织游行。在陈寿亭吩咐把积压的四十匹窄幅布送给学生做成横幅,他就有些迂腐地谨言:

寿亭一把拉住家驹:“咱不管那么多,我看着学生们游行都打着幡。老吴,你,再叫上几个人,跟着东家,把积压的那四十匹窄幅布找出来,做成游行的幡,让学生打着满街转去。”

家驹笑了:“六哥,那不是幡。发丧的才叫幡,这叫横幅。”

寿亭也想笑,又忍回去:“好,不管叫什么吧,就是学生举着的那东西。正面写上游行的字,背面写上咱那飞虎牌。不要钱,只要给咱打着就行。快,快招呼人写!让吕登标联络各学校。咱在厂门撑个摊子,给学生送水,也送幡。快办!”

家驹眼睛一亮:“嘿!六哥,这招行。”

吴先生说:“掌柜的,那四十匹布可是不少钱哪!”

寿亭有点急:“老吴,你怎么也让我着急呢?放在仓库里狗屁不是,打到街上才是钱。你俩赶紧去呀!”寿亭一跺脚,二人急走。寿亭看着他们的背影,气得笑了。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4)

掌柜的陈寿亭下命令、东家家驹点赞“这招行”的部署,他偏偏要唱个反调,这也真是迂腐的有点没有眼高手低了。


后来,染厂因为支援游行的学生出了名,记者们要来采访,陈寿亭要给记者们送布做大褂:

家驹高兴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回奔走。寿亭伸手示意让他暂停运动:“这伙子人都很穷,指望着敲竹杠过日子。你告诉他们,每年八月十五来领布,进了腊月门就来领肘子。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伙子婚丧嫁娶咱都跟着随份子,这钱该花。”

老吴不失时机地问:“掌柜的,给他们哪种蓝?是衣久蓝还是深蓝?”

寿亭气得差点乐了:“老吴,我看你也快傻了,那衣久蓝能做大褂子吗?”

老吴辩白:“不是还有女记者嘛!”

寿亭乐了:“那些女记者都有男人,有的还有好几个。干脆说吧,深蓝,不管男女,一人一丈二。咱烧上这炷香,就不管谁收获了。费劲!”

家驹正想走,寿亭拉开抽屉拿出一封信,老吴退下。

“你六嫂来了封信,老吴说信皮子上有字,他不能拆。我拆开了,可是看不懂,没把我憋死!你先说说,信皮子上那四个字是什么?”

家驹苦笑一下:“这四个字是‘近人可读’。念吗,六哥?”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5)

陈寿亭的家信写着“近人可读”,翻译过来就是“非近人不可读”,所以老吴不敢贸然拆开。寿亭把信从抽屉里拿出来时,老吴立即退下。这说明老吴是一个在人情世故上相当拎得清分得明的人。试想,如果他在说自己“不能拆信”时就直接告诉陈寿亭原因——信封上写着“近人可读”,那陈寿亭就算心里不乐意,嘴上也肯定得客气地说“没事儿,老吴,念吧!”为了避免这个尴尬,老吴没有告诉陈寿亭信封上的字,并且在陈卢二人读信前知趣地退下。同时,这也符合他谨小慎微的性格塑造。


作为财务人员,谨慎的性格是工作的需要,老吴这种谨慎的几近迂腐的性格和陈寿亭不拘常理的处事在情节上、在对话上常常产生有趣的碰撞,让人看之忍俊不禁,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同时,染厂里卢家驹玩世不恭,陈寿亭混不吝,这两个人都需要一个老吴这种老成持重的人来给他们压阵,才符合共同事业成功的条件。

在与陈寿亭的相处中,老吴逐渐被陈寿亭征服,也渐渐被陈寿亭赏识,完成从“卢家人”到“陈家人”的转变,从只管理染厂账目到协助陈寿亭私人的大事小情,也从“非近人”变成陈的“近人”。

陈寿亭事必躬亲的经营风格也要求老吴做到凡事请示、遵命执行,虽然老吴有时也有自己的主见,但大多数时候忍住了,有时实在忍不住,说出来的话也往往被婉怼:

寿亭走进办公室,吴先生跟着进来。老吴想问昨天谈判的结果,还没等他说话,寿亭就说:“你等一会儿下去,把姓施的那个电工辞了。”

老吴问:“为什么?”

“仓库墙上的电线都脱了皮,他也看不见,要这样的电工没用。你想着,奖给白金彪十块钱。夜里下雨,还想着起来查电线,这样的伙计就该奖。”

老吴答应着:“好好,这样的伙计是该奖。”接着提醒道,“掌柜的,那姓施的可是市长的亲戚,咱要是辞了他……”

寿亭的眼瞪起来:“什么?市长的亲戚?就是韩复榘他姐夫也得辞!照我说的办!”

老吴一看事不好,赶快答应,随之递上热茶,赔着笑问:“掌柜的,和滕井谈得怎么样?”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6)


还有卖青岛染厂前的最后一个春节,陈寿亭想给工人发20块大洋的“喜面”:

老吴觉得发二十块钱太多,心疼得试了好几试,只是没敢说出来。他轻轻地问:“那两个残废呢?”

寿亭把茶放下,猛醒道:“你要不说,我还真差点忘了。人家是在咱厂里轧残的手,咱不能像别的厂那样,给俩钱就打发了。那俩残废每人三十块。只要大华染厂还在,他们就有饭吃。不仅有饭吃,还得有钱花。这事儿要让工人们都知道,让他们知道大华染厂不仅买卖好,还有股子人味。”

老吴嫌给所有工人发二十块钱的“喜面”太多,又不敢直接说,只好追问操办这件事的细节,这其实是一种委婉的劝谏。他通过不断让老板思考这件事局部细节的方式,希望能让老板重新考虑整个事件。只是显然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陈寿亭在下一步大棋——卖掉工厂前给工人发巨额奖金收买人心,把工人都带到济南的新厂,给后来买厂的滕井留下一座空厂!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7)

滕井花大价钱买下工厂,工人却都被陈寿亭带走


所以,长期下去,在这样下属认为“说什么也没用”的老板手下,除了家驹这种“什么都不管,什么也不干”的人,也就老吴这样的“什么都不敢管,让咋干咋干”的人才能长期相处,并且组成一个团队。

老吴或许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但肯定会被陈寿亭这块粗糙的磨刀石磨平了。或许老吴的心里也常常会想“既然历史已经证明掌柜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我就什么都听他的好了!”这种经营风格,当然也存在巨大的隐患——下属提出建议的积极性没有了,一旦老板出现纰漏或失误,也就等于是整个经营的错误。在我的《老吴的失误》一文中,有对该事件的详细品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鉴赏。(陈寿亭竟然也漏税,一次过错险破产—《大染坊》品读之老吴的失误)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8)

通过以上老吴的表现,可以看到其实老吴在辅佐陈寿亭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都能把准这位天马行空的陈老板的脉,很多时候会出现对老板的意图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但是老吴最后能够被陈信任,从卢家招到自己麾下带到济南,靠的其实还是老吴的谨慎和专业。

《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凭借勇武一点,便创下当世英名。但二人性格特质中分别具有的狂傲与暴躁始终改不掉,最终成为二人身败名裂的根源。正如陈寿评价:“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所以,人生发展的规律是,可以通过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性格特质中的优点、将擅长的事做到最好,把事业从零做到一百。但是,要想始终保持这个一百,反过来就需要放弃自己最擅长和最熟悉的,去不断弥补自己最不擅长的缺点与短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甚至还没到必须不断弥补自身短处来守住“一百”的境地,而是需要老吴这种不断放大和发挥自己优点,使自己能够在这个内卷越加严重的时代安身立命,养家糊口。

邵氏经典电影杀出重围(经典影视大染坊品评)(9)

在人生天平上,不断添加优点的筹码,就可以铸就成功


如果您觉得这篇还不错,可以看看我对《大染坊》的其他品读:

1.经典《大染坊》品评——锁子叔

2.经典《大染坊》品评——老吴立场的转变

3.经典《大染坊》品评账房老吴——这个老实人很聪明

4.陈寿亭竟然也漏税,一次过错险破产—《大染坊》品读之老吴的失误

5.鲁商传奇,山东故事《大染坊》品评——被藏起来的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