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坐落着在英雄城四平市的西南角,纵然是在炎炎夏日里,绿草如茵、树木郁葱的校园也总能让这个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城市增添几分清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吉林师范大学出名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吉林师范大学出名嘛(吉林师范大学的那些人和他们的校训精神)

吉林师范大学出名嘛

吉林师范大学坐落着在英雄城四平市的西南角,纵然是在炎炎夏日里,绿草如茵、树木郁葱的校园也总能让这个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城市增添几分清凉。

从海丰大路的正门进入校园,迎面矗立的校训石上,“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八个大字苍劲有力,金光灿烂。跃然其上的是这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特有的品格和气质。

八字校训蕴藏深厚内涵

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出自于《中庸》。其文化内涵为:好学就能接近智慧,将学到的各种道理能够在实践中力行落实的人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在“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校训总纲领指导下,吉林师范大学的19个教学学院凝练总结出了各自学院的院训。校训与院训构成了完整统一的“校训文化体系”。在吉林师范大学校园内,距离校训石不远处便是图书馆大楼和孔子雕塑,主教前面的广场被命名为夫子广场,儒家文化和尊师重教的思想时时刻刻滋润着学生们成长成才。

吉林师范大学校长杨景海解释说,“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是学校近60年发展历程的凝练。它主要是从“学”和“行”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来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实质上是确立了一种终身学习和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它也体现了吉师人“为人朴实,做事踏实,治学坚实”的个性品格!

辉煌校史锻造吉师精神

吉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徐焕文说,“当年筚路蓝缕的吉林师范大学在诸多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牢记校训的吉师人和洋溢在他们身上的吉师精神‘。”

吉林师范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名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73年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在办学初期,四平师专白手起家,靠借用校舍开启办学历史。文革停办期间,7位老师上书国务院、中央文革,并亲自到省革委会上访企图挽回省内高校被大量停办的局面,即使被视为“反对分子”也没有屈服,依然在动乱坚守校园、保护国家财产。在吉林师范大学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上,白城师专、通化师专、吉林师专等都曾先后合并到四平师专,使得四平师专一度成为吉林省属的唯一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经过半多个世纪的积淀,吉林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日渐突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吉林师范大学主持制定了全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吉林省重点高中的骨干教师的百分之四十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也因此,吉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被社会誉为撑起了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

“校训的背后是学校近六十年发展形成的吉师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全国优秀教师侯云龙教授这样理解校训与吉师精神。

四海校友身刻校训印记

以“学”与“行”为关键词的校训在每一个从毕业吉林师范大学校友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金星国际教育出版集团董事长薛金星是吉林师范大学1990届校友,纵然已经毕业20多年,他回忆起在母校读书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学校条件确实艰难,但讲台上的老师永远神采飞扬,求学的同学们永远精神饱满。”薛金星回忆时说,“母校的师生是在用行动践行校训,这种精神也伴随了我们一身,虽然已经毕业多年。”如今,金星国际教育出版集团所出版的《教材全解》等系列教辅类图书畅销全国各地书城,服务全国数百万学子。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奖者张爽是吉林师范大学2010届校友,如今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她告诉记者,母校的校训强调终身学习和知行统一,学校虽然地处小城却给每一个在校的同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她表示读研期间的学习生活习惯甚至连作息时间都仍然与本科时保持着一直。

新文化网 (赵实 通讯员 何正泷 周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