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还是简单地来科普一下三八妇女节。

那是距今100来年前的事了:

1909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1)

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将美国妇女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1949年,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千百年以来至今,从亚非到欧美,从东半球到西半球,除了部分国家与地区,全世界妇女同胞们的上述诉求可以说基本算取得胜利。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2)

其他各国先不说,就我们中国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也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明天又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了,朋友圈与微商们开始满是对女性的祝福、赞美之声,一堆喜迎“女神节”剁手的动人文案与精美海报又开始刷屏了。

诸君看好了,这两年,大家好像羞于提“妇女”这个词了!不知道妇女二字有哪里不对劲了?迎合与讨好更兼祝福妇女的女神二字就应运而生了。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三八妇女节没毛病呀。

可“妇女”一词在历史长河之中,人民群众从喜欢用,到拒绝,到喜欢又到不喜,周而复始。清代之前,“妇”和“女”是拒绝一起出现的,她们有各自代表的群体,未出嫁的叫做“女”,出嫁才称为“妇”。

《说文解字》对“妇”的解释是:左手扫把,右手簸箕,每天操持家务,还要任何事都听老公的劳动妇女。

将已婚的“妇”和未婚的“女”,联合成“妇女”这个整体,是清代的事情了。

而且,“妇女”不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词,而是一个处于亲属关系中的概念,能够结婚生育的女性才有资格称为妇女。

妇女受过良好教育的表现,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是能把夫家侍奉舒服了。

到了民国,走向工作的新女性们,为了跟裹小脚的传统家庭妇女划清界限,拒绝自称“妇女”,对women群体的称呼,就从代表家庭和亲属关系的“妇女”,转变成基于生理学的“女性”。

而现在,“妇女”再次成为官方指代women群体的词,要归功于共产主义革命家向警予。

20世纪30年代,“女性”这个称呼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为了与小资情调抗衡,向警予提议,将“妇女”一词作为指代女性整体的名称,还将苏联理论书籍中的women全部翻译成“妇女”,比如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和列宁的《苏维埃政权与妇女的地位》。

于是“妇女”这一称谓,在当时获得了特有的“革命”意义。

这是“妇女”这个词最高光的时刻。

“妇女”成为一个与工人阶层肩并肩的“政治范畴”。这时的妇女被期待着打破家庭观念,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在短短数十年间,对women的称呼,经历了从家庭亲属关系中的“妇女”,到生理范畴又有小资情调的“女性”,又回到了政治范畴的“妇女”。

三八妇女节,随着时间的沉淀,内涵与内容早就偏离了新一代女青年追求的生活,只是“妇女”词义经过各种演变,很多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不太愿意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被人称为妇女,仿佛是地位低下、不受人尊重、没有体面工作与收入、面容邋遢、身材雍肿的女人!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3)

女人们不愿意们被称之为“妇女”,转而喜欢代表着美丽多金的“女神”。并且接二连三附带出女生节、女王节、撒娇节,但是,我们须要提防那些,表面尊称着女神,实则上专注于给女粉丝洗脑的情感营销号大V:

“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嫁个把你当女儿宠的男人”

“看他爱不爱你,就看他给你花了多少钱”

“他有多爱你,就看有多容忍你作”

“他爱不爱你,看购物车就知道了”

“你不给我买口红包包iphone,你不爱我”

“爱你的男人如果有100块钱,会给你花95”

诸如此类的广告与传播,我反而担心很多中国女性被这帮别有用心之徒将“女神”物化了,长此以往,三八妇女运动的革命先驱流血牺牲争取来的男女平等事业,被这样的“情感砖家”生生地带上男女不平等的不归路。

“妇女”不受人待见,连“三八”这个词也未能幸免:

三八竟然成了骂人的不雅之词!想必大家看了很多港台影视,那里面所谓“三八”,应该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

真不知道这个好好“三八”两个字遭了哪门子罪。让大陆人民都不敢说你这个三八节快乐,估计你说出口时定要惹得对方杏眼圆瞪,小拳拳要捶你胸口了。

当然,“三、八”这两个简单的数字组合,究竟何时何地怎么成为部分人心中骂人的话,其来源众说纷纭,业已不可考。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维的变迁,没准哪一天“三八”成为赞美的常用词。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4)

说“三八”、说“妇女”竟然变成了不尊重、不平等!变成了低看甚至与歧视的意义,三八妇女运动的先驱们若天上有灵,泉下有知,心中该不知如何抓狂了。

那当今中国有没有不尊重女性的现象存在?

有,比如职场里存在的“女性歧视”,在某些偏远山区,至今还存在着“女性不能上桌吃饭”的陋习;还有部分知名人士言论有失偏颇,如2018年11月就发生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因为一段貌似侮辱女性的言论被无限放大,被社会群起而攻之,不得不向妇联向全体女性同胞道歉。

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不能以偏概全,倒是部分过于女权主者之流的做法,她们恨不得将中国男人贬低到尘埃里,跪在地上舔她们的高跟鞋才乐意。在他们这里,重女轻男才是真理。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还没那么高屋建瓴,不要说我目光短视,没有看到问题的深层。我知道你们肯定要说什么女性政治经济权利缺乏,全球与全国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严峻存在。

我生活在的环境也是一个普通的环境,在我身边,从来没遇到过“歧视女性”的现像存在,我倒是觉得我奶奶、外婆、妈妈、嬢嬢、姑姑、姐姐、威风得很,在家庭与家族中掌管大权,威风凛凛。我的前辈、我身边男性们也没人把女性当作“一个行走的子宫,一个生育的工具”。我们都默认男女平等,甚至是“女性优先”,因为她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照顾。

没错,时代变了,女性不再是社会地位低下的阶层,不仅女性在捍卫自己的权益,中国男性也在帮女性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们在见到女性权益被践踏的时候,一样会怒不可遏——甚至比女性还愤怒,“你们凭什么这样搞?!”在女性追求尊严的这场战争中,中国男性没有退缩。

世易时移,男女平等更应该全新的认识。平等体现在思想与灵魂上,平等体现在选择的自由上,平等体现在同等的机会与报酬……如此,每个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矫枉过正,令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追求形式与表面上的平等。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5)

男女平等不是说女性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和男性去争个高下,因为男女从生理结构到心理发展,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这个角度而言,永远无法平等。假如真有平等的那一天,人类估计也是无趣且可怕的:

假设男人所具备的女人也有,女人所具备的男人也有,让男人有子宫生孩子,这样是平等了?可却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哩?!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男女大脑在反应事物和应对事件方面,有着大相径庭的反应区、逻辑推断和处理方式。

所以说嘛,所谓的男女平等,不是说男性可以扛100斤煤气瓶上六楼,女性也要不示弱地去一较高下,不是硬碰硬地男女必须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并争个你死我活。

有些男女之事,承认两性之间天然的差异,只能永远“不平等”下去了。

女生能做到的,男性不一定能做好,那就让女生多发挥;

女生能做到的,男生也能做到,那就公平竞争,各显其能;

女人们能拿着武器和男人并肩战斗,追求自由、独立和民主;

女人们参政,她们用实力展示了女性参政的优势,向世界要来了参政权;

女人们经商,创办了一大批丝毫不逊色于男性创立的企业,向世界证明了女人的商业能力;

女人们进行研究、进行文学创作,居里夫人、波伏娃、罗琳、屠呦呦一大批女性科学家和作家崭露头角,告诉世人,女性能、女性行!

“多少女英雄,都把功劳建,杀敌寇、保边疆,代代出英贤”!

……

如今,在你所能看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女性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向世界发声。本文不需再举例子,免得占篇幅。

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改个女神节称呼)(6)

因为妇女,这个世界才完整,因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世界更多姿多彩。

其实,不管是叫妇女节、女生节、女神节还是女王节,这一天都是全体女性的节日。我们从来都不想做什么公主、女神、女王,我们只想照着自己的想法自由平等的生活,有尊严的站立在这个大地上,与男人们一道建设这个美好的世界。

最后,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祝福天下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成为姹紫嫣红、爽心悦目、慧质兰心、水木清华、婉风流转、美撼凡尘的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