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兔金乌——代指月亮和太阳借指时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和兔有关的积极成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和兔有关的积极成语(兔年说兔关于)

和兔有关的积极成语

1、玉兔金乌——代指月亮和太阳。借指时间。

《淮南子》记载“日中有乌”《春秋元命苞 》中也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人们也把太阳叫做三足乌或金乌。

传说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古人认为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与此相近的成语还有“东兔西乌”“白兔赤乌”“兔起乌沉”“兔走乌飞”“乌飞兔走”“兔缺乌沉”“乌踆兔走”

2、动如脱兔——出自《孙子兵法·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动起来如同奔逃的兔子。比喻行动敏捷。类似成语还有“惊猿脱兔”“兔起凫举”。

3、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

4、龟毛兔角——出自《楞严经》“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龟的毛,兔的角。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兔角龟毛”“兔角牛翼”。类似成语还有“兔丝燕麦”。

5、获兔烹狗——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类似的成语还有“兔死狗烹”“得兔忘蹄”“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犬饥”“得鱼忘筌”“鸟尽弓藏”等。

6、狐兔之悲——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亦作“兔死狐悲”“狐死兔泣”。

7、东门逐兔——《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比喻后悔。亦作“东门黄犬”。

8、见兔放鹰——《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比喻行动及时,有的放矢。后演变出俗语“不见兔子不撒鹰”。

9、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看见兔子,回头唤狗,比喻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

10、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比喻隐蔽的地方多或者办法多。亦作“狡兔三穴”。

11、狼奔兔脱——《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比喻仓皇逃窜。

12、兔迹狐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荒凉径界,无非些兔迹狐踪;坦迤土壤,料不是龙潭虎窟。比喻人迹罕至。

13、兔起鹘落——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形容行动迅速。也比喻书法、绘画文章迅捷流畅。

14、兔罗雉离——《诗经》: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比喻小人奸恶,但却会用计来幸免罪罚,而君子忠直,却因固守正道反遭祸害。

15、狗兔听提——《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后来贱荆听到了,就狗兔听提的都不敢了。比喻像狗兔般的柔顺伏贴。

16、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比喻同归于尽或两败俱伤。

17、龟兔竞走——寓言龟兔赛跑。比喻天才失败、努力成功。

18、蛇兔联盟——蛇和兔结成联盟。比喻强暴的人诱骗弱者与他合作,最后又把弱者给并吞。

19、逐兔先得——比喻没有主人的东西,谁先得到便属于谁所有,别人无法再争。

20、韩卢逐兔——“韩卢逐赛兔”之省。比喻强者追击弱者,其势必得。

21、狮子搏兔——比喻做小事情也难处全部精力认真对待。

22、兔头麞脑——形容人面貌猥琐。

23、一雕双兔——《新唐书·李林甫传》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24、坠兔收光——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愿大家新的一年动如脱兔、见兔放鹰,大展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