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将刘裕为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

公元417年,刘裕带领着来自江南的兵卒开进长安城的时候,距离偏居于江南东晋离开长安故地已经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间,多少英雄从来没有间断过北伐的雄图壮志,但鲜有成功之人

包括闻鸡起舞的祖逖何其英雄豪迈,立志收拾旧山河,但事未捷而身先死

东晋最大的军阀桓温挥师北上经略中原,但奈何同样英雄的慕容垂尚在,横扫江南的论冲锋陷阵,桓温根本不是北方枭雄的敌手

终于,王与马共天下后的东晋在100年后,一个起身贫寒,靠着敢打敢拼,更靠着天命所向,做到了

他再次见识了旧时长安,虽然已经残垣断壁,但已经是不世之功

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功高不赏,所以,光脚的他穿上鞋以后是不会再让鞋掉的

他逼迫晋安帝退位,最后禅让,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南朝宋,同样朝代命名的宋是在540年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的大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读过孟子的话,但真的有所体会,可能都需要经历世间沧桑,回首已不是少年的你,才慢慢体会筋骨,体肤之外,心志之苦

苦孩子出身的刘裕刚出生差点就被被遗弃,是好心人刘怀敬的母亲收养了刘裕,才让刘裕可以活下来,后来做皇帝的刘裕对刘怀敬的知恩图报,也是报答当年的养育之恩

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你还怕什么?

对于一无所有的刘裕来讲,唯一的选择就是放手一搏,这样的性格也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就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都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奋斗,所以也成就了他

对于刘裕而言,读书是奢望,最好的选择是当兵,他当时加入的就是北府兵,当年北府就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江南一向崇文,民不恋战,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流民所组成的北府兵,北府兵的高光时刻是和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苻坚的虎狼之师,扬眉吐气

此时只有20岁的刘裕在当时将星闪耀的北府兵首领刘牢之麾下,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没有他一席之地,而就是刘牢之,成就了刘裕

跟对人,做对事

真正让刘裕走向前台的是孙恩的造反,因为东晋政治腐败,孙恩纠结了一帮人马,把东晋军队打的节节败退,是北府兵帮助朝廷挽回了败局,打败孙恩

刘裕的老领导刘牢之得到了丰厚的封赏,崭露头角的刘裕也同样水涨船高,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但真正让刘裕成为历史的关键人物还需要再等20年,建立自己的国家还要登上近40年

时候未到,就只能等待和耕耘,早也错过,晚也错过

东晋司马氏的子孙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控整个江南,而是和当地的大世族共治

此时的司马氏更是愚不可及,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只是江南的三分之一,当年大司马桓温的儿子桓玄已经从文弱不知兵的殷仲凯手里拿到荆州,手握重兵,有了兵就想当皇帝

此时,唯一可以抗争桓玄成败的就只有手握北府兵的刘牢之,在众目睽睽之下,刘牢之选择了投降桓玄,因为他担心自己打胜了也没有好下场,狡兔死走狗烹,但是他不知道,放弃了军权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等待他的就是束之高阁

终于意识到这个朴素道理的的刘牢之选择了自杀,作为刘裕的引路人,刘裕却通过关系取得了桓玄的暂时信任,留在了北府兵的军队中继续升迁,这就是灵活的刘裕

1700人 VS 数万的战斗

不出所料,桓玄自己做了新皇帝,德不配位必有灾祸,桓玄周围也开始了怪事频发,看到机会的刘裕拉着原来的老部下们开始了军事政变

本质上还是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

最后纠结了1700人,去攻打桓玄的数万之众,本来是以卵击石的战斗,不争气的桓玄望风而逃,将大好的局面让给了当时已经走到前台的刘裕,最后刘裕打败了桓玄,让自己的威望达到了江南军阀中的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就还不是第一人,刘裕要做第一人

同样和他一起造反的刘毅还虎视眈眈,造反时期的老兄弟开始了不同的两条路,刘裕不读书,开始经略山东南燕的地盘,而刘毅饱读诗书,开始肃清孙恩造反派的余孽

是运气还是天意

南燕皇帝是个十足的情种,唯一可以称颂的就是对自己皇后的爱,当皇后去世后,竟然哭的比死了爹妈还要凶,并且告诉手下人,自己不久就会去陪皇后了,没想到他的话很快就应验了,刘裕很快打败了南燕,并且送燕帝和他的皇后地下团聚去了,而这个时候的刘毅却被孙恩造反派的余孽打败,所以高下立见

得胜回朝的刘裕再也没有给刘毅翻身的机会,虽然刘毅一直要求自己再次带兵去攻打造反派,而刘裕就是不许,然后刘裕自己打败了造反派,还江南安宁

刘裕最后还是看的很清楚收拾掉了可以对自己威胁的当年的造反的老兄弟们,包括刘毅,诸葛长民家族,因为刘裕知道

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绝不会再失去

有了群众基础的刘裕在平定了西蜀以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先秦,此时的先秦主姚兴就像当年的袁绍,几个儿子之间互相打,最后把自己折腾的半死,等刘裕带着晋朝兵马打过来的时候,已是胜局已定

刘裕在东晋建朝的100年后,又一次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达到了南方对于北方军事的最高时刻,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这就是人生吧

当刘裕的萧何,刘穆之突然去世后,刘裕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建康,就这样留下来镇守长安的将领们互相攻杀,最后一败涂地,辛辛苦苦打下来长安再次拱手相让

得之也难,失之也速

回到建康的刘裕开始准备自己做皇帝了,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南朝宋,而做了两年皇帝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刘裕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刘裕是难得的从贫民靠着天命和努力而成长起来的,历史上我喜欢另外一个人物是光武帝刘秀,两个人都是英明神武

而刘裕更偏向猛一些,他可以冲锋陷阵,背靠一棵大树而砍杀十几人的壮举就出自刘裕,而刘秀靠智,在刘秀的团队中是没有诸葛孔明的角色的,他自己就是,用兵如神,南平吴西平长安都是刘秀的指挥

而从仁义的维度,刘裕对手下的不信任是发自骨子里面的,包括和他一起创业扮演萧何角色的刘穆之,也是因为刘裕的猜疑才郁郁而终,最后因为失去了刘穆之的稳定后方,刘裕不得不从长安东归,导致最后长安的得而复失

在刘裕的麾下,名将其实不多的,真正可以称为名将的还要算是苻坚时期的宰相王猛的儿子王镇恶,而又是对于王镇恶的不信任,东归刘裕悄悄的告诉另一位将领可以随时制衡王镇恶,导致两败俱亡,反观光武帝刘秀手下那就将星闪耀了,大树将军冯异,平定西蜀的大司马吴汉,统一南方的岑鹏,都是当时一等一的将领

那为什么刘裕可以取得北伐胜利,在江南无敌呢?

我想是命运吧,命运给他的青少年安排了足够的苦难,所以在他中年后,给他安排的对手都没有那么强悍了

当时东晋国内,桓温,谢安,谢玄,刘牢之都不在了,刘裕放眼一看,周围已经几乎无敌手,而当时的北方,更是群雄割据,主要是的南燕,秦,魏,凉,夏等

姚兴的秦早已失去了当初苻坚时期的荣耀,再加上立太子这个事情上的优柔寡断,导致他的儿子们兄弟相残,就连刘裕打到家门口了,还在内斗,所以刘裕根本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就收拾了秦

西凉就是一帮占了一两个城池的城主之间的互殴,根本上不了台面,当时的南燕秉承了慕容氏的奸诈,从立国开始根不正,到了和刘裕同时代的时候更是没有任何战斗力

如果说可以和刘裕匹敌的只有未来北方大一统的魏,而此时的魏帝拓跋嗣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足够实力,所以也只能看着刘裕此时的成功,而北方可以称得上诸葛亮的的人物是崔浩,是他的辅佐让魏可以统一北方,开始对南方产生威胁

历史的车轮到这里的时候,刘裕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而等待他的子孙的是禅让给萧氏南齐的杀戮,不留一人,而这,也是因为刘裕自己杀光了东晋的司马氏,而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善待禅让之主,而是选择杀害,又是他自己种下了子孙被灭的种子

世事有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