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3日讯 2月23日,天气晴好,位于武昌中心地带的洪山广场内,不少市民放风筝、练拳、散步……这里是市民平时休闲的好去处。除此之外,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这里也是武汉市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一旦有灾害来袭,可安置2万人疏散避难。
洪山广场内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记者李慧紫 摄
当日,记者来到洪山广场看到,遍布广场内的应急指示牌告诉我们,这个广场里“别有洞天”。
武昌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张占华介绍,2019年,武昌区应急管理局对洪山广场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进行了标准化更换和提档升级。洪山广场内共设有应急避难指示牌50余块,大量应急避难设施掩映在这些绿树之下。
洪山广场内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记者李慧紫 摄
据介绍,2013年底,洪山广场建设成为武汉市首个应急避难场所,达到国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III类标准。其面积达4万平方米,配置有直饮水处、暗坑式厕所、移动式电源、帐篷及通讯设备等,一旦有灾害来袭,可安置2万人疏散避难。
在广场西侧,设立了“应急指挥”“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厕所”以及两个“应急医疗救护”区域;广场中间是“应急棚宿区”区域,旁边的开阔平地是“应急物资供应”区域;广场东侧也预留了“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厕所”等区域。
应急供水区。记者李慧紫 摄
在广场的草坪中随处可见直径约20厘米、上面有两个小圆孔的窨井盖,一只手就能把它抬起来。张占华介绍在这下面有应急供水设备,表面上看是一片草坪,但是下面铺设了应急供水的管网,而且还设置了应急供水的插口。
直饮水区。记者李慧紫 摄
记者在现场找到了两处直饮水处,均可使用,但并没有看见暗坑式厕所。对此,张占华介绍,暗坑式厕所已提前建好,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要掀开地面的草坪树木就可以看到。而像“应急棚宿区”“应急物资供应”“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等预留区域,一旦灾害发生便会启用。
据武汉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打通疏散安置“最后一公里”,今年将加强基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记者李慧紫 通讯员吴志斌 易瑞峰)
【编辑:费吟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