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世界,千姿百态动静相宜,蔚为壮观,七彩之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京剧有名的人物的脸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京剧有名的人物的脸谱(京剧脸谱有哪些故事)

京剧有名的人物的脸谱

脸谱世界,千姿百态。动静相宜,蔚为壮观,七彩之魅。

漫步在二百年铸造的京剧长廊上,这里有我儿时的梦乡,它是七彩之魅架起的霓虹,它是铜琶铁板谱成的宫商,它有一份妩媚,有一份张狂,有一份阴柔,有一份阳刚。糅合起来,熔铸了花脸艺术的灿烂辉煌。

舀一勺水、抓一把泥,刻一个模子、画一个脸,揉鼻窝、画眉翅,先敷铅粉再描线,红的是忠、白的是奸、描金涂银是神仙。蓝脸凶、绿脸勇、黑脸的包公最威严、最威严。

京剧的脸谱主要就分,先说颜色,再就是线条,再就是谱式,主要这三点,以这三点为主要的,再往下分。这个谱式就多了,有象征性的、形象性的、评议性的、说明性的,种类挺多。比如说脸谱当中的谱式也很多,刚才讲了、分的类别太多了,一般的有整脸、碎脸,三块瓦,这都是很普通知道的,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很多,这脸谱的谱式很多。比如包公,他是黑脸,黑脸呢他就是个整脸,他上面一个月牙,底下是一个白眉子,这就代表着日断阳、夜断阴,月牙代表夜断阴,白的眉子代表日断阳。现代戏曲当中画在脸上的脸谱、它的前身是带在脸上的面具,还在远古时期,也就是人类的幼年时期,当人们需要把自己改变成一个神或者其他人的时候就使用面具,这个是全世界共同的现象,在我们中国的记载上,据说是始于黄帝时期或者始于图腾时期的傩和方相氏,就有黄金四目的记载,那黄金四目是怎么来装扮的呢,那就是用面具来装扮,到了唐代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一些节目叫做《兰陵王》、叫做《苏中郎》,这个也都是带面具演出的,到了宋代,面具发展到最高峰,据大诗人陆游的记载,说当时桂林府、广西桂林府造的面具要以八百枚算做一副,而这个八百枚、老少男女、漂亮 不漂亮,没有一个相似,面具要八百枚为一副,可以想到它是多么丰富。把面具换成脸谱,大概也是始于唐宋时期,当然开始肯定是非常拙朴、非常简单的,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形象资料就是在元朝山西明应王殿的壁画上面有一个化妆的脸谱,但是那个脸谱非常简单,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形象,经过了历史的不断发展,由打元朝经过明朝、清朝一直到现代,所以脸谱艺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变得复杂,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

在京剧脸谱中,关羽的造型属于整脸,相传关公为民除害惹了官司后为逃避搜捕躲进了枣林,他每天看的是红枣,喝的是枣子水,连洗澡的山泉水都带着枣子味,于是他的脸变成了枣红色。比如说关羽,红的,他也算一个整脸,但是他不勾,有勾的,这不一样,这个颜色润色有勾、有揉、有搓,不一样,所以这关羽呢,经钳韵宏(京剧名家、裘盛戎弟子)他见的就有揉的、有勾的,可能是传授不一样,也可能个人造型不一样,这个算整脸,卧蚕眉、单(丹)凤眼,这只能说是一个他独有的,只有关羽勾单凤眼、卧蚕眉。

橘生于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晏子春秋》的这段名言却也道出了一条深刻的哲理,地理、人文环境之差异,艺术品种的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一直到今天,脸谱艺术还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虽然名字都叫脸谱,实际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脸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而对于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来讲,他总是要不断地根据对生活的理解、对角色的理解、根据自己的脸形、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不断在改变他的脸谱艺术,比如说同样是京戏的孙悟空,当年杨小楼先生演孙悟空是最出名的,叫做杨猴子,但是打他下来,到后来历代的演孙悟空的、对孙悟空的脸谱都有所创造,比如说南方的孙悟空跟北方的孙悟空又不一样,武生扮演的孙悟空跟武丑扮演的孙悟空脸谱又不一样。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家个人的不同、对角色的理解有所不同,那么对脸谱也就有很大的变化,这个里面最突出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三岔口》这个戏里面 有一个刘利华,在解放以前他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作为一个开黑店的人,但是在解放以后他(我)们把他改成了一个要帮助杨家将这样一个正面人物,所以在脸谱上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个嘴巴是勾成歪的,脸也勾成斜脸,表现他的狡猾、奸诈、凶狠,到解放以后,他就变成一个正面人物了,他的脸谱也就改邪归正了,但是关于脸谱,尤其是脸谱的这种做法在很长一个时期是遭受批评的,被许多人否定的,他们否定的原因主要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说把人的脸上画成五颜六色的、距离生活真实太远了,哪里生活真实当中怎么可能有这种形象,还有另外一个更主要的观点,就是这样一来的话,就好像小孩看戏一样、时常要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把人画的时候分成了好人和坏人,公忠的还是奸邪的,这样就分的太简单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怎么样多侧面的、丰富的内心生活,这些个表现都没有了。那么这两种说法曾经非常流行,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新编的新演的戏里面基本上就把脸谱给废除了,就摒弃不用了,但是照他个人的看法,文化学者陈多他觉得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说站不住脚呢,第一点你说生活当中是不是有人脸上又是红的又是绿的又是蓝的又是黄的,这确实没有。那就是它距离生活真实是很远,但是你要知道一点我们戏曲艺术是用歌用舞来演故事的,它一定要唱一定要舞,它不是生活真实一样的来表现生活,而是用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用它特有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所以这个问题不存在的。另外说是这样的手法是不是跟小孩的水平一样太简单化了,他觉得其实不是这样子,我们打宋朝的时候就在脸谱上面把人的好坏给表现出来,为什么这样子呢,我们就是要追求这么一个目的,就是要让观众不要在这点上面多费心思、去研究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就是让你开门见山、让你一下就看到他的好坏。你比如说《法门寺》的刘瑾,他就是整个的脸是红的整脸,勾什么眉子、黑眉,黑眼窝、黑纹理,就是嘴这里来一个白的,撇着拉嘴的表示,他这也是一个象征性,有的说这是太监脸,这是当年前辈们创造刘瑾这个脸谱特别地勾一道白,特别的明显突出,就说明这个人物他确实是很贫。

著名画家谢春彦言,京剧脸谱是他们画家很感兴趣的一个艺术形式。因为小时候看戏啊,在农村里的草台上看戏,对京剧脸谱从小就喜欢,后来画画以后,觉得在京剧脸谱里面有很多跟美术相通的东西,在谢春彦他看来呢,它还是传统视觉美术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很特别的门类,跟西方的美术、抽象艺术有些类同的地方,也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西方的面具在假面舞会上或者说《铁面人》这种戏剧的表演上它是作为把角色和人的真相掩盖起来,而京剧的脸谱呢,是把戏剧里的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自己说从功能上来讲这是有点区别的,但是从绘画的抽象意味来说它们又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用色彩、线条、色块的变化来造成这样一个艺术的形式。

“百花齐放"一语,使人想起了鲜花的百态,想起了艺术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秦牧

比方说我们这个戏曲、京剧行里面说的白脸末,这白脸末外边的一般的客观的说法叫大白脸,这也叫整脸。这白脸末比如说司马懿、曹操啊,什么什么很多、潘洪,这都属于白脸末,像已故的袁世海袁先生前辈,他演的曹操是非常有这个人物、有这个性格,也是非常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