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仁和黍米

张晓峰

豫北人爱喝汤,早饭和晚饭汤都是不可少的。小时候常喝的汤是玉米糁熬的汤,我们这里管玉米叫玉蜀黍或者玉高粱,管玉米糁熬的汤叫糊涂。还有小米汤。沙地适合种谷,但产量低,麻雀多,所以谷子种得并不多。白面汤也常见,还美其名曰“甜汤”。也许真有甜味吧,但我从没有喝出来过,这是我最不爱的汤。但当时的产妇坐月子,却要一天三顿喝这种汤。当时的女人们对这种汤更加深恶痛绝,即便是加了红糖和鸡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没有见过大米的,当然也没喝过大米汤。那时候,我最爱喝的是麦仁汤和黍米汤。

麦仁和什么熬好吃(儿时的美味一麦仁和黍米)(1)

麦仁和什么熬好吃(儿时的美味一麦仁和黍米)(2)

麦仁也就是脱了皮的麦子。给麦子脱皮,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机械化的碾米机上,二是在石碾上用人工脱。那时候穷,平时连白面馍也吃不上。碾麦仁也碾不多,十斤八斤的,动用碾米机有点浪费。大家都去石碾上给麦子脱皮。村南有个石碾,村子大,每次碾麦仁都要排队,排队的大多是碾小米的。超市里有卖石磨小米的,其实小米不是磨出来的,是碾出来的,不知道谁搞错了。石碾的样子记不清楚了。那时候我七八岁吧,试了一下,推不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因为不常喝到麦仁汤,当时觉得它是最好的美味。实际上,麦仁筋道,口感很好,汤里有一种清香。现在喝麦仁汤,也相当可口。上网查查资料,还是很有营养的,特别适合男士喝。

麦仁和什么熬好吃(儿时的美味一麦仁和黍米)(3)

麦仁和什么熬好吃(儿时的美味一麦仁和黍米)(4)

黍米是我们当地的说法,跟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种的黍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说的黍米,原料是玉蜀黍,也就是把玉蜀黍脱皮粉碎后的产物。做黍米,自然也可以上碾米机。但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在石臼里舂制的。我们当地从没有石臼的叫法,我们叫它兑兑窑。一块大石头上有一个上粗下细的窑窝,把玉蜀黍放进去,用一个大木棒用力捣这些玉蜀黍,这个动作就叫“舂”。木棒要找那些质地硬的槐木之类的。玉蜀黍很坚硬,所以这是个力气活儿。印象里我也试过,但做的都是无用功。把一粒玉蜀黍舂成三四瓣就大功告成了。黍米块儿大,又坚硬,熬的时候特别吃火。那时候柴禾也不多,黍米好做,柴禾难求,所以黍米汤也没有流行开来。

麦仁和什么熬好吃(儿时的美味一麦仁和黍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