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中使用穴盘基质草莓育苗质量好根系完整提高了种植经济效益

1 定植前的准备

1.1 大棚的准备

1.1.1 大棚搭建

塑料大棚要通风、透光,棚外无杂草、排水良好。搭建长度 50~80m 、跨度 8m 、脊高 2.2m的塑料大棚,大棚四周安装 1.5m 宽 60~80 目的防虫网。

1.1.2 地面处理

压实取平整个棚室的地面,并铺设黑色的园艺地布,可以避免感染土传病害和减少杂草产生。

1.2 育苗的准备

1.2.1 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可按草炭∶蛭石∶椰糠(锯末屑、玉米秸秆粉)1∶1∶1 的体积比进行配制, 1m3土加0.5kg 石灰氮、 0.5kg 磷酸二铵、1.0kg 三元复合肥(15∶15∶15 )、 5kg 羊粪、少量微量元素肥,充分 搅 拌 均 匀,洒 水 (保 持 水 分 60% )覆 盖 塑料膜,堆高 1.5m ,堆温要求达到 50℃ 左右,堆沤20~25d备用(表1 )。育苗基质定植母苗50d后子苗的长势(图1 ),子苗长势良好。

大棚草莓无土栽培槽(在大棚中使用穴盘基质草莓育苗质量好根系完整提高了种植经济效益)(1)

图1母株定植50d后子苗长势

1.2.2 育苗槽和育苗穴盘

选用的育苗槽为5cm 厚塑料泡沫板(或控根容器)。育苗槽长依大棚长度而定,宽 20cm 、高20cm 。子苗用口径6cm ×2cm、深11cm,32孔的穴盘盛接。在南北走向的塑料大棚中,放置好装满育苗基质(基质表面上覆盖一层3~5cm 厚的蛭石)的育苗槽,每个棚摆放3行育苗槽,槽间距为1.75m ,并铺设好2根滴灌带,滴灌带出水口间距30cm 。装好育苗基质(基质表面上覆盖一层1cm厚的蛭石,基质的上表面距离盘边缘1cm )的子苗穴盘摆放在母株育苗槽的两侧。

1.3 母株选择

繁育原种一代苗,选用健壮、根系发育良好、子苗穴盘布置粗根长在5cm 以上、新茎粗在0.4~0.8cm 、叶柄短而粗壮、有 4~5片完全叶的脱毒种苗作母株;繁育生产苗,选用健壮、根系发育良好、粗根长5cm 以上、新茎粗 0.6~1.2cm 、叶柄短而粗壮、有4~5片完全叶的原种一代苗作母株。

2 定植时间和方法

呼和浩特地区大棚草莓母株定植的适宜时期为 4 月初,外界气温稳定在 5 ℃ 以上定植。母株采用的方式是双行、三角形栽植在育苗槽内,株距30~35cm ,每 667m2定植 1 300 株左右。定植时要把握 “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定植前先浇水,基质潮湿即可,定植后浇足定植水。

3 田间管理

在草莓繁苗整个过程中要及时拔除大棚周边和大棚内部地布缝隙的杂草,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1 水分管理

3.1.1 母株

水分管理分阶段进行。定植时浇透水, 4 月每天浇水 1 次,每次滴灌 20min ; 5 月中旬以后每天浇水 2 次,在 10 : 00 以前及 17 : 00 以后,每次滴灌 20~30min ; 6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期间,每天浇水 2 次,在 10 : 00 以前及 17 : 00 以后,每次滴灌30~45min 。 9 月天气转凉,每天浇水 1 次,每次滴灌 20min 。母株采用滴灌给水方式,滴灌带紧靠草莓母株根茎部。浇水的原则是基质保持湿润,以不从育苗槽侧面渗水,清晨草莓植株叶边缘有“吐水”现象为正好。

3.1.2 子苗

子苗可采用雾化程度特别高的喷灌浇水,喷头距地面1.5~2.0m ,避免将泥水溅到叶片上引起病害。一般在压苗后的匍匐茎长出 2 、 3 级子苗,或子苗定植前的 40~50d 开始喷灌,每天浇水2次,10 : 00以前及17 : 00以后,每次喷灌10~20min 。

3.2 追肥方法

母株定植后,根据叶色状况,每15~25d施用一次配方为15 - 15 - 15+TE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每株按照0.5~1.0g 施肥量稀释500~600倍,冲施在母株周围。 7月下旬以后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8月以后不施肥;子苗不施肥。

3.3 温度

4月初母株定植后温度较低,要密闭棚室;5月,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打开棚室四周下部棚膜,加强通风;6 — 8月中旬棚室中午温度急剧增高,有条件的育苗种植户可以在10 : 30 — 15 :30对棚室顶部覆盖遮阳网(遮阳率60% )进行遮阳降温,以确保棚温控制在 30 ℃ 以下; 9 月, 11 : 00 —15 : 00打开风口通风; 10月,封闭棚室注意保温 。

3.4 植株管理

整个种苗繁育过程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花蕾,拔除病株、杂草,以便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的发生。将抽生的匍匐茎向穴盘方向引导,子苗保留 3~4 片叶。

3.4.1 引压子苗

及时摘除母株抽出的第一条匍匐茎和细弱匍匐茎,待匍匐茎上子苗长至 1 叶 1 心,基部不定根有明显突起时,用‘ U ’形塑料卡或铁丝将匍匐茎引压固定在母株两侧的穴盘内,诱导其生根,注意压苗不要过紧、过深,以免留下伤口,引起病害。从母株匍匐茎长出的子苗为 1 级子苗,从一级子苗的匍匐茎长出的子苗为 2 级子苗,以此类推,依次压在穴盘中。

3.4.2 子苗分离

8月中旬进行子苗分离,即剪断子苗与母株以及子苗与子苗间的匍匐茎。视子苗生长情况,可先切离母株和1级匍匐茎,2~3d后再切离二级匍匐茎,亦可在子苗长满穴孔时,剪断匍匐茎,移至另外的避雨空间中。

3.5 病虫害防治

草莓育苗期间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等。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交替轮换使用,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

3.5.1 病害

可选择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 嘧菌脂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

3.5.2 虫害

蚜虫为害时可喷施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进行防治;红蜘蛛为害时可喷施 1% 阿维菌素乳油 6 000 倍液、 15% 哒螨灵 1 500 倍液或 50% 四螨嗪悬浮剂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 。

4 子苗采收标准及包装运输

采收标准:根系发达,短缩茎粗在 0.6~1.0cm ,具有4叶1心,达到采收标准,植株健壮,无病虫害。运输时草莓穴盘苗可整盘或数盘摆放在包装箱中运输,也可从穴盘中取出子苗整齐的码放在箱子里进行运输。收拾母株、育苗基质清理、育苗棚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