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来人往的商场入口处,摆满了各种玲珑秀丽的红灯笼,引得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小灯笼散发柔和的光,映在孩子们可爱的脸庞上,露出快乐纯真的笑容。“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哦,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有人认为,元宵节就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和情人节,是春节系列活动的第二个高潮,此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各地的传播认同过程,演变成万民同庆、闹春狂欢的游乐性民俗节日。

在所有的习俗中,记忆最深的当属正月十五晚上打灯笼,那时的灯笼还是手工制作,一个小木板上粘根红蜡烛,再用几根铁丝扎成圆鼓鼓的球形,外面罩上一层薄薄的红纸,找个略长的细棍当把手,还没等天黑,就拿着自己的作品满村的晃悠,和其他孩子的灯笼比比,谁的更好看,等天再黑些,圆圆的月亮从东方升起时,皎洁的月光洒在村子里,孩子们点亮灯笼中的蜡烛,跳动的火苗透过薄薄的红纱纸,散出红色的光晕,在黑夜里异样美丽,一盏两盏三、四盏,像天上的星星,散布在村中的角角落落,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飘荡在村庄的上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赏花灯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孩子们会兴奋的跟着大人进城赏灯,往往是两、三辆自行车,前梁后座都载着人,奋力骑行二三十里地,挤到已是人满为患的公园,眼睛都忙不过来了,不知该看人还是该看灯,“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灯是各式各样,有气势非凡的龙灯,有制作精美的纱灯,还有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它们有的体形巨大,有的小巧玲珑,最引人注目的是莲花灯,人们手捧点亮的莲花灯,慢慢的放入静静流淌的河水里,灯飘水面,时静时动,灯光水影,交相辉映,别有一番蕴味。

到了现在,元宵节手工制作的花灯越来越少,越来越趋向于流光溢彩、形态万千的霓虹彩灯,且利用科技手段制造一场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灯的形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手工走向了科技化,人们依旧保留着元宵节赏花灯的传统习俗,把节日的夜晚装扮的璀璨绚烂。

正月十五的夜晚,月上枝头,孩子们打着灯笼,走在如银的月光里,哼着歌谣:“元宵节,闹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五闹花灯)(1)

壹点号 落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