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1)

图为香港本土电影公司:香港电影的公司LOGO

2014至2016对于香港电影而言,是个不错的年份。

似乎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而言,这两年的香港电影都有所提升,《踏血寻梅》、《树大招风》、《老笠》、《哪一天我们会飞》乃至近期的合拍片《寒战2》、《使徒行者》等,或是许多已往西方发展的香港电影人如许诚毅(《捉妖记》),甚至有香港影评人称这是香港电影的小阳春,这是香港电影的新新浪潮。

香港电影的高峰期是在1993年共有119间戏院,188片银幕,121885个座位,港产片的年产量最高达到234部,产量直逼好莱坞。票房最高期在1992年,曾创下1,240,173,432港元年度总票房,直至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系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后,近年来港产片的年产量平均在50部左右,产出质数大大受影响,随后(或也有在回归之后)便有无数人重复着“香港电影已死”的话题,唱了整整十多年,延续至今,乐此不疲。

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2)

有趣的是,执意唱衰这个话题的,最为津津乐道的正是处于这个政策内的大陆受众群体,对于港片有着”边缘化“界定(未亲身曾经历最辉煌的香港电影时期,通过影像来激起昔日热情)。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也诞生了这样一批媒体人,他们自称“影评人”,以公义为出发点,以数字或千字的感观评论着”江河日下“的香港电影, 尤对”政治隐喻“、”炒冷饭“等话题揪着不放。

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3)

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4)

拍出《无间道》的嘉禾港威戏院

于是在大陆自媒体(或称”专业“影评人、资深电影文化研究者、特邀媒体编辑、大V等)上凡是对于香港出品的电影似乎有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偏见“,不论什么电影都要扯上”怪不得香港电影要死了!“、”香港电影糟蹋演员!“、”香港电影能否好好反省反省“、”香港电影不思进取“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似乎集体批评香港电影,成为一种自觉性的意识形态或是社会责任,自嗨的停不下来。

香港电影就在这样口诛笔伐的声讨声中死了又死,死了再鞭尸,居然还没有死彻底,再骂几句死个痛快,不过好像,还是没有死干净....

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5)

在润承大厦楼下,银河映像LOGO再低调,也是影迷朝圣必拍。

香港电影编剧、电影学者何故在新书《淘不尽的风流人物》中反驳,与其说”香港电影已死,不如说香港电影正处于中年危机。危中,有机,香港电影人依然有一群斗志未消的工作者奋斗在一线,以“鲜浪潮电影人”为例,一帮子年轻人班底生机勃勃。中坚力量又有郑保瑞、翁子光、彭浩翔、许诚毅,或是北上的叶伟信、陈木胜、李仁港、刘伟强、杜琪峰、尔冬升等等一大批道不尽的熟悉名字。

香港电影正在试图以不断创新求变的方式前进,《狂舞派》、《冲锋车》、《老笠》都是鲜活的案例,即使在恪守传统商业模式的《扫毒》、《寒战》系列也都有着各自明确的上进心。

6部内地没上映的港片(说港片已死)(6)

十年前,魏君子带领一批港片死忠死磕内地舆论,将港片辉煌向后再延续十年;十年后,“香港电影”微信号自诩以影迷为聚集地,以优秀港片、新奇轶事、中坚香港电影人为内容基地,继续秉持“影迷制造”,与你们一起坚信:“港片依旧”!

当然,并不是说在“香港电影”中,你看到的全都是称赞,保持独立性是作为一个自媒体发声的基本原则,好的称赞,差的批评,有趣的挖掘,无聊的摒弃。

在“香港电影”中,你不仅可以到90年度辉煌的动作片、喜剧片、英雄片,你可以看到60年年代早期电影人的耕耘,或是70、80年代风靡一时的邵氏武侠以及令人艳红心跳的风月电影。再到现今大银幕上的港产佳片,也少不了代表本土精神的优秀港产电影的推荐!

有一种电影叫香港,了解香港电影,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ID:hkmovie

长按识别二维码

历史优秀文章,请在关注后输入关键字搜索:

香港三级片为何如此让人恋恋不忘?

如何评价吴镇宇的演技?

演了一辈子配角,林家栋终于拿了影帝!

21世纪十大华语电影,梁朝伟主演入选两部!

他凭这部电影击败《春光乍泄》的张国荣,我服!

为什么说《西游伏妖篇》是徐克最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