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什么值得买用户原创:雨蜀黍Nick
最近猛烈刷屏的《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是意外惊喜。
虽然目前故事情节才进展了一半,人气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的确,这部作品虽然谈不上大牌云集,但凭借用心考究的服化道制作,紧张刺激的情节设计,妥妥地收割了一大把粉丝,成为暑假档期的当红炸子鸡。
作为一名原著党,看完了原著再来欣赏剧集,发现两者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长安十二小时》原著
都说适当的改编是艺术的升华,此话不假。电视剧版的《长安》制作精良、场面恢宏、剧情热血,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剧。但是读过原著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就剧情合理性与逻辑性而言剧作与原著仍有不小的差距。《长安》作为一本侦探类小说,逻辑性与合理性可以说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对参数,特别是有“文字鬼才”之称,曾创作过悬疑类作品《古董局中局》,擅长在情节上设局的马伯庸而言,没能感受马亲王在这一方面的精雕细琢可以说是不小的遗憾。
△《长安》一剧的服化道设计制作质量可以说是非常上乘了
就我个人而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原著更加缜密合理,符合逻辑性,剧作更加热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那么今天就趁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一下《长安》中原著与剧作的不同之处,也顺便聊一聊那些在剧作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希望对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有所帮助。
让我们先从时间、地点、人物开始。
时间
原著与剧作在时间上都有交待,故事发生在天宝三年上元节当日巳正(上午十点钟)至第二日巳正,历时24小时,因此很多人将此剧称为唐朝版反恐24小时。
其实马伯庸重点突出时间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以时间作为叙述主线,让整个故事更具渲染力,突出了紧迫性,同时也让情节更具逻辑性。另外一层意思则是暗喻正处于全盛巅峰的大唐即将由盛转衰,有如当午旭日,阳盈而亏,距离日薄西山不久矣。
此时大唐已享国祚126载,玄武门之变已过去118载,女皇武则天的时代已过去39载,看似如日中天,实则距离安史之乱只剩区区11年,距离吐蕃大军攻陷长安只有19年。不过也别太丧气,大唐落幕尚早,此年距离黄巢起义,朱温篡唐尚有163年,大唐还可以活很久,只是强盛不再。
地点
显然,故事发生地点为长安。不过与剧作中依靠特效画面展现长安城的恢宏繁盛相比,原著要来的更为详实考究。比如原著在开头就描写到“咋们长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无论你是吃饭、玩乐、谈生意还是住店,都得在坊里头。寻常晚上,可不能出来,会犯夜禁…不过今天不必担心,晚上有上元节灯会,暂驰宵禁…”一句话就把长安城里的建筑、风土、人情描写得细致详尽,同时也会后期剧情展开铺垫。此外,马伯庸还着重笔墨描写长安城内的各处细节,比如描写西市“迎面的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条宽巷的两侧皆是店铺行肆。从绢布店、铁器店、瓷器店到鞍鞯铺子、布粮铺、珠宝饰细铺、乐器行一应俱全。这些店铺的屋顶和长安建筑不太一样,顶平如台——倒不是因为胡商思乡,而是因为这里寸土寸金,屋顶平阔,可以堆积更多货物。”;描写朱雀大道“…是一条宽阔恢宏的南北通衢大道,整个长安城的南北轴心。路面中央微微拱起,两侧有深沟,东西宽约一百五十步。路面覆着一层厚厚的浐河沙,有如一条青白色大江,将长安外郭城区分成长安、万年两县。道路两侧种着高大挺拔的槐树与榆树,每隔一百步还有一堆东西对立的石雕,气势宏大庄严。”;描写平康坊青楼“还未入坊,两人已能听见丝竹之声隐隐传来。靡丽曲调此起彼伏,诸色乐器齐响,杂以歌声缭绕其间…若是入夜时分,只怕更胜十倍。…平康坊虽然称坊,内里布局却与寻常坊内截然不同…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条曲巷,三处圆月拱门分列而立,绫罗挂边,粉檐白壁,分别绘着牡丹、桃花和柳枝。”作者寥寥数笔,就将一个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长安日常描绘得栩栩如生,令读者产生极强的代入感,仿佛置身其中,这些都是单纯地依靠特效画面无法做到的。
另外,原著还附赠了一张剧中狼卫们心心念念的长安舆图,读者们看书之余在舆图上指点江山想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比如书中描述曹破延一行狼卫们巳正时分从长安金光门入城,先抵西市丙六货栈,在此遇旅贲军埋伏,曹破延孤身脱出从水渠逃至昌明坊废旧货栈,并最终在此死守身负重伤。而麻格儿等早先入城的狼卫则在绑架王韫秀和闻染后逃至修政坊万全宅,遭张小敬突袭后从曲江池逃出,再从最近的城门返回,最后赶赴昌明坊废旧货栈驾驶三辆装有猛火雷的马车一路奔袭至光德怀远,并最终在此折戟。光看剧作观众心中可能会对这一席地名摸不着头脑,如果结合地图则能够对时局一清二楚了然于胸。
红色标记:曹破延行动轨迹;紫色标记:麻格儿行动轨迹;橙色标记:角色宅邸
△我标记的狼卫行动地图,红色标记:曹破延行动轨迹;紫色标记:麻格儿行动轨迹;橙色标记:人物宅邸
人物
人物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熟悉历史的观众会发现,剧作中很多真实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变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贺知章被叫做何执正,李泌被叫做李必,王忠嗣被叫做王忠祀,高力士被叫做郭力士,而即将出场的杨玉环也被叫做了严羽幻,搞的观众一头雾水很是别扭。编剧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为了避开广电的“限古令”,即不能对历史人物事迹进行篡改。当然在马亲王的原著中,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严太真”杨玉环
除此以外,剧作还有一个很大的改编,就是增加了许多原著中没有的人物,比如鱼肠、何孚、陆三等人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剧情的走势和发展。
鱼肠
陆三
说完了时间、地点、人物,下面让我们详细八一八到底原著与剧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不同
1、主角张小敬人设与原著不同。在剧作中由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功夫高深,心思缜密相信大家已有所了解,那么原著中这位拯救长安的大英雄是究竟怎样一个设定呢?
总体上剧作人物还原度还是不错的,不过剧作严重将主角进行了完美化,比如打斗方面,主角能够以一敌十毫不费劲,这主角光环不是一般的强大。在原著中,张小敬的确也是很能打,不过并没有强悍到电视剧中的水平。在面对守捉郎的围攻时,张小敬就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最后靠葛老帮助才得以脱身。在外形还原度上剧作也差了点意思,原著中张小敬只有一只眼睛,他的经典动作是弹一弹眼眶中的灰尘。另外他的体型跟檀棋相近,所以在右骁卫被困时,檀棋打算将自己的服饰与张小敬对换,达到李代桃僵的目的,这与剧中雷佳音高大威猛的形象有所区别。
△这才是最贴近张小敬的形象
2、一众配角人设与原著有所出入。《长安》中有许多配角,很多是撑起剧情的关键性人物。在原著中,这些配角的人设与剧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姚汝能,剧作中他是武周时期名相姚崇之后,且颇有心计与城府。而在原著中,姚汝能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处处视张小敬为榜样;
姚汝能
再如岑参,在原著中他可是拯救姚汝能、闻染等一干人的关键性人物,并且总是能出口成章,才情智慧过人,而在剧作中却成为了一个整天在狱中嚷嚷着乞食的逗逼;闻染在原著中是一朵人畜无害的白莲花,没有什么心机城府,而在剧作中却与龙波相互勾结利用;
闻染
麻格儿在剧作中大脑简单四肢发达,甚至略带几分憨厚,比如他为驮马取名“麻哥”,相依为命。而在原著中麻格儿是一个肥胖、下流、愚蠢的角色,甚至在绑架王韫秀和闻染之后还意图和谐她们,甚至已经脱了裤子;
麻格儿
龙波的外貌在原著中的描述的是有一只硕大的鹰钩鼻,远没有剧中周一围饰演的那么高大帅气;
龙波
而右杀在原著中只是一位干瘪瘦弱的老头,并且曾经被唐军陌刀重伤过,在剧作中则是一位英俊的白衣男子。
3、关于狼卫的背景,剧作中没有过多描述,在原著中曾有非常生动的描写:在成为狼卫后,战士会被突厥可汗赐予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待狼卫的杰宝勃起时,会纹上狼的名字。有意思的是当杰宝疲软时,名字正好会缩变成狼卫的本名。因此在怀远坊追击偷盗长安舆图的狼卫时,张小敬曾恐吓道,不用开口也能查出狼卫的名字和故乡,并向狼卫不可描述的地方看去,后者立马吓得浑身直哆嗦。
△历史上真实的突厥精锐
4、什么是“阙勒霍多”?剧作中只是含糊地将“阙勒霍多”解释为大火焚城,而在原著中曾对此有过详细的解释。“阙勒霍多”是将提炼后的石脂(阙勒霍多的灵魂)灌入竹筒(阙勒霍多的肉身),制成“猛火雷”。再以维护的名义将预处理后的“猛火雷”替换掉长安城里的灯架,以此达到大面积爆炸的效果。(书中第298页)
5、“闻无忌事件”的详细经过?闻无忌事件的详细经过是,虞部为兴建小勃律来使宾馆征收闻记香铺的地皮,并想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从中渔利。闻无忌坚决不肯搬,竟在半夜被熊火帮众人殴打致死,闻染也险些被强奸。闻染好不容易逃窜至街上,却被县尉以“犯夜禁”的罪名拿下收监。县尉强迫闻染供述闻无忌勾结盗匪,分赃不均被殴死。张小敬听说此事后,将熊火帮连根拔起,并怒杀万年县县尉,最后挟持永王逼迫县衙释放闻染,因此张小敬才在故事开头被打入了死牢。
6、丙六货栈曹破延识破崔六郎的原因是崔器把货栈外的驮马赶走了,因为突厥人天生对马嘶鸣声敏感,突然没有了马叫,曹破延察觉出了危险。(书中第9页)
曹破延
7、原著中曹破延开场即被崔器用弓弩射伤,报废了一条胳膊,所以导致后来在昌明坊货栈决战中战斗力低下。(书中第12页)
△昌明坊货栈生死决斗
8、原著中曹破延从西市水渠逃走后自行从永安北渠爬上岸,偶遇醉酒后的焦燧,遂将其杀害,而不是上演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书中第19页)
9、原著中安西拨换城一战仅幸存三人,张小敬归国叙功,被授勋兵部飞骑尉,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只是因为与上司起了龃龉,才解甲归田转了万年县不良帅。(书中第36页)
10、原著中降芸神香对人体无害,并不像剧作中能够唤起人们心底的恐惧。(书中第59页)
11、原著中闻染是为了逃避熊火帮的追杀才误打误撞上了王韫秀的奚车,最后一起被麻格儿等一干狼卫绑走,而不是剧作中故意设计引诱王韫秀至修政坊万全宅。(书中第63页)
12、剧作中对葛老与小乙的感情线进行了大幅渲染和拓展,原著则相对简单。原著中小乙暗桩身份被点破后只是向后退了几步,随即被张小敬用刀斩杀,并未留下只字片语。另外张小敬断指是为了留下印记。(书中第78页)
△葛老
13、原著中苏记车行脚夫一行是被曹破延所杀,并不是剧作中鱼肠所为。(书中第82页)
14、原著中对麻格儿等人如何逃出修政坊万全宅有详细描述,狼卫先从曲江池园林小道逃往城外,再从最近的城门(启厦门或延兴门)混入城内,以此逃避九关鼓的追捕。(书中第106页,此段可谓马亲王神来之笔,脑洞之大,设计之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15、原著中麻格儿将王韫秀和闻染搞错的原因是闻染身上比较香,突厥人可真是简单粗暴。
16、原著中的细犬是张小敬从宣徽院直接抢出的,而不是崔器凭借旧情借出。(书中第118页)
17、原著中闻染为了逃避曹破延主动跳井,而不是剧作中受鱼肠蛊惑的麻格儿逼迫而为。(书中第125页)
18、原著中麻格儿驾驶最后一辆载有“猛火雷”的马车一路闯到了光德怀远街口,距离皇城仅一步之遥,与守备皇城外围的右骁卫展开了对峙,并欲压迫右骁卫继续前进,最后被张小敬趁乱偷袭得手,全程李泌一直在外围远观,而不是像剧作中先被李泌骑马接近挑衅,后被张小敬踹下车。(书中第158页)
△剧作中狼卫的马车还未接触右骁卫封锁线即被消灭了
19、剧作中对张小敬如何从爆炸的马车中逃出未有详细描述,在原著中张小敬是借助猛火雷爆照时的冲击波跃起,并抓住岸边佛堂前的石经幢才得以生还,并且一上岸即被崔器率领的旅贲军围捕。(书中第162页)
20、救张小敬从右骁卫官署逃脱的关键性道具“李花玉佩”并非右相旧物。玉佩本是太子李亨赠予李泌之物,因李花暗寓“李”姓,而右相李林甫恰好也姓李,所以被赵参军联想到檀棋是右相府人,这个梗设计得可以说是很完美了。但在剧作中因为将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李花玉佩的寓意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要硬按上一个“右相旧物”的标签,显得有些突兀,可见姓氏不能乱改啊。(书中第182页)
△李花玉佩
21、原著中三人从右骁卫官署逃出后被甘守诚率豹骑迎面撞上,但是甘守诚默默地挥手放了张小敬一行一条生路,而不像剧中那样强逼檀棋在炭盆上跳舞,张小敬一行最后依靠郭力士的帮助才得以逃出生天,其实甘守诚在原著中的形象还是蛮正气的。甘守诚放走张小敬的原因是因为不愿得罪贺知章,所以卖了太子党一个人情。甘守诚与贺知章打赌,如果当他返回衙署时三人已逃出右骁卫重门则放其自由,若没有逃出重门则另行处置。当甘守诚回署时张小敬一行正好迈出重门,所以甘守诚恨得牙痒痒也没有办法,只得放行。(书中第190页)
△剧作中檀棋在炭盆上翩然起舞
22、原著中在靖安司审问曹破延的是张小敬而不是李泌,而且用的是突厥语,用的是吊命汤而非丹药,但大致对话内容相似。(书中第205页)
△剧作中审问曹破延的是李泌,喂完丹药后李泌被成功反杀
23、靖安司中还有右相安排的暗桩,他们是庞录士和守门兵卒,这点在剧中没有体现。
24、在原著中,当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后,崔器是奉甘守诚命令不得不留在靖安司,而不是剧中那样主动请缨留下。(书中第228页)
25、在景寺追赶杀害右杀的凶手时只有伊斯执事一人,此时张小敬与檀棋仍被关在忏悔室中。
26、原著中伊斯执事是个逗比,说话文绉绉的喜欢用书面语,以显示其文学渊博,却时常搞的别人一头雾水,因而屡屡遭到张小敬和檀棋的嫌弃,剧作中似乎没有把伊斯逗逼的一面充分发挥出来。
△伊斯执事
27、原著中龙波一行突袭靖安司时,人数足足有数十人之多,而且均是身穿黑衣手执弓弩从靖安司后院的水闸秘密潜入偷袭,而不像剧中那样带领几位猛士身穿重铠手执利器大摇大摆地杀入司中。(书中第238页)
28、“蚍蜉”小分队袭击监牢时,被崔器、姚汝能、闻染、岑参联手反杀,这段经典情节未在剧作中得以体现很是可惜。另外崔器在此战中的表现也远没有剧作中那般悲壮惨烈,是不小心被一箭射中腹部流血过多而亡。
△剧作中的崔器以一敌百,杀身成仁,形象要伟大正面的多
29、原著中靖安司在此役中损失近百人,最后剩余人数不到三分之一。(书中第274页)
30、原著中靖安司遇袭后张小敬被全城武侯和守捉人围捕追杀,但此时城中的望楼仍在张小敬的假节之下,甚至在主望楼失联后张小敬成为了全城望楼的指挥中枢,由此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望楼上的武侯不断地向张小敬报告前方武侯实况,并指引其逃脱的路线。
31、原著中张小敬与守捉人火师并不相识,且张小敬到达火点时真正的火师已经遇害。(书中第279页)
32、剧作中最遭人诟病的是张小敬与不良人之间的情愫羁绊被无限夸大,甚至不良人前一秒还指摘张小敬不顾情谊杀害暗桩,从此恩义两绝,后一秒却为其舍身忘死,奋死抵抗右骁卫的进攻以争取时间帮张小敬逃脱。虽然剧作这样处理无形之中渲染了张小敬的人格魅力,但在逻辑性上说不通,更与原著严重不符。原著在这一方面就处理得就比较真实,众不良人虽敬佩张小敬,甚至愿意在暗中帮助一把,但绝无可能为了他们的张头儿牺牲自己的生命。
由于截止目前电视剧剧情只进展到一半,为了不剧透影响后续观赏体验,所以暂时只为大家整理出以上条目。当然虽然原著与剧作有着众多不同,但并不妨碍电视剧版的《长安》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说到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我还是那句话:原著更加缜密合理,符合逻辑性,剧作更加热血煽情,富有感染力。
剧作中为了烘托气氛将许多角色的人设彻底改变,虽煽情有余,却失了几分真实。比如剧作将崔器塑造为一名不拘小节、舍身忘死、忠于大义的勇士形象,这与其叛投右骁卫冤捕张小敬有所矛盾。而在原著中崔器只是一名逐利之辈,甚至最后的牺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再如主角张小敬,在雷佳音的演绎下几乎成为了一名没有缺点的完人,并且能让众人心甘情愿为其牺牲,不免显得伟大有余,真实不足。
希望电视剧版的《长安十二时辰》在下半部剧情开展中,能够在热血刺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合理性,突出逻辑性,将原著中马伯庸精雕细琢的一面原汁原味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经典的名作。
最后用一段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结束今天的文章: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霓虹闪烁歌舞升平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