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四青年节,B站短视频【后浪】刷遍了朋友圈,一时间风头无他。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1)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2)

从字面读起来,这是一封前辈写给后辈的信。

开头描述了老一辈对当代年轻人惯有的刻板印象:"一代不如一代"。

接着描述了当代青年所处的时代背景、拥有的资源和选择的自由,以及这种优越处境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从小能够追求自己的爱好、塑造自己的天赋、过着喜欢的生活。

然后,表达对年轻人的认可,赞赏他们的创造和热情,自信和大气,肯定他们对时代的贡献、对老一辈的启发——他们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最后,赞美年轻人是一个国家的最美风景线,鼓励年轻人继续创造、奔涌向前。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3)

二、

全文从表达内容上看,总体思想正面,也能够引发老一辈人对当代年轻人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去勇于承担、实现自我成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连接起两代人、并且有启发性的作品。

但是,由于视频文书的内容偏煽情,也有很多人对此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大致分为四类不同的人群。一是符合视频中生活状态的年轻人,二是和视频展示的生活完全沾不上边的年轻人,三是关爱和支持视频中年轻人的长辈(主要是这些年轻人的家长),四是和视频中年轻人无交集的各种群体(以及吃瓜群众)。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4)

三、

第一类,符合视频中生活状态的年轻人,也正是B站的目标用户。他们主要是正在接受或者已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这突如其来对自己的称赞与褒扬,太容易令人眩晕。所以他们当中有人不假思索、非常爽快地接受了这样的节日礼物。许多80后和90后在逐渐经历了残酷的社会竞争后,更加需要温暖的鼓励,于是出现了集体感动的转发:"说的不就是我这样有内涵有追求的人嘛。再不疯狂就老了。趁还年轻,我们一定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全力逐梦,不要犹豫。"

而更年轻更有个性的95后和00后,他们大部分还在校园生活中成长,则对这样讨好式的祝福并不感冒:"大叔,你真有点太煽情了。听起来像夸奖我们,其实好像还是在遥远地说教……你看到的,都是浅层的表面,而不是我们的真实心理;你说的,也是一些空泛的概念,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你似乎依然不怎么了解真正的我们。要不你还是继续了解了解,以后再聊吧。"

这些有个性有底气的孩子们,向来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并不在乎如何给外界以回应,也不喜欢被过多地关注和引导。他们过节,在自己的世界里狂欢就好,留给外界的,是一片不扰人的安静。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5)

第二类,和视频展示的生活状态完全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年轻人

作为来自非一线城市的一名普通乡镇青年,小力产生了疑惑。如果我没有过着这样尽兴的生活,如果我没有这样极致的追求和自由,那是不是我就不算年轻过这一回?

视频中的他们,真的是中国普遍年轻人的代表吗?我想,他们代表的,只是部分年轻人吧,尤其是来自城市、中产及以上阶层家庭的年轻人。

他们没看到的是,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没有生活在温室,而是在基层的土地上,勤勤恳恳、扎根奋斗的普通年轻人。我们没有过着恣意飞扬、丰富有趣的生活,但是我们每一步都踏实稳重,为了生活和家庭在妥协隐忍,在缓慢成长。我们认清了现实的残酷,但也依然热爱生活。

我可能是在大城市送外卖的小哥,我可能是下乡扶贫的大学生村官,我可能是小镇上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可能是企业中兢兢业业、经常加班的白领,我可能是为了帮补家计、辍学讨生活的小商贩。如果你们要诠释当代中国青年人的生活,请不要忘了我们这样一个群体,活得像保守谨慎的中年人,但我们也还是努力的年轻人。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6)

第三类,为视频中年轻人提供了支持和关爱的长辈(主要是这些年轻人的家长)。

这些孩子,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奋斗,也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成长资源。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成就。青出于蓝胜于蓝也是正常的。从前我们不能实现的梦想,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遗憾的和错过的,都希望他们不会再经历。让下一代过得更好,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让他们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我们付出整整一代人的血泪汗水,换来的结果。

虽然我越来越不能理解现在年轻人的世界了,但是我愿意尊重他们的想法,跟上他们的步伐。我们期待且祝愿,他们有更美好的未来,社会前进的方向本就是更加光明。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7)

第四类,和视频中年轻人无关的各种群体(以及吃瓜群众)。

我已人到中年,但是我的孩子也还很小,我不是视频当中新青年的后盾。全文读起来既像是前辈给后辈的鼓励信,也像是前辈和前辈在说的话,关于对青年人刻板印象的修正。

纵观全文,感觉有两处不合适,一是文章标题取得不大合适,二是,中间部分措辞也不大中肯客观,易引起一定误解。

首先,后浪来自于俗语"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也更清楚地知道民间下联是充满揶揄意味的"前浪死在沙滩上"。如此一来,这个标题便很容易引起大众自然的联想——你取名"后浪",那肯定有前浪的关联。你致敬后浪,那么前浪呢?于是很多的人开始关注前浪和后浪的关系,甚至开始比较前浪和后浪谁更值得致敬。于是才有了那么多争议。

再者,措辞为"致敬后浪"。一位前辈,对青出于蓝的"后浪"表达致敬,原因细究起来,却发现,后浪的优秀是站在前浪的肩膀之上,后浪只是在享用前人奋斗的果实。那我们为什么要致敬后浪?人们不禁要质问,我们应该致敬的,到底是前浪的付出还是后浪的幸运?

这里的措辞,如果表达成欣赏和期待,也许更加理性,不至于让旁人读出一种特意示好的意味来。毕竟,江山是前辈打下的,前辈有资格也有底气去指导后辈。能够平等对话、互相欣赏和启发,是忘年之交最好的姿态,前辈们大可不必把自己的姿势调整成仰望后生,否则,这样的致敬不仅莫名其妙,反而显得过分谦卑和虚伪,更有可能被解读成是一种变相的说教和自夸:"你们有今天,全靠以前的我们。致敬你们,就像致敬我们过去的自己"。

结尾处,不该是满怀敬意,而应是满怀期待。他们拥有最好的时代,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舞台,就等着他们带来精彩绝伦的表演了。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8)

四类人,带来不同角度的解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后浪》,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结语

不管文书如何,这都是个好话题。能引发争议和讨论的话题,就是社交媒体时代最好的引流方式。单靠这些讨论,B站又一次在不同的年龄群体面前、宣传了自己的平台,吸引了路人们长足的关注,广告效果可谓达成。

不管各人如何看待,目前,B站还是那个年轻人扎堆的,能够分享自己爱好、探索新世界的小破站。而年轻人,也依然在时代的大潮中奔涌向前,不会止步。

时代把我们带到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顺势而为、趁势而上,这才是年轻人。

短不被推流需要删除吗(四种人这样看待短)(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