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西郊,有高岗蜿蜒起伏,南北纵横,北接紫山、磨山,南伸白河之滨,形如巨龙出山,卧饮白河,这一大片隆起的浅丘陵,正处于南阳盆地中间,故称隆中,依次向北包括冢头岗、卧龙岗、麒麟岗、黄岗、靳岗、龙翔岗、三百里岭岗、紫山、磨山等,而处于隆中之首、白河之滨,即为闻名中外的卧龙岗。卧龙岗又因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卧龙先生诸葛亮而名,南阳因卧龙岗而闻达,诸葛亮因南阳而为人龙。

南阳2023年免门票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

明叶桂章《武侯记》:卧龙岗因“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

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南阳2023年免门票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2)

《明史.地理志》有云:“卧龙岗在南阳府西七里……草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这就是因其居住地躬耕于此岗,诸葛亮自号为“卧龙”的由来。

南阳2023年免门票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3)

诸葛亮之所以将自己这条“龙”卧于南阳城西之岗,并非因为这里山青水秀,可以闲情逸致,也不是因为这里有有山有泉,有林有田,可以避离战乱,或厌倦而逃离隐居,而是因为他心怀大志,待蓄积而薄发。为了实现自己远大志向,他要找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他不仅获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得到充足的关于国家政治、军事、战争、战乱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他能够真正的审时度势,蓄势而发。而在东汉末年,军闵割据,战乱频繁的局势下,南阳是他最理想的守望之地,因为南阳在两汉时明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东汉时,这里是“龙兴”之地,是东汉王朝皇亲国之地,也是东汉政治集团的人才输出地。南阳被称为京都洛阳的陪都,号称南都、“帝乡”,在举国混乱的情况下,这里的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上这里是南北交通的要塞,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是社会各界人士、信息的汇集地,诸比男耕于此,以静处乱,晴耕雨读,成为他增进知识、观察社会,了解世事变幻的理想之地,诸葛亮是一个将巢筑在鹰旁边的游隼。

南阳如汉代社会的一只雄鹰,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地位在这里可以傲视天下。诸葛亮正是借助鹰穴之地,“广交士林,博览群书,达变治世”,最终把自己修炼一只叱咤太空,搏击海浪的游隼。

南阳2023年免门票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4)

座落在卧龙岗上的诸葛草庐,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的旧居,是刘备的“三顾茅庐”之处,成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隐居求志”等皆出于此。

南阳诸葛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辉煌于元、明、清,是后世之人为缅怀先贤而立祠祀奉。千百年来,诸葛亮被视为中国人智慧的化身而受到敬仰,千古龙岗,是为胜地。一代代人崇拜于此,流连于此,抒怀于此,为这里增添了无数的胜景,积溶了丰富的文化,人们视此为神圣之地,神秘之地。

南阳2023年免门票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5)

李白、杜甫、陶渊明、岳飞、元好问、唐伯虎等等名人大家,都留下有吟诵“卧龙”“草庐”的诗文及墨宝。祠内悬挂保存的碑刻、匾额、楹联达四百余通,也是国内最大、古建筑群保存最完整的武侯祭祀纪念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