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隶属于泰安市,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总人口99万。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肥城县,属泰山郡。东汉省,三国魏复肥城县。西晋又省,后复置。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于此置东济北郡。北齐废东济北郡。北周置肥城郡,肥城县为郡治。
隋朝时期的肥城
2、隋开皇初废肥城郡,肥城县属济北郡。唐贞观元年(627年)析肥城县入博城、平阴县,属兖州。宋、金为郓州平阴县地。
3、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平阴县辛寨镇东北15里旧城(即汉、隋肥城故址)复置肥城县,属济宁路。明属济宁府。清属泰安府。
4、1914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泰西专区。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一专区。1948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七专区(泰西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属泰安专区。1967年属泰安地区。1985年属泰安市。1992年撤县设市,由泰安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
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得名。《郡县释名》:山东卷上:“汉置县,仍国名也。”
三、肥族迁徙历史及和肥族相关的地名
1、肥族渊源:肥系北狄族的一支白狄所建,其族为姬姓,系黄帝后裔。最初聚居于王屋山、中条山附近,国都昔阳(即今山西昔阳)。同属白狄的鼓国也建都附近,唇齿相依。这里山深林密,肥人过着半游牧、半狩猎的生活。其国名“肥”,源于其所获野兽肉质肥美。“子”则系其所封子爵。肥子国处于周王畿与晋国之间,北为晋,南为周。
2、迁徙历史:晋立国后,不断发兵出击白狄族的东山皋落氏,从属于皋落氏的肥国被迫东迁,其中一部分到达齐鲁边境。当时齐晋争雄,而鲁国与晋国同出周室,关系较密。同在山东境内的曹国、滕国、陈国等也都是周之宗族,周宗姬姓国在山东多达五六个。而姜姓国只有两个,除齐外,只有一纪国。在政治版图上,姬姓国对齐形成半月形包围。齐国在灭亡遂国后,在遂故地这一齐鲁缓冲带,扶植晋之仇敌肥族(姬姓但非周宗)重建邦国,作为邻邦,用以备御鲁晋同盟。重建的肥子国大约在齐鲁长勺之战后,随着鲁国收复汶阳之田,肥子国遂为鲁所并。通过肥子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东迁齐鲁境内重建的肥子国,故址即是今肥城之境。《汉书注》等称肥城为“肥子国”,应是基于这一段历史。
3、与肥族相关的地名:肥子国再次迁移后,其遗民一支南迁,后分居于安徽合肥、湖南肥川附近。一支北迁于河北肥如(今河北卢龙),时属燕国;一支后来又由燕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今日本少数民族“肥人”,即是肥子国人的远裔。
四、旅游景点
1、刘台桃花源景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位于肥城市仪阳街道,是十万亩桃花的精品观赏区,国家 AAA级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2年以来,该景区连续成功承办了 15届肥城桃花旅游节。
2、云蒙山景区——“古代兵家圣地,北方植物王国”,位于肥城市孙伯镇,山体植被茂密,花艳草鲜,风光秀丽,植被覆盖率达 95%以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素有“古代兵家圣地、北方植物王国”之美誉。
3、翦云山景区——“肥国仙山胜境,齐鲁养心天堂”,位于肥城市潮泉镇,为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主峰海拔 607.7米,为肥城最高峰,被誉为“肥国仙山胜境,齐鲁养心天堂”。
4、春秋古城景区——“汇聚天下梦,春秋一日还”,是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山东省大型文化旅游集散地,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
5、牛山穆柯寨旅游区——“山东第一古山寨”,位于肥城市北部,总面积 1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3%以上,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地质公园。
6、范蠡西施陶山景区——“商祖隐居地”,位于肥城市北部湖屯镇,属泰山山脉,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区,中华商祖范蠡和美女西施曾在此隐居经商,是中国早期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