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理想形象,优化值日效果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家长不再进入校园帮助学生打扫卫生。于是,每天的值日就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每天值日人员的确定,如何分配每个人的任务,何时结束打扫·····许许多多的问题,不过也幸好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教过他们如何打扫教室,进入二年级,复习两个星期打扫卫生就可以不需要班主任手把手教学了。考虑到学生年纪小,教室又比较大,因此要求他们必须5点之前结束,但这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室打扫后还是脏兮兮的,一些铅笔屑、小纸屑还在教室的角落里;拖把间的打扫工具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仿佛在控诉值日生没有把他们整理好;柜子里的枕头,有的在柜子里,有的在地上······

目标优化模型的优点(明确理想形象优化值日效果)(1)

于是,当我检查教室卫生的时候,那些值日生就不得不接受我的怒火,有时候值日生很懵,因为他们已经检查过了,还是能被老师查出垃圾,有时候是个别值日生不值日,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什么都没做好,导致责任分担不均。

《教师的语言力》一书中提到“教师需要在南海中描绘出对于学生的具体期望”“希望学生在一个学年之后具备什么能力?”“希望他们能做什么事情,达到何种程度?”“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教育。每个时间段对于学生有怎样的要求呢?教师的脑海中需要有清晰的理想形象。······教师可以将这些摄像全部写在纸上,然后再笔记本或电脑上分条列出。整理好后将这些内容的纸贴在笔记本上或墙壁上,尽量贴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原来我并没有明确关于值日的理想形象,他们对于什么是值日,如何值日,值日效果该是怎样,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在值日后背批评就感觉很懵。于是我结合学校的一日常规以及我们班的班情,确定了我们班级卫生检查标准并将它贴在墙上,完成一项就请该项负责人签上姓名,学生就能知道打扫到何种程度才算完成当天的值日。

卫生检查标准

1.地面无纸屑、无铅笔屑。( )

2.桌椅摆放整齐,每一组从前往后看,边沿成一条线。( )

3.垃圾桶倒干净,没有垃圾存在,套上垃圾袋。( )

4.讲台整理有序,东西摆放整齐,无粉笔灰。( )

5.书柜书籍摆放整齐( )

书柜擦干净,无明显灰尘( )

被子、枕头按照名字放进相应柜子里( )

6.黑板擦干净,夹缝里无粉笔灰( )

7.拖把间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

拖把间地面无水渍、垃圾( )

拖把间簸箕干净,无垃圾( )

水桶、小盆里无脏水,无垃圾( )

抹布拧干,挂在墙壁上( )

8.走廊、窗台无纸屑、灰尘,夹缝里干净( )

9.卫生区一人打扫,无纸屑。( )

10.一起离开教室,离开前关灯、关电脑。( )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们能根据这个标准打扫卫生,教室里干净、整洁、有序。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老师能够明确理想形象并让学生知道应该做成何种效果,在不断地提醒和监督之下,学生是能够高效完成。

目标优化模型的优点(明确理想形象优化值日效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