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年,由东郡韦城(今河南省滑县南)人翟让领导的瓦岗起义,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瓦岗军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度拥军数十万,差点控制河南全境,成为隋末农民军中势力最雄厚的一支。

瓦岗军的组成人员,大多是附近失地农民、亡命之徒,以及一部分隋朝下级官吏。其中一人的身份很特殊。他家里很有钱,“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属于典型的“富二代”。他叫徐世绩。

徐世绩原本可以守着一份偌大的家业过日子。但他没有。目光敏锐的他深知,在隋末乱世,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与其被历史的潮流淹没,不如主动投身潮流。于是,611年,17岁的徐世绩加入了瓦岗军。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为人(李世民生前阴了此人一把)(1)

在波橘云诡、瞬息万变的乱世,一个人怎样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还要飞得更高?徐世绩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三个字:站对队。

徐世绩真是会站队。他本来是翟让的嫡系,当翟让与李密发生内讧时,他果断站在李密这边;后来,当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徐世绩又归附唐朝,成为李世民的一员骁将。

至于不会站队的翟让和李密,前者被李密杀死,后者被唐朝名将盛彦师斩首,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为人(李世民生前阴了此人一把)(2)

徐世绩归附唐朝后,人生事业逐步走上巅峰。他在虎牢关之战、灭辅公祏之战中大显神威。当唐朝统一之战基本结束后,他又奉命镇守边境,多次击败突厥的进攻。

唐朝初期,突厥是来自北方的最大威胁,其首领颉利可汗曾经趁李世民刚刚即位,率领20万大军长驱直入,打到距长安城仅40里的渭水桥北,令朝野震惊。李世民被迫与颉利可汗在渭水结盟。此事被李世民引为一生的耻辱。

徐世绩让突厥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战争。

630年1月,徐世绩率3000士兵突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颉利可汗仓惶之中,误判为是唐朝军队主力,赶紧往北撤退,一直撤退到沙漠边缘。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为人(李世民生前阴了此人一把)(3)

同年,徐世绩再接再厉,对突厥军队穷追猛打,打得他们溃不成军,俘虏5万余人胜利班师。

由于徐世绩在边境神一般的存在,突厥军队闻风而逃,不敢南下骚扰。唐朝边境民众获得了难得的安宁生活。

为此,李世民公开在大臣面前夸奖徐世绩,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这是在徐世绩比喻为抵御外敌的长城啊。

李世民对徐世绩也堪称皇恩浩荡。赐姓为“李勣”,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当徐世绩生病后,李世民听说用胡须烧灰可以致病。李世民二话不说,就剪下自己的胡子,烧成灰和成药。徐世绩感动得痛哭流涕。

李世民还装逼,淡淡地说:“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

然而,李世民在临死前,阴了徐世绩一把。

649年,李世民病重,眼看不治。他对皇太子李治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在李世民看来,李治对徐世绩没有什么恩惠,这很危险。因此,他要预先将徐世绩贬谪为外官。当李世民死后,李治再对徐世绩升职,这样,李治对徐世绩有了恩惠,徐世绩就会对李治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地效忠他。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为人(李世民生前阴了此人一把)(4)

李治依言而为。

这一招真高!但在这场权力游戏里,徐世绩就像一个玩物,被李世民、李治父子俩玩弄于股掌之中,心里很舒服吗?当然不。只不过,他看穿一切,却不说穿,冷冷地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

655年,唐高宗李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他打算以“皇后无子”为理由,废掉原配王皇后,改立自己百般宠幸的武则天为皇后。他害怕朝中大臣反对自己的决定,就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顾命大臣来商量,先把他们说服,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为人(李世民生前阴了此人一把)(5)

意想不到的是,褚遂良坚决反对这件事,于志宁则持观望态度,不说话。这就难办了。李治心有不甘,又亲自前去密访徐世绩。

李治对徐世绩开门见山地说:“将立昭仪(武则天),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

徐世绩沉吟片刻,只说了11个字:“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治高兴得坏了。是啊,我自己要选一个皇后,本来就是我的家事,用得着征求大臣的意见吗?难道我会过问大臣们的婚事吗?没道理嘛。于是,他拿定了主意,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同时,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此后,反对最力的诸遂良被贬斥为外州都督,而支持者徐世绩则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仕途扶摇直上。

然而,很快李治就笑不出了。他因为生病,权力被武则天一步步篡夺。及至后来,李治病逝后,武则天于690年自立为帝,结束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