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约80%。

因异物性质和所致气道阻塞的程度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同。

二、异物种类

按来源

按性质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儿童多见,偶见于成人。其原因为

1、小儿发育特点

小儿磨牙发育不全(3岁以下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硬物嚼碎;吞咽协调功能、喉的保护功能和咳嗽反射功能不健全。

进食时小儿容易分心,如笑、玩耍、哭闹,跌倒时,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这是导致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原因。

2、异物本身的特点:体积小,表面光滑。

3、不当的救治措施

4、全麻或者昏迷的病人:咽反射消失,未取下的假牙,或者呕吐物容易被吸入气道。

5、精神病病人和企图自杀者。

(4 ,5 为成人支气管异物发病常见原因)

异物停留的部位与异物性质、形状,解剖特点等因素有关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

四、病理变化

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异物的性质、大小,阻塞部位、存留的时间长短及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关。

异物的性质

异物的停留时间

异物停留在支气管内,据阻塞程度,可发生两种情况

不完全阻塞:异物较小,局部粘膜肿胀较轻导致气道部 分受阻——吸入时由于支气管官腔扩张,空气可吸入,而呼气时管壁回缩,管腔变小,空气排 出受阻,因此肺远端出现肺气肿。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2)

即:不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

完全性阻塞:异物大、存留时间长,粘膜肿胀明显时,使支气管完全阻塞,空气吸入呼出均受阻,远端肺叶内空气逐渐被吸收,最终导致阻塞性肺不张,病程长时,远端肺叶引流不畅,可并发支气管炎或肺脓肿。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3)

即:完全性阻塞——引起肺不张。

五、临床表现

气管、支气管阻塞为呼吸道阻塞的急症,尤其是对儿童功能影响较为严重,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多数病例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常立即或数天内就诊,如异物吸入史不明,症状体征不显著,则可能误诊数月甚至数年。此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气管异物:异物进入期,症状剧烈,突然发生剧烈的呛咳、憋气,作呕,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支气管异物:症状变化较大,有的异物在支气管内数年可无症状, 但若堵塞双侧支气管,可短时间内出现窒息死亡。

病程分期(2018年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异物进入期:患儿有呛咳、喉喘鸣、憋气、作呕或痉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2、无症状期: 时间长短不一,与异物的性质、感染程度有关,此时由于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3、症状在发期:异物刺激和感染引起炎性反应,分泌物增多,咳嗽加重,出现呼吸道炎性反应或高热症状。

4、并发症期:表现为肺炎、肺不张、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由于缺氧,可使肺循环阻力加大,心脏负担加重而并发心力衰竭。

当肺气肿严重或咳嗽剧烈时,可导致细支气管破裂而并发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气管异物取出术也有并发气胸的可能。

六、检查方法

胸部透视:动态观察——纵隔摆动

胸部X线片:深吸气末、呼气末双期正位片。

CT扫描:常规扫描 MPR重建,仿真内窥镜。准确率高达99.8%

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金标准之一。但支气管镜属于有创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儿童患者不宜配合而难以操作。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气胸、喉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七、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胸部透视,胸部正位X线检查。

CT

X线检查

不透光异物。

透光异物:普通X检查不能直接显示,X线胸部检查可无异常。可观察有无间接征象。

(注:透光与不透光指的是能否被X光穿过,能即为透光,如花生、瓜子等,不能即为不透光,如金属异物等)

病例1、病史:女1岁6月,3天前有异物呛入史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4)

图1 图2

图1及图2左肺均有肺气肿表现;图1为吸气像纵隔居中,图2为呼气相纵隔向右侧(健侧)移位,即:纵隔摆动。提示左侧支气管有异物存在的可能。

病例2、病史:患儿,女,一岁半,吃花生米出现呛咳一小时入院,临床初步诊断“气管异物”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5)

胸部透视图

胸部透视发现左肺有肺气肿表现,吸气像纵隔居中,呼气后纵隔右移,即:纵隔摆动;连续变换体位发现右肺下野有片状高密度影,提示有肺不张或肺炎的可能。综上提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可能存在异物。

病例3、病史:患儿,1岁,近日出现咳喘,不缓解。无明确异物吸入史。3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6)

图3 图4

图3及图4左肺均有肺气肿表现;图3为吸气像纵隔居中,图4为呼气相纵隔向右侧移位,即:纵隔摆动。提示左侧支气管有异物存在的可能。

X线检查:纵隔摆动

任何原因导致的气道阻塞均可造成两侧胸内压力差增大,可出现纵隔摆动现象,然而体征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中出现率低于40%;患儿哭闹、不配合检查,很难掌握其呼吸气象,分别摄吸气像和呼气的成功率很低。

综上,出现漏诊的概率极高。即使确诊,也不能将异物存在的具体部位直接显示。

CT检查

多层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可明确诊断支气管异物,可作为支气管异物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手段,对指导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1、病史:患儿,女,一岁半,咳喘两周,病前有“开心果”吸入史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7)

图为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显示异物:红色箭头为异物的位置,冠状位显示尤为清晰。

病例2、病史:患儿,男、1岁9个月,咳喘20天。家属否认异物吸入史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8)

图为正位普通X线片,显示左侧明显肺气肿改变,提示左侧支气管异物可能,因家属否认异物吸入,遂进一步做CT确诊。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9)

CT冠状位重建明确显示左侧自气管阻塞,有明确异物的存在,红色箭头所示。

病例3、病史:患儿,两岁半。咳嗽近一个月,外院按支气管炎治疗半个月无好转。询问家属是否有吃东西呛咳病史,家属回忆一个月前还在好像吃过花生,瓜子,但不能完全确定。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0)

图像显示在气管分叉的位置有一“瓜子”形异物的存在,尤其是冠状位显示更明显。

病例4、病史:患者男、13岁,误食“钉子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1)

轴位图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2)

冠状位图

通过以上病例可见:CT的MPR冠状位,可直接发现异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以及邻近组织区域变化。

病例5、病史:女,1岁,咳喘12天无好转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3)

轴位图

轴位显示左肺明显肺气肿,左侧支气管似有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进行CT三维重建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4)

进行MPR(多平面重组)冠状位重建,清晰显示左侧左侧支气管有异物。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5)

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对于异物的显示更加清晰,红色箭头所示。

病例6、病史:女,两岁,吃花生时喝水引起呛咳。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6)

轴位显示左侧支气管疑似异物,红色箭头。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7)

冠状位重建清晰显示左侧支气管异物,红色箭头所示。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8)

最小密度投影显示的更加清楚。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9)

这是CPR(曲面重建),即单独对左侧支气管进行重建显影,清晰显示异物。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20)

曲面重建后在进行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异物显示的更加清晰。

病例7、病史:患儿,女,16个月,吃饭呛咳,来院就诊。(图片来源:邯郸市第一医院)

小儿气管异物半年了(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21)

图中CT轴位扫描及MPR冠状位重建,清晰显示左左侧支气管异物,红色箭头所示。

MinIP(最小密度投影重建)可准确直观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位置、堵塞程度等各种相关情况。可有效弥补X线胸片和常规CT诊断上的不足,作为支气管镜前筛查和手术定位的重要依据。MinIP(最小密度投影)对气管、支气管等低密度组织的组织结构较为敏感,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解剖结构,异物情况,气管支气管形态,病变情况等等,效果显著优于X线平片和轴位CT,可为支气管镜取异物提供重要参考。胸部CT及三维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检查中可以进行相关诊断:

1)是否有支气管异物。

2)异物是否阻塞气道。

(1)不完全阻塞是否出现因为活瓣机制 出现远端肺气肿。

(2)完全阻塞是否出现肺不张。

3)是否有肺炎发生。

4)是否出现颈部皮下气肿、纵膈气肿和气胸等并发症。

5)异物史不明确、而临床症状和体征疑似异物时,明确是否存在异物及相关并发症。

可明确诊断支气管异物,有利于病情的准确判断。

可作为支气管异物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手段,对指导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是根据我在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学术讲座内容整理而成,本人也在头条发布了讲座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谢谢关注。想了解更多医学科普知识尤其是关于医学影像学的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影像科齐大夫”。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