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4日清明节,举国同哀,震撼人心的防空警报声、鸣笛声响彻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国旗为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低垂。在这个让历史铭记的时刻,作者用手机录下了这一声声震撼心灵、低沉回荡在天空中让人“寂静”的声音,并写下了这首充满哲思的《寂·404》。

尺八《寂·404》 作曲、演奏:张健

乐曲伊始,鸣笛声在天空回荡,舒缓的电子音乐由远及近,琴声和弦循环往复,铺陈出了肃穆的气氛,浑厚沧凉的尺八声轻缓而入,自由节奏旋律带有一丝丝伤感,内在却是体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尺八的三个声部交织在一起,左右徘徊,上下回旋,自由的节拍让人的思绪不再受到小节线的束缚,思绪已万千。闭眼倾听,在充满空间感里音乐里,回想几个月来疫情带给人生活和心灵的冲击,感悟人生无常、变幻莫测。音乐复归平静,用手机录制的现场声让人回到现实,鸟儿在鸣叫,孩童在低语,春已回大地,草木正花开。此时无声胜有声,乐声长,人声寂。

空寂冥想的诗文(尺八寂404)(1)

春分之后的十五天是中国人祭祀先人的清明节,2020年的清明节定格在了4月4日。这个日子会让人联想起一个网络符号“404”,在网络世界里,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提示。当你打开一个网页,如果显示“404”,那说明服务器已经无法回应你,没法给你提供信息。此时此刻,我们祭祀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他们曾经灿烂的“人生网页”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404”,再也无法呼应亲朋好友…我们只能鸣笛默哀以“清明之寂”来祭祀远去的同胞。

乐曲取名为“寂”,用静默之“寂”谐音略显沉重之“祭”,是为减少情绪的压抑而选择隐晦的表达。凡是生物皆会论及生死,汹涌而来的疫情更让人感慨生死之隔就在一瞬间,这让人需要认真思考生与死这个沉重的话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深受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而儒释道对生死观的核心解读也不尽相同。

儒家入世,敬始善终,舍生取义,生的意义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国人影响最深。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具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对待生命要心存敬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到善终。但是当生命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仁”“礼”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的这种观点,对中华民族的气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事关忠义的大是大非上,忠义之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次疫情中有无数人勇敢逆行,正是践行了舍生取义之道。

佛门强调因果报应,几世轮回,所以佛教称死为“涅槃”或“寂”“宴寂”“圆寂”“寂灭”,超越生死,真正的生命是超越无常,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永恒的寂灭,这是佛教最高的境界。

道家追求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强调“无为”,太无虚寂。所以对待生死,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自然的常态。死亡如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的过程,不仅不必悲伤,而且是一种“乐”。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生死的理解,对于原点和终点的敬畏,谨以此曲献给因这场疫情而逝去的同胞和为抗击疫情而奋不顾身、勇敢逆行的人们!

寒冬已经过去,脚下这片历经风霜的土地,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

文:田龙


·曲作者 张健 简介·

空寂冥想的诗文(尺八寂404)(2)

张健,现任中国音乐学院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竹笛乐团团长。作曲、电子音乐制作、跨界融合与一身。曾多次荣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以及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及园丁奖。2012年出访法国参加“世界一百位笛家大会”并在巴黎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2013至2017年与中国竹笛乐团在欧洲多国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2015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吴音粤韵》张健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现场专辑。2008年担任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音乐主创,创作的太极主题“自然”音乐让人印象深刻;2010年创作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音乐;2014年创作《荣誉的管理》电影音乐,此部影片更是获得了2014年第6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2016年-跨界融合舞台剧《远古的呼唤》项目执行人。创作世界音乐风格CD专辑《笛箫五彩展玉屏》《大雅国风》获得音乐界高度赞扬!

·作者 田龙 简介·

空寂冥想的诗文(尺八寂404)(3)

田龙,昭华民族音乐、箫园创始人、主编,现就职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担任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工作小组副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