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阎王爷都不敢收的功臣,在战场上经历过无数次厮杀,一度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离不开他们每个人的努力,这些英雄们在1955年大授衔时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荣誉,授衔那天,1000多名将领拿到了少校军衔及以上的军衔。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

他们被授衔是老百姓众望所归之事,如果没有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厮杀,恐怕我们如今还过着被人欺侮的日子。

时间转瞬即逝,英雄迟暮,这些开国功勋如今竟然只有四位还健在!最年轻的也已经99岁高龄!?

这四位英雄是谁?他们如今过的怎么样?

99岁高龄少将王扶之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2)

1923年9月24日,王扶之在陕西子洲出生。他的老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在他五岁时不幸去世,他跟爷爷以及父亲相依为命。

王扶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关中连年遭遇旱灾种的几亩薄田收成不好。虽然生活的艰难但爷爷和父亲从来不会让他缺衣少食,他也很懂事为了分担家中重担,他小小年纪就帮地主放牛补贴家用。

虽说帮地主放牛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王扶之每次领工资都会被地主刁难,这让他对地主阶层产生了反感的情绪。

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之下,12岁的王扶之身高远超同龄人,已经达到了160,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时代,能够长到这个程度的孩子大多都家庭富裕。

王扶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幼时帮地主放牛多次遇到狼群他都有胆有谋的与狼群周旋。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3)

1935年解放军征兵,王扶之听说当兵不仅管饭还可以收拾地主阶层,就谎报年龄参军成为一名最小的战士。

虽然他年龄小,但他胆子很大、在军中能吃饱之后个子猛窜,比大他几岁的哥哥们个子还要高出许多。就连打篮球时,别人也都不是他的对手。

王扶之不仅个子高,胆子也很大!初入战场之时,比他年龄还大的人也被枪炮吓破了胆,只有他不仅不怕还扛着武器对逃兵穷追不舍,一副战场老手的样子丝毫不露怯!

王扶之出了名的“胆大”让他很快在军中成为名人,将军黄克诚听说这号人物之后把他收入麾下当成左膀右臂。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4)

建国之后,王扶之还参与了惨烈的抗美援朝战役。彼时,美军被我军被围堵在坐落于一个小盆地里的砥平里,我们对砥平里了解不多,只知道美军这里只剩不足4个营的兵力,即便如此由于我军手中只有轻武器,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王扶之作为第二梯队的战士,对于战略布置很有意见。他在对战过程中还发现勇猛的俘获了一名敌军,对其进行审问的时候才发现,美军在砥平里布置了大量坦克,正是因为这个宝贵的情报,我军及时应对调整了战术布局,才没有被敌军磋磨,最终打赢了砥平里之战。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大家发现王扶之这个人不仅能打能冲锋,还胆大心细更得重用。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5)

1964年王扶之如愿获得少将军衔之后一直在军中供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浴血厮杀的战士成为一名早已退休的将军,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如今他已经99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还常常跟儿孙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好不惬意!

104岁少将文击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6)

1918年刘树堂在河北霸县出生,他对自己的这个名字很不满意,认为这个名字笔画太多,也没有战斗力听起来“不威风”,于是在入伍之后自作主张的改了自己的名字。

在那个封建年代,大家都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取得名字也被看的极为重要,但刘树堂对这些封建规则嗤之以鼻。

他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方便称呼自己,于是为自己改名换姓,取了“文击”二字,他希望自己能够能文善击,成为一个有魄力、有战斗力的人。从他毅然决然改名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文击是一位离经叛道、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的执拗将军。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7)

1937年,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挑起七七事变,北平与天津沦陷敌手,19岁的文击主动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少时略读过几本书的文击在战场上发挥了自己的性格优势,他自小老成对一些事情看的比同龄人更深、也更稳重。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嫉恶如仇的文击当即参军成为晋察冀军区的一名将士,和当地老百姓们一起与日军进行游击作战,因为表现有意他成为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的宣传干事、政治处主任。

当时中国的炮兵建设还处在薄弱阶段,但是中央已经看到了炮兵团发展的巨大潜力,有了炮兵力量的加持,我军才能在夺取城市武装之时占据高位。

文击中学毕业是军中的知识分子,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炮兵团建设的主力。他虽然略显文弱,脑子却很好用。很快就掌握了炮兵兵实战技术将其推广。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8)

1944年11月,文击所在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被改编为延安炮兵学校。不久后抗日战争胜利,延安炮校挺进东北,文击作为下属炮兵团二团的政委,在东北领导着东北炮兵司令部继续革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驻守在东北的文击率领第一炮兵立即出发前往朝鲜战场援助。当时我军入朝作战的只有三个炮兵师,三个师284门野炮已经是我军的精华了。野炮型号老旧不说,还只能用骡马运送。

但即便如此,文击还是在云山战斗中用手中残破不堪的炮兵转败为胜。1950年11月1日,文击指挥炮一师不声不响的进入云山,文击在回忆起这场战役时骄傲地说:“敌人在毫不知情的时候已经被我军包围。”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9)

文击之所以这么骄傲是因为被他包围的正是号称“开国元勋师”的美国骑兵第一师!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文击回到国内,在1964年第二次大授衔时成为上将。

如今文击将军已经104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一生就是:“他这一辈子从未打过败仗!”

108岁涂通今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0)

1914年涂通今出生于中国福建长汀,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涂通今出生之后被看作家族希望,他的名字是教书先生祖父为他取得,摘选自《三字经》。祖父希望他能够学史以通今,做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涂通今出自书香世家,在祖父的影响下他读了8年书,在别人忙着上树、下河之时,他已经能完整的将《滕王阁序》全文背诵了。

1929年红军进入长汀,涂通今有幸听过毛主席在群众集会上的发言:“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毛主席这番话在少年涂通今心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此后又亲眼目睹红军的一言一行,即便他们再难都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作为更是让他钦佩不已。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1)

1932年涂通今决定参军,彼时苏区正在“反围剿”。涂通今高中毕业,接触新鲜事物的程度更高,因此被分配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医院学习医术。

涂通今就此迈入学医大门,对什么都很认真的他年年拿到专业第一,把救死扶伤当作个人信仰。

1934年9月,精通医术的涂通今以兵站主治医生的身份参与红军长征。血战湘江、二渡赤水之时他都险些丧命。在过雪山、穿草地之时,天气极寒经常会刮七八级大风,涂通今作为部队的医师,是部队的顶梁柱,无论是哪个战士受伤他都要细心照料,极寒天气下他要创造条件为战士们煮姜汤驱寒,还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战士们制造盐。

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内疚,在长征中有太多战士断肢、伤及内脏,以他的医术本来可以拯救这些人的生命,可惜当时条件太过恶劣,无法动手术他只能看着战士们在自己眼前丧命。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2)

1951年夏末,涂通今已经成为华中医学院的院长,他却再次临危受命赶赴苏联学习神经外科的先进经验,这时的涂通今已经年近40了。

多年来他一直秉持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工作方针,在组织上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从未推辞。只是这次的学习任务极其繁重,他的身体状况及学习能力都不如青壮年,难道就此放弃?

想到那些颅脑损伤不治身亡的姜氏,涂通今决定再次挑战自己,他去到苏联之后总是最先抵达教室、最晚离开教室的那一个。既要学俄语,又要学医学知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留学期间他写的四本笔记,仍然是我辈楷模。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3)

涂通今评价自己这一生时这样说:“我经历了两次长征,一次是闻名于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是留学苏联的科学长征,我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如今涂老先生已经108岁了,身体依旧硬朗!

110岁张力雄

张力雄作为开国少将如今已经110岁高龄,党龄也高达91年!

1913年张力雄将军出生在闽西上杭县,作为如今还健在的开国将军他这一生可以用戎马一生来形容。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4)

张力雄将军16岁入团、18岁入党,经历了我军从红军改组八路军乃至解放军的全过程。他看着我们的军队一日一日的强大起来,参与了祖国从风云莫测的战争时刻到波澜壮阔的和平建设时期,看着中国共产党一步一步从风雨中走来。

他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三次过雪山、穿草地,六次在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参与数百次战斗,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时也丝毫不胆怯。多次获得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在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4年9月,张力雄受到上级的命令要率领手下800多人在江西白云山阻击国民党军队。接下命令之后他马不停蹄的出发,军令如山打每一场仗之时他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5)

可他没有想到这一仗会打的这么艰难,他手下只有800多人,可国民党却派出了8000多精兵,战争持续了三天两夜,上级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为红军战略转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

张力雄明白,这是红军长征前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为了红军长征能够“瞒天过海”他必须竭尽全力。张力雄的45团负责后卫工作,要在最困难的时候保证供给,面对数十倍的敌人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可他从未想过放弃!

1936年10月19日,张力雄再次接到命令在华家岭阻击敌军。看着上司叶团长亲自上场杀敌,他端起机关枪朝着敌人一顿扫射,结果被敌人的流弹误伤右胸。幸好他日常喜欢学习,在右胸膛放了一本超厚的笔记本才没有伤及性命,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战场上刀剑无眼,被误伤是常事。张力雄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作战时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有人问他:“你不怕死吗?”他总是淡淡的说:“总有人要冲在前面!”

最晚去世的开国将帅(这四名开国将帅至今健在)(16)

1937年1月1日高台战役打响,敌军疯狂反扑,张力雄奉命指挥战斗,却不幸被敌军击中左腿。虽然已经负伤,上级要求他立刻转移,他被老乡藏在一处低矮的夹墙内才侥幸逃过一劫。

建国后,战功累累的张力雄将军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来光荣的升至少将。

如今张力雄将军已经110年,退休后他得以安稳的颐养天年,虽然已经百岁高龄精神头却依旧很好!

结语

他们是为我们用生命打下江山的功臣,每一个都历经战火淬炼,但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放弃。

这些老将军们虽然如今都已经满头白发,但他们聊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时依旧意气风发。

如今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们豁达、从容、不卑不亢、爱党敬业、无怨无悔的付出精神,依旧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