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一”,原本是一道“3乘以7等于21”的算术口诀,大多数人小时候都背过,可是,上海话讲起来,有点豁出去的意思,好像要跟这道算术题拼命了。

上海话“勿管三七念一”(也有说“勿顾三七念一”的),其中,有意把“二十”说成了“念”,深藏着一股冒犯的胆气。

中国古代有避讳的规矩,说话或者写文章,遇到封建君王、父母尊亲的名字都必须回避,要换一种说法,或者改一个字来写,如果不慎忘记了,就会遭人唾骂,甚至会有杀身之祸。

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吗)(1)

“避讳”

清朝雍正年间,江西有个考官查嗣庭选择《诗经》里“维民所止”作为科考题目,被人举报,说“维”和“止”是砍了“雍正”两个字的头,结果,书呆子“查主考”竟被朝廷处死,并株连九族。

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吗)(2)

上海地区,五代时属于吴越国,吴越国的国王有个公主名叫“二十”,这边的人们为了避讳,都将“二十”说成“念”,上海话“勿管三七念一”,就是不管三乘七等于几的道理,也不顾及“念”暗含的皇家名讳,真有些不怕死的胆量。

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吗)(3)

吴越国

清末,上海流行用骰子赌博,骰子六个面分别刻着“幺(一)、二、三、四、五、六”的点数,合起来共二十一点,因此,赌博用得骰子,上海人也叫“念一点”,每当赌徒孤注一掷的时候,也是“勿管三七念一”,拼命了。

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吗)(4)

“勿管三七念一”几乎没有道理可讲,上海话讲起来,真有点“搅(发gao音)七念三”(胡搅蛮缠的意思)的劲头,好像偏要将关于“七”的算术题,演算出一个“念三(二十三)”的结果来。

“七”在上海话里,大多不大讨人欢喜,譬如“瞎七搭八(乱搭瞎说的意思)”、“七荤八素(晕头转向的意思)”、“七翘八落(不稳重不可靠的意思)”等,上海话“勿管三七念一”,大有抛开了所有“七”的负面阴影,勇往直前的气势。

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勿管三七念一是要拼命了吗)(5)

“勿管三七念一”的人,不认道理,不顾理智,全凭一腔匹夫之勇,我以为到底还是敬而远之,避避开的好。

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件趣事,一点谈资。听知沪者说那些曾经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频文字版本请关注我们的沪申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