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当16岁的郭襄第一次在风陵渡遇见大哥哥杨过时便已芳心暗许。无奈造化弄人,40岁那年郭襄终于大彻大悟创立峨嵋一派,只是她的弟子依然取名“风陵师太”,看来心中还是忘不了那个他。
明朝嘉靖年,初入庙堂的青年张居正郁郁不得志,从而游历了三年大好河山。1555夏天专门来到风陵渡听雨,一住就是三天,终于大彻大悟,最后重入宦海终有一番大作为。
1703年冬天,49岁的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发直奔风陵渡,在这里他看着奔腾入海的黄河水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名人都喜欢来风陵渡呢?或为爱情,或为功业,或为名利。今天就讲讲风陵渡的故事。
一见杨过误终身
这是一个位居山西省芮城县西南角的古老渡口,地方不大,却守着山西、陕西、河南三个省的大门。交通位置十分关键,北上山西,西进陕西,南下河南,扼三省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扼三省之要塞
风陵渡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和蚩尤在黄河流域某渡口大战时,蚩尤做法一时雾气弥漫,黄帝渐渐落于下风,此时黄帝阵营一位叫“风”的部属做法吹开迷雾,黄帝趁机打败了蚩尤,为了纪念此役于是用部属的名字称此渡口为“风陵渡”。风陵渡也是最早载入史册的渡口,同时也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雄鸡一鸣,三省皆闻,所以风陵渡自古也有“鸡鸣三省”之说。
可以想象一下,站在风陵渡口,眺望西南方向的西岳华山,再俯瞰脚下的滚滚黄河,左手一指是中原,右手一指是秦川,其地势之要,不言而喻。千百年来,无数的政客、商客和游子、谪官从这里渡过黄河,行走在关中沃野和三晋大地之间,谱写成了中华民族沧桑而又绵长的历史。
【时值二月初春,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头扰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这几日天候乍寒乍暖,黄河先是解了冻,到这日北风一刮,下起雪来,河水重又凝冰。水面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车,许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被阻在风陵渡口,无法启程。】
以上是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对于风陵渡的描写,金老虽未去过风陵渡,但是这段描写还是挺真实的,看来也是查了很多资料。由于当时恰好遇上了严寒天气,黄河水面结冰,无法渡河,于是郭襄等人只好在风陵渡之旁的一家客栈中歇息,这才听说了神雕大侠杨过的故事,于是才引出了“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凄美武侠故事。
风陵渡的名字非常优美,想必第一次听说的人也能隐约感觉到她有很多故事。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到此一游,住个三五日。冬天可以站在冰冻的黄河上沉思,夏天则可以面对奔腾的黄河水立志。迄今为止,有上百部影视作品都涉及到风陵渡。
在近代,风陵渡的周围曾经爆发过很多场经典的战役,而其中最惨烈、最精彩的一场,当属抗战初期在这里爆发的“中条山保卫战”。1938年,三万陕西男儿跨过风陵渡,挺进中条山,与十余万日军苦战三年,将日军抵挡在关中之外,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防线,谱写了一曲抗战史上的悲歌。
商旅匆匆,离岸靠岸。
伫立残存的古渡,虽寻不见当年的渡舟,很多往事却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萦绕。那黄帝与蚩尤之战,虽已化作岸边的一抔黄土,神话的传说溅起河面浪花朵朵;汉代名将韩信曾在此以木罂渡军,袭安邑,俘魏豹;烟波浩渺的黄河滩头,漫天飞雪,神雕大侠杨过飘然隐没,只留下满怀心事的少女郭襄;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们,渡口登船分别的那一刹那,从此三省皆有洪洞人;抗日健儿,凭借黄河天险,决战渡口,当年雄壮的枪炮声,至今还弥漫在渡口的上空……黄河默默流淌,带走了多少豪情,多少悲壮,多少忠烈!
寂寞风陵今无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