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纹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以忍冬植物为母本。忍冬亦称金银花、二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枝叶缠绕,忍历冬寒而不凋萎,故而得名。陶瓷装饰中的忍冬纹通常是一种以3个叶瓣和1个叶瓣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1)

忍冬纹是根据自然界的一种金银花变化而来的准金银花的特点是花形美、清香、不畏寒冬,四季不枯,它的花、枝、茎均能做药,故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佛教艺术的装饰绞样。忍冬纹最初起源于古埃及,经由希腊传向印度,东汉时期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2)

忍冬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带的青瓷上,与佛教的传入有关联。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常与莲瓣纹相配作为主题纹饰。主要表现手法是刻划。最早的忍冬纹瓷器,便是南北朝时期寺庙里的佛像,这一时期的忍冬纹发展还不甚成熟,只是简单的卷草组合排列而成,为佛像营造出素洁高雅的形象。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3)

西魏以后,忍冬纹变化愈来愈复杂,通过把它组织成为波形、国形、心形、方形、龟背形,并与其它纹样穿插变化,组成有节奏、有规律的边饰纹样,富于变化、大方活泼。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忍冬纹样在此期间广为流行。但这一时期的花卉纹样内容较单调,仅限于忍冬、茱萸等几种,花卉形态较为削瘦、清朗。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4)

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 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样,常以一个单叶忍冬纹为单位,组成单叶波状、双叶分枝、四叶边锁等多种造型,其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脉络清晰,富有单纯、朴实的美感。北朝时我国与中亚、西域诸国往来较多,关系比较密切,因此,西域的一些装饰图案如联珠纹、忍冬纹等就出现在瓷器上,成为一种常见的纹饰。

当忍冬纹成为瓷器的固有装饰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富于变化,组合时也开始有了错落感,为瓷器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隋代瓷器继续采用忍冬纹,写实性弱化。

唐朝时期,忍冬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忍冬纹,飘逸、精致,带有西域美感。这是由于忍冬纹本身就是宗教纹饰,是随着佛教与袄教传入才进行本土化的,在唐朝,教派林立,多种文化融合,纹饰更是如此,其中就包括忍冬纹。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5)

青瓷内外刻花忍冬纹莲瓣纹钵 唐

此时忍冬纹不再是中规中矩的植物纹饰,而是在卷曲弧度、线条变化、色彩选择上都变得大胆,重线条的流畅飘逸、色泽的瑰丽鲜亮,所以唐朝的忍冬纹瓷器是价值比较高的,颇具盛唐气象。

唐之后,忍冬纹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其固定的表现形式,叶三叶一各一边,相互呼应;藤蔓卷曲张弛有度,偏于秀丽;并且不再单独作为瓷器纹饰的主题,而往往与莲纹饰配合使用,取“吉祥”、“长生”、“君子”之美意。并且此时的忍冬纹也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一样较为写实,而是延续了隋唐遗风,富于变化,飘逸动人。所以此时的忍冬纹瓷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6)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明洪武 (折沿上饰青花拔白忍冬纹)

瓷器上的回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代瓷器上的忍冬纹如何辨别)(7)

斗彩忍冬宝相花纹碗 清雍正

总体而言,忍冬纹的发展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后来又因为其寓意美好而广泛使用,魏晋时期的忍冬纹瓷器写实、盛唐时期俊逸,其后就有了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且常与莲纹配合,代表“吉祥”。但唐代以后,忍冬纹渐被缠枝卷蔓的卷枝纹替代,多为瓷器的辅助纹饰,而忍冬纹的基本形态则直接被卷叶纹承继。所以论及收藏价值,仍是以唐代所出为上。

你还想知道哪一种纹饰的发展演变呢?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下一次就可能为你更新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