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就是如此的吊诡,强大的并不一定会成功,相对弱小的却最终享受到了成功的果实秦始皇虽然成功地统一了中国,但是秦始皇一死,秦朝混乱,二世而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消失的帝国秦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消失的帝国秦朝(未来的世界5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

消失的帝国秦朝

人世间就是如此的吊诡,强大的并不一定会成功,相对弱小的却最终享受到了成功的果实。秦始皇虽然成功地统一了中国,但是秦始皇一死,秦朝混乱,二世而亡。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后人只能够是一种猜测,虽是猜测,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其中最有名的是,汉朝贾谊的《过秦论》和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直到现在,考古学家并没有发现阿房宫的遗迹,杜牧的《阿房宫赋》,与其说是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不如说是借《阿房宫赋》来指责唐朝的时弊,

现代人一般认为商君好战。然而,贾谊则认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

显然,贾谊认为,商鞅在秦国,不仅仅变法,还实施了连横之策。商鞅采用“外连横而斗诸侯”。在贾谊看来,秦国的连横之策,从商鞅就已经开始了。商鞅一人,就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的作用。以至于“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既然是拱手而得,当然不应该理解为通过战争的手段获得河西,秦人更像是通过买卖交易而获取了河西土地。

贾谊的上述观点,符合当时魏国仍然处于霸主地位的历史事实。如果秦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打赢了魏国的武卒,那么,魏国就不应该继续与楚国一起处于霸主地位,而应该是秦国成为霸主地位。既然是魏国仍然处于霸主地位,就说明贾谊的观点更接近历史。秦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河西,而是通过外交的手段获得河西。

贾谊认为商鞅对于秦国的第二大功劳就是“务耕织”。贾谊的这个观点与现代人的观点有点相同,大家都认为,商鞅使秦国人致力于农耕和纺织。但是,务耕织,并不等同于重农抑商。应该说,在战国时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生产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商鞅的连横之术,无非就是一个个的交易。大家不要忘记秦国的立国之本是――养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牧民,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是,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气息。老秦人的生活习性,是适合西进,而不适合东进。按照历史记载,老秦人打戎狄是没有话说,开疆拓土,收复西周的岐山以西的疆土。老秦人,打中原的霸主魏国,还是自不量力。秦献公时,秦国与魏国屡战屡败,因此,秦国丢掉了河西土地。商鞅变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老秦人适应中原的农业文明,而应该经过历代秦人的不断努力才能够使秦人适应中原的农业文明。在商鞅的时代,农业文明仍然具有优势,游牧民族仍然无法挑战中原的农业文明。

贾谊进一步阐述秦国之所以逐渐强大的原因――不战而却人之兵。

秦孝公之后,几代秦王,因遗策,南取汉中,西兴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看来商鞅变法和修守战之具的策略,获得了成效,使秦国具有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因此,“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等到秦国开关迎敌,九国之师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贾谊看来,秦国之所以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因为秦国坚持了商鞅变法、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只有你强大了,别人才会惧怕你。严修内功,才是打败别人的无上的法则。

秦国,是通过强大自我,而战胜诸侯。而诸侯是因为恐惧秦国的实力而试图通过战争的手段使秦国变弱。结果是,秦国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得更加的强大。而诸侯国,企图通过战争而强大自己,结果诸侯国变得更加的弱小。英、法、德,试图通过一战二战来削弱对手而强大自己,结果,英、法、德都成为了一战二战的战败国。只有美国正真通过一战二战发展了美国、证明了美国的实力。贾谊,即使看错了秦国强大的原因,也看到了英法德失败的原因,看到了美国强大的原因。

贾谊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秦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秦王不知道体恤百姓。

秦朝灭亡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中的一些原因,被后来的朝代逐渐修正,得到了改善。

但是,贾谊提出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所有灭亡朝代的共性――政府缺乏体恤百姓和军队缺乏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