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属徽州地区,之前所得知的西递总是不可避免的与宏村联系在一起,而真正来到这里之后,发现徽州的风光远远不是一个宏村可以代表概括的。山花烂漫,人在花中住,小桥流水,人临水而居,整个西递给人一种平和,温柔的气息,走到这里人不免就变得浪漫了起来,总觉得营营俗事不难登这片美丽天地。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2)

一纸桃夭艳曳间,梦中万里风花雪月如风而过。西递一直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称号,桃花漫野。桀骜如东邪黄药师归隐也要选一桃花岛安身,足以证明于此间居住的灵美。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3)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4)

春季桃花源丝雨迷濛,烟云舒卷,各路花仙荟萃,香风馥雨中粉白色的桃花明媚的张扬在枝头,如同美人不老的容颜。一阵风起花瓣纷纷掉落,似飞舞的蝶,又似纷飞的雪,美丽缠绵。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5)

春色满园,山花烂漫,落英缤纷间有着古装的女子拍照,以为自己误入三生三世剧场,漫天花色里,如百里胭脂云,染红了行走的阡陌,美如画卷。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6)

多数人对石林的印象感觉是在云南,殊不知,在西递却偶遇了一片石林。石林是一种喀斯特地貌,是由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这一种种特殊的现象。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7)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8)

据考察,在遥远的地史年代中,现在的黟县大地是一片汪洋,在距今约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为大海海底石灰石沉淀区。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的溶融、冲刷和风化作用,约在二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便已经形成众多的石柱、石笋、石芽。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9)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0)

石林的岩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洞穴沟壑,星罗棋布。单独看每一块石头,大小不一,姿态万千,使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整座石山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其间一座座石头傲然伫立。或疏朗、清雅、秀美,也有的宽厚,热烈,阳刚。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1)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2)

同时,石林之内鲜花遍野,景区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还增加了田园、花海等元素,鲜花采用了分季种植的方法,使得这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如果说绚烂的花海是极致的浪漫,那这些亿年之前的石林,便是极致的阳刚厚重。二者相辅相成,有给人一种沧海桑田的历史厚重感;百花盛开,生机勃勃间又有着且看今朝的豪气。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3)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4)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5)

五溪山大峡谷在黟县境内,因是佘溪、樟溪、枧(jian)溪、栲(kao)溪和杨梅溪五条溪流的源头而得名。从竹溪村口南山桥沿河而上,一条通幽曲径蜿蜒入内。薄雾如纱盘峻岭,朝阳似线照丛林。清晨的五溪山大峡谷云雾不曾散尽,晨曦的到来,给整个峡谷着色的更加清新明亮,仿若伸手便可以摘到雾霭晨曦。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6)

山水自古便绕不过文人骚客的赞咏。山山水水,山水相依,有水山便灵气活跃了起来。大山巍巍,流水潺潺,清泉石上流,在阳光照耀下,我们一步步沿阶而上,踏入了满是春意的五溪山大峡谷。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7)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8)

水路相交,大片大片的茂密树林里,隐藏着跌宕起伏、清澈透亮的泉溪瀑布,脚步、流水声、鸟鸣声,声声入耳,这里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世界。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19)

绿色的植物、雪白的瀑布、泛黄的苔藓、青色的怪石,大自然的油彩笔在山间轻轻挥洒就是一副绝美的画卷。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20)

但同时,五彩山大峡谷开发还未完全,多是游人自己闻声而来,景区设施不完善,行于此间要多加注意,同时因为没有完全开发,现在的五溪山大峡谷还像一位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美丽少女,清幽美丽,游人很少,是摄影家的天堂。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21)

即使不提花海,不说石林,也不看五彩大峡谷这些自然资源突出的地方,西递的整体环境和氛围都很得人心,与同属《世界遗产名录》闻名国内的宏村相比,西递旅游才起步不久,游人相对较少,青山绿水间走一走,反倒更容易让人多体味其间几分历史,几分古韵,几分文化气儿。

徽派建筑旅游经典大全(到安徽除了欣赏徽派建筑)(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