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茶陵晓塘,江西移民迁徙的“湘赣孔道”》一文中,讲了茶陵县秩塘镇的晓塘村曾是江西吉安府移民入湘的主要通道。今天讲的是茶陵尤其是其东部是“江西填湖南”的重要“中转站”。

江西和茶陵交界的县(茶陵是江西移民入湘定居的首选之地)(1)

茶陵秩堂乡

茶陵秩堂乡因与江西接壤,又是武功山脉与万洋山脉之间的一块盆地,往往成为江西移民落脚湖南的首选之地。江西吉安府诸县移民来到这里后,分头寻找合适之地,“插标占地”,安家垦田,繁衍生息。几百年时间过去,这些来自江西的姓氏均发展成为茶陵的大姓,其中名人辈出。仅紧靠“湘赣孔道”的茶陵秩堂乡,就有东首的龙姓四人在明清两朝被册封或诰封“中宪大夫”;还有明清两朝三大学士(李东阳、张治、彭维新)。

江西吉安府诸县大多移民都首先在茶陵秩堂乡及周边安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关系“解手”的由来。首先,江西移民外迁都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老家那片肥沃、熟悉的土地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移民们大多都是被官兵捆绑押着迁徙,途中要方便时得让官兵解开被绑的手,这便是上厕所被称为“解手”的由来。同时,官兵们担负着押解移民的任务也是份苦差,哪个不愿意尽早完成任务回家。于是,一些押送移民的队伍多在离开江西境后不久,就将移民们就近“丢弃”。这就是为何湘东一带(含茶陵东部)多江西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西和茶陵交界的县(茶陵是江西移民入湘定居的首选之地)(2)

谭氏家庙

明清以来秩堂乡境内有江西移民及后代所建祠堂近百座,至今仍保存有宗祠69座。如谭氏家庙、张氏家庙、陈氏家庙、龙家祠堂、彭家祠等。这里的祠堂代表了移民文化,它承载着移民后代对故乡的回忆和家族的凝聚。据说谭延闿出生时其父谭钟鳞取名:谭宝璐,字祖庵。“祖庵”的意思是让其不要忘记茶陵祖屋。笔者曾说过,株洲人欲寻根问祖不必远走江西,到茶陵秩塘便可能找到自家祠堂。

从茶陵姓氏源流来看,目前茶陵县姓氏人口最多的有三:谭氏(约20%)、陈氏和刘氏,这三大姓氏主要来自江西省的永新县、泰和县和莲花县。其它人口上万的姓氏:周、李、彭、段、罗、龙、吴、颜、张、王等也都是来自江西吉安府诸县。

江西人自古有经商的本领,旧有:“无江西人不成市”的说法,江西会馆(商会)——万寿宫遍布全国更是铁证。在茶陵周边安家的江西移民中的商贩们,又带动了再一次大迁徙,走向更远。史学家都认为,明清时株洲、湘潭等地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功归于江西移民。

江西和茶陵交界的县(茶陵是江西移民入湘定居的首选之地)(3)

《茶陵县志》

因此,这些移民的后代又不断从茶陵周边迁徙湖南全省各地,继续繁衍生息。同时,在“湖南填四川”以及其它人口迁徙中,这些江西姓氏仍在不断地扩张。笔者曾在《茶陵谭氏“三进十八宏”》一文中说过,茶陵谭氏的后代遍布湘、渝、贵、桂、粤和东南亚。1993年版《茶陵县志》中“姓氏起源”一文对茶陵23个乡镇69个姓氏的族谱进行了查考,其中有42个姓氏来自江西。1995年版《湘潭县志》人口卷中的“部分姓氏源流”也显示,湘潭县大部分姓氏都来自江西,其中许多姓氏都是由茶陵再迁至湘潭。而湖南人口姓氏排名统计的前十位姓氏全部来自江西,这与茶陵以及株洲的人口十大姓氏高度吻合。

茶陵是进士县、将军县,那么多历代官员四处任职、那么多老红军、解放军将领走出茶陵,还有后来那么莘莘学子成为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分布全国,这更使得茶陵的江西籍姓氏推向全国各地。

茶陵既是江西移民入湘定居的首选之地,更是“江西填湖南”的重要“中转站”。

株洲发布 特约撰稿人/牛八

编辑/李敏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哦~~转载“株洲发布”文章,请注明来源、作者。

江西和茶陵交界的县(茶陵是江西移民入湘定居的首选之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