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活动的解释(第197期文化的解释)(1)

《文化的解释》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

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却远不如其作用那般深入,这本书的意义和目的也在于此。

一些观念往往带着强大的冲击力突现在知识图景上。泰勒的“最复杂的整体”的概念,尽管泰勒的概念的创新力不容否认,但在格尔茨看来,似乎是模糊之处大大多于它所昭示的东西,这种大杂烩理论方法会将文化概念带入一种困境。

格尔茨期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通过具体的分析而论证,以求得出一种狭义的、专门化的、从而也是——我这样想象——理论上更为有力的文化概念

格尔茨主张,文化的概念实质上一个符号学(semiotic)的概念。这点上,作者认可韦伯的观点,“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于是,作者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追求的是析解(exp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深描(thick descripition)”。

文化,尽管是观念化的产物,但它却不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中;尽管是非物质的,但它却不是一个超自然的实体。人类学内部有关文化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争论甚至攻击 ,实在没有必要。将文化视为符号行动,有所意指的行动,像说话时的发音、绘画中的着色、书写时的笔划、或音乐中的声调,这样,关于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还是心智结构,或是二者的某种混合物的问题,便失去了意义。

文化是公众所有的,因为意义是公众所有的。作为由可以解释的记号构成的交叉作用的系统制度,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

格尔茨提醒,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即是在不削弱其特殊性的情况下,昭示出其常态。简而言之,对文化的深描,可以理解为,我们从我们自己对调查合作人正在做什么或我们认为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解释开始,继而将之系统化

在格尔茨看来,人类学著述本身即是解释,并且是第二和第三等级的解释。(按照定义,只有“本地人”才做出第一等级的解释,因为这是他的文化)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创造与记录是不同的,条件与要点也不同。

如果在再现方式和实在内容之间划出一条界线,可能暗示着人类学知识的源泉不是社会实在而是学者式的构造之物。格尔茨认为,这种情况的确威胁着人类学的客观地位,但是,这种威胁是空洞虚假的,一部具体的民族志描述是否应该引起注意,并非取决于它的作者能否捕捉遥远的地方的原始事实,而是取决于他的作者能否说清楚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能否减少对鲜为人知的背景中的陌生行为自然要产生那种困惑。“证实”有时候是没有必要的,如有梭罗所说,“为着说清桑给巴尔的猫而走遍世界是不值得的”。

格尔茨认为,行为必须受到关注,正是通过社会性的行为——文化的形式才得以连贯为一体。所谓的文化分析是(或者应该是)对意义的推测,估价这些推测,而后从较好的推测之中得出解释性结论,而非发现意义的大陆,然后标画出没有实体的景观

以民族志来说,有三个特点:1.它是解释性的;2.它所解释的是社会性会话流(the flow of social discourse)。3.所涉及的解释在于将这种会话“所说过的”从即将逝去的时间中解救出来,并以可供阅读的术语固定下来。另外,格尔茨认为还有一个特点是微观的。

这并非没有大规模的人类学解释,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把分析以及这些分析的理论含义扩展到更大的情景中,才使它们受到普遍的注意,从而证明了我们对它们的建构。在格尔茨看来,典型的人类学家的方法是从以及其扩展的方式摸透极端细小的事情这样一种角度出发,最后达到那种更为广泛的解释和更为抽闲的分析。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一样的实在,包括权力、变革、信仰、压迫、劳动、激情、权威、优美、暴力、爱情、名望

怎样才能从民族志描述所收集的诸如我们的羊的故事这些微观材料——杂乱无章的言谈和轶事——达于那些民族、时代、大陆或文明的巨大的文化景观呢?这个问题不能轻易从对具体性和脚踏实地的思维朦胧的幻想中滑过去

文化符号学的全部要旨,在于帮助我们接近我们的对象生活在其中的概念世界,从而使我们能够与他们(在某种扩展意义上)交谈。社会的形态即是文化的实体

总而言之,格尔茨期望的文化解释,是这样一个目的,不一定非要探索深奥的抽象,而是基于这样的指导原则:社会,如同生活,包含了其自身的解释,一个人只能学习如何得以接近他们

作者简介: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凯学院人类学系副教授、芝加哥大学新兴国家比较研究会任人类学副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授。代表作《文化的解释》、《地方知识》。(作者简介来源:参见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