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大千世界,品味精彩人生!大家好,这里是半点书院,热烈欢迎您光临本小院,让我们一起来“观古今、察中外,品文茶、论大道!今天给您奉上的是关于成功的一道茶——《塔玛拉效应》,敬请品鉴。

塔玛拉是外国雷达专家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有人把那种只接收信息,而不发送信息的现象称为塔玛拉效应。塔玛拉效应的启示是,韬光养晦是成功的秘诀。

曹魏末年,司马懿和皇族曹爽共受遗诏辅政。后来,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通过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昏渐深。司马懿以退为进,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曹爽及其同党担心司马懿装病。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其主要任务是替曹爽伺察真假。司马懿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人们都说你旧病复发,没想到病得这么重啊!”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老而患病,死在旦夕。先生此番到并州去,并州靠近北胡,要好好准备啊。恐怕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我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还请你日后多加照顾。”李胜说:“我是回本州(李胜是荆州人),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你才到并州。”李胜又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就说:“我年老糊涂,不明白你的意思啊。你这次回本州,希望你能建立功勋!”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快要死了,不足虑。”过几天,他又说:“司马太傅好不了了。”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时隔不久,司马懿趁曹爽奉魏帝朝陵之机发动兵变,曹爽及其同党都被诛杀,并夷三族。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就是韬晦。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抑或是经营企业,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所谓韬光养晦,实质上就是将自己的长处和利处隐藏起来,不让别人见到,也就是老子说讲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韬光养晦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这样的发展空间,就如同渊潭对鱼的作用一样重要,鱼离开了渊潭就不能够存活,至少是不能够获得最好的生活,而人离开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的。

枪打出头鸟,一个不懂得处世哲学的人,即使再有能力与才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与支持,就如同战场上孤立无援的将领,也只能身怀一身绝技,孤掌难鸣,根本不可能有取得胜利的机会。在领导面前锋芒太露,说话、行事比上司更显眼,即使再有工作能力,也不会得到上司的重用。在同事中处处压制别人,把别人的风头抢尽,是得不到周围人的欣赏与钦佩的。在商场上,如果过早暴露公司的战略,有可能被对手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军国大事也是如此,如果西汉政府在匈奴的威逼下,不采取和亲政策,就可能与匈奴长期征战,国敝民贫,也就不会有后来汉武帝的大反击。总之,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并讨论。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个超级赞,您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半点书院感恩您的品鉴与支持,欢迎再次光临!

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1)

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2)

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韬晦之术是一种低调成功之道)(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