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 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文,那是珠宝行商人对蹩脚货的鄙称,意思是“不圆的珍珠”,18世纪文艺理论家借来嘲笑17世纪建筑风格。

在他们看来,上辈人所喜欢的建筑模式——如意大利许多教堂的大圆顶—充其量只不过是个不圆的洋葱头而已。此后,学者们就袭用了这个诨名,泛指16-18世纪这段时期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

巴洛克风格时期可以分为早期、盛期和晚期。

早期巴洛克

早期巴洛克时代(1600~1650)与文艺复兴的末期相接,那时科学处在觉醒时代,哲学也有了新的思维。可能你在读这几行的时候,眼前已出现了许多穿着浆挺得雪柏的褶裥衣领的精英肖像了,例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伽利略( Galileo1564-1642),生理学家、胚胎学家、现代医学的奠基者哈维( Harvey I578-1657哲学家笛卡尔( Descartes1596-1650),小说家塞万提斯( Cervantes1547~1616),诗人弥尔顿( Milton1608-1674)等等。

但与此相反的是,在宗教界正进行着一场反对宗教gaige的复辟运动。15世纪开始的宗教gaige对“人生来有罪”的教义提出怀疑,提出了“信徒通过在日常生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得到赎罪”的主张因而倡导仁爱、简朴等美德。而罗马教廷为了夺回自己在人们心中日渐失去的影响,下令剔除艺术中种种世俗情感因素,使信徒的精神又回到对来世的向往中。于是15世纪以前的宗教狂热情感又重新煽起,人们热衷于修饰教堂,考究圣典礼仪的壮观。Z能体现这种精神状态的、以不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哥特式艺术又卷土重来。

但这场复辟运动在艺术方面得到的Z终结果,可能恰恰与教廷的愿望相反。狂热精神和文艺复兴后期流行的“风格主义种强调描绘精细,追求技法奇巧,突出Se彩艳丽的流派——相结合,使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中出现了酷爱曲线

斜线,沉醉剧烈扭转,欣赏壮观景象的新作风。

或许当时刚诞生的歌剧Z能说明这种新作风在音乐中的体现了。如果你平日里观看的某些外国古装影视片中有“戏中戏”片断的话,那身穿盔甲、头顶羽毛的英雄,在简陋而彩浓的舞台布景前纹丝不动地站着演唱的场面,就是这类歌剧。如果你喜欢淘唱片,或许可以从唱片店中找到以意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D.Gabrieli1651~1690)为代表的17世纪威尼斯乐派的作品。听听就明白那时的音乐是怎样通过二三个乐队竞奏,追求豪华气派的。这种被称作为“大巴洛克”的音乐可能以一位名为贝内沃利的作曲家为萨尔茨堡的落成而作的《节庆弥撒》为Z,这首乐曲竞用了五十三个声部!

今天我读了这边文章,受益匪浅,下次赵老师给大家继续分享有关巴洛克钢琴音乐的小知识!

简要概述巴洛克音乐(什么是巴洛克音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