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省吃俭用毕生积蓄拿来助学)(1)

9月6日,在金山区上师大二附中的教师节活动现场,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的老人向学校捐赠了她所有的存款——30万元人民币。这位老人是该校的退休老师高新,她已累计捐款60多万元。几十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为学生们上了令人动容的一课,也让希望薪火相传。虽然高老师至今仍孑然一身,但她并不孤独,因为她心中装着学生、社区、社会这个大家庭。

第二天,石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咏梅,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陶乐慧,办事处副主任沈磊来到位于街道辖区的金山区第一社会福利院看望慰问高老师,感谢她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对社区发展、公益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向她献上教师节的祝福。

一线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省吃俭用毕生积蓄拿来助学)(2)

为教育她忙了大半生,也奉献了所有家底

今年86岁的高老师在石化街道是一名传奇式的人物。1976年,她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放弃了生活安逸的市区生活,支援上海石化建设,来到了起步初建、地处远郊的石化一中(上师大二附中前身)。在学校里,高老师担任政治老师和政治备课组组长,她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全身心投入到金山区教育事业中,也因此荣获了1989年上海市园丁奖。

教了一辈子的书,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最不忍心的是看到学生辍学。还在市区教书时,有一名学生没有报名,家访时才发现这个家庭刚离异,家里一贫如洗。看到孩子无助的眼神,高老师和家长协商将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这名学生,直到学生入伍从军。

1989年,高老师从教育战线退休,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她,却开始琢磨着为社会做些什么,因为在她心中有一个梦想,帮助更多的人。

“那时,高老师拎着一个装满10万元现金的马夹袋就来捐款”,上师大二附中校长蔡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脸上写满了敬意。当时是2015年,当天正逢上师大二附中30周年校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学校收到了这10万元捐款。由于没有留名,校长辗转打听才知道是高老师,她特意将攒下的钱捐给金山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帮助学校的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和杰出老师。

其实,早在抗美援越时,刚工作不久的高老师就和母亲一起捐款500元(这在当时已是家中的一半积蓄);汶川大地震时,高老师毅然将积蓄用于帮助都江堰灾区的学生;2009年,高老师又向金山区红十字会捐赠了人民币15万元,定向帮助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就读的都江堰学生。

“高老师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教师,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鲜亮旗帜,她以一颗纯粹、真挚、大爱的赤子之心回馈社会,为学校发展和公益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蔡文校长这样评价她。

一线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省吃俭用毕生积蓄拿来助学)(3)

她感动了社区,也收获了最美的“姐妹花”

2005年,高老师成为了石化街道四村居民区谈心室的负责人。打开厚厚的谈心记录本,见证着一桩桩家长里短的琐事,也凝聚着高老师对社区年复一年的心血和汗水。

“3月10日,郭阿姨感到生活寂寞、心情郁闷”,高老师开导她多参加老年人学习活动和娱乐活动;“6月3日,张阿姨倾诉其儿子啃老,要求保管她的退休金”,高老师劝说她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老年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小小的谈心室,在高老师的努力下,解决过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帮助过求助的居民,也为社区与居民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老师得知小区内有几位学生生活困难,她随即拿出5万元成立“四村帮困基金”,助力他们成才。正在上初中的小温已接受高老师资助多年,在成绩优异的她眼中,高老师既是自己的“亲人”,更是自己的标杆,“在我最迷茫的时候,高老师点亮了我的心火,让我心无旁骛地学习,她就是我的明星”。

被高老师感染的还有曾经共事的蒋明海老师。30多年前,蒋明海认识了同校的高老师,当她了解到年过半旬的高老师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未婚,还要独自照顾家中老母亲,蒋明海十分感动。此后,蒋明海只要一有空便主动帮助照顾高老师和她母亲,不久她与高老师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高老师的母亲去世之后,蒋明海成了她唯一信任的“亲人”。蒋明海隔三差五帮高老师打扫屋子,洗洗晒晒全包干,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贴心的关爱,把高老师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一坚持便是30余年。

久而久之,这对爱满社区的“姐妹花”退休老师在金山区成为人们的佳话。对此,蒋老师表示,“高老师的眼里只有别人,这种崇高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但她对自己却疏于照顾,所以我一定要照顾好这样一位高尚的老师。”

一线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省吃俭用毕生积蓄拿来助学)(4)

对别人“豪气”,她对自己却格外“苛刻”

高老师对学生“豪气”,对居民无私,对自己却节俭得近乎“自虐”。“去过高老师家的人都会吃惊,非常简陋。除了书,没有一点像样的家具和家电。”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慧剑介绍,原来高老师住在石化四村477号1楼,在她家约30平方米基本没装修的“毛坯房”里,连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在大家看来生活必备的家电都没有,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台修了又修的老旧电视机。为每月节省水费,她在自家院子里放了十多个塑料桶接雨水洗衣洗菜、浇花拖地;她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一份饭还要分成三顿吃……其实高老师的退休工资并不低,可她将自己的物欲降到最低,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而那些她想方设法省下来的钱也都捐了出去。

一线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省吃俭用毕生积蓄拿来助学)(5)

如今,年事已高的高老师在蒋明海的劝说下,通过石化街道、四村居委会的安排,住进了福利院,享受晚年生活。那套她仅有的,陪她走过大半生的老房子也被她卖了。可卖房钱一到账,高老师又动起了“主意”,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当时,很多人劝高老师,“这是您的养老本,千万不能捐了”,可高老师习惯性地“一根筋”,她说,“我孑然一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曾有人问过她,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用这些钱颐养天年,还这么瞎折腾,图个啥?高老师会心一笑说:“我就像一根橡皮筋,能伸能缩,生活过得去就行。作为老师,我追求的是精神生活,能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薄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