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结婚礼堂上要哭,亲人离世的灵堂上要哭。中国人的眼泪里除了水,少量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包含的内容可多了。

一般情况下,哭是一种情绪表达。但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哭还被赋予礼的意义。红白二事上流的泪,不仅是在哭感情,这些哭还有自己的名字--哭丧、哭灵、哭嫁...

林黛玉对于生活的感触(哭都能是门生意)(1)

哭泣

林黛玉对于生活的感触(哭都能是门生意)(2)

凤凰落在桌子上,哪个女儿肯离娘

《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中记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反’。”赵太后为自己女儿送嫁时,扶着她脚后跟哭泣送行,这可能是哭嫁礼俗的滥觞。

出嫁

在以前,比起父母的哭送,新娘子的哭嫁,礼节更多。

按礼俗,婚礼前后哭嫁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过礼哭、娶亲哭和发亲哭,这就是“新娘三哭”。

林黛玉对于生活的感触(哭都能是门生意)(3)

哭嫁

哭嫁的传统礼数在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叫法不同。

在巴蜀地区,哭嫁叫坐堂。清代吉道人《味蔗轩随笔·坐堂词》写:“婚姻之礼,各省风俗不同。然酌礼准情,各省亦大同小异。亲串颂女之词,谓之'坐堂'。”

边哭边唱是哭嫁礼最常见的形式,哭声伴着歌词,泪水里都是新嫁娘诉不尽的别离忧,还有对父母养育恩的感激。

哭嫁的礼数在变,但是哭不舍和哭祝福的心从来没变过。

生死轮回全由天,人生终点都是泪

《仪礼》书中《士丧礼》片记载:“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先入,门右北面;卒奠,主人出,哭者止。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妇人即位于堂,南上,哭。”

可见在古代,葬礼上是不能随便哭的,何时哭,何时止,都有礼数讲究。人生最后的终点要有完美的告别式。

林黛玉对于生活的感触(哭都能是门生意)(4)

贵族繁琐的哭法礼数是身份的象征,平明百姓家的哭礼,更多是对离世亲人的不舍和哀悼,同时这哭灵的方式也随着时代在改变。

这都能是生意,林黛玉活在想到能发家致富

《新京报》曾经有一篇专栏《职业化了的哭灵人》。

据说,死者在离开人间以前灵魂还会在家里停留一段时间,哭灵也就成了检验后辈是否孝顺的标准。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褒贬不一的职业:哭灵人。

哭灵是个技术活,老人“走”后,家属请职业的哭灵人到现场代自己行孝,哭灵人不光是哭而已,他们还要唱,以“亲人”的身份唱不舍,唱感恩。

而且哭灵人在送棺时,还主导一路上休息几趟,哪次该哭,哪次该休息,整个流程清晰明了。

林黛玉对于生活的感触(哭都能是门生意)(5)

表情包

说到底,大家是自己哭还是请专业哭灵人都是要表达自己对逝去者的爱。而葬礼上的礼节是对吊唁者的尊重。

悲也哭,乐也哭,这些泪里藏着大家对生活的寄托和希望。

最后借用《新京报》的原话:孝心的方式有很多种,请不请哭灵人也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但每个人不能忘的是,生前尽孝。

===============分割线====================================

【大家顺手关注下啊,每周更新三次内容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环球礼仪网】或勾搭公众号:【环球礼仪(huanqiuliyi)】

等待大家来撩哦,有什么特别想知道的也可以来问小编嘛,虽然小编也可能不知道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