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田常欲作乱于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田常欲作乱于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田常欲作乱于齐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译文:孔子说:“跟着我学习而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具有奇异才能的人。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善于言辞的有:宰我,子贡。善于文笔的有: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贫穷。端木赐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去经营工商业,端木赐推测的行情经常非常准确。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

译文:孔子所礼敬的人有周都的老子;卫国的蘧伯玉;齐国的晏仲平;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孟公绰。

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并世。

译文:孔子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的时间比这些人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译文: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这就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孔子说:“颜回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他饮食简单,居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是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的,颜回却不曾改变自己的意志。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译文:他在听我授业时,像一个愚笨的人,下课后我考察他,私下与他交谈,他却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其实一点也不愚笨。”“任用你的时候,能匡时救世,不被任用时,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颜回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译文:颜回才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去世。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的学生,我的学生们越来越与我亲近。”鲁哀公问孔子:“夫子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孔子回答说:“我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会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他寿命很短,早逝,现在就没有这样的学生了。”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译文: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译文:孔子评价闵损说:“闵子骞十分孝顺!他侍奉父母,顺从兄长,别人对着他的父母兄弟夸赞闵损,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不做士大夫的家臣,不接受昏君的俸禄。所以他说:“如果有人再来召我,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以北隐居。”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译文: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冉耕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译文:冉耕得了绝症,孔子前去探望他,孔子从窗户伸手握住住冉耕的手,说:“这都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冉雍,字仲弓。仲弓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在外处理事务时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教化百姓时百姓会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的对待你的政令。这样的话,你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人会对你有意见,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也不会有人对你有意见。”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认为仲弓在德行方面很有成就,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胜任卿大夫这样的官员。”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方说:“杂色的牛生出红色的小牛,两角长得周正,即便你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的神灵难道就会嫌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译文: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了季氏家臣之长。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季康子请教孔子说:“冉求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有百辆兵车的采邑,冉求是有能力把那里的军政事物管理好的。至于他仁德不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译文:季康子又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子路与冉求的情况是一样。”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

译文:冉求问孔子说:“听到君主的命令就应该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是应该立刻行动。”子路问孔子说:“听到君主的命令就应该立刻行动吗?”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什么命令都立刻行动呢?”子华感到这件事很奇怪,不解地说:“我大胆地请教老师,为什么问同样的问题,而老师的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回答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要激励他。仲由做事胆大妄为、不顾后果,所以我要抑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