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社戏》发表100周年

作者:周令飞

2022-11-07 09:15

©原创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难忘今宵。站在这个戏台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一百年前,我祖父写下《社戏》一文,这样描绘他外婆家的社戏舞台:“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绍兴市水乡社戏(纪念社戏举办水乡社戏)(1)

这是一幅多么让人兴奋、期盼、缅怀的社戏图画啊!今晚,我们孙端的村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将一同欣赏这千年流淌的社戏腔韵,聆听曾让鲁迅如痴如醉的摄魂之声。

“社戏”起源于当地群众对于土地的崇拜和丰收的祈望。“社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根柢。依赖土地以农为本的老乡,春盼风调雨顺,秋望五谷丰登,演戏祭神。这个“神”就是“社稷神”,演的戏也就叫“社戏”。勤劳纯朴的绍兴人民为社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河网密布的水乡环境为社戏创造了天然舞台。人民群众是绍兴社戏热情的观众,也是绍兴社戏主要的作者。

绍兴市水乡社戏(纪念社戏举办水乡社戏)(2)

“社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长江中游,后来由安徽传入绍兴。南宋大诗人陆游至少在七篇诗章中吟咏了当时绍兴社戏的演出情景。明代散文大家张岱在其名著《陶庵梦忆》中也生动记述了绍兴社戏演出的盛况。

而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生于斯,长于斯,对清末孩提时代看过的水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他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和杂文《女吊》《门外文谈》《二丑艺术》《脸谱臆测》等作品以及许多书信,对绍兴社戏有生动的描绘和精辟的论述。在鲁迅这些灵动的文字和深情的回忆中,我们读到了绍兴社戏扎根土地的人民性、雅俗共赏的普适度、声情并茂的感染力、深入浅出的教化功;我们懂得了为什么绍兴社戏具有“铜锣响,脚底痒”、“龙门三棹把船开,为看灯头逐队来”、“看得男人不出畈,看得女人忘烧饭”的强大诱惑力,使之成为即便在影视时代仍能尽显魅力,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艺生活、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社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绍兴市水乡社戏(纪念社戏举办水乡社戏)(3)

社戏,不仅是民俗文化的形象反映,同时也是当地群众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真切写照。如今在社戏里,听得见农民群众幸福小康的欢歌笑语,摸得到他们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脉搏跳动。

社戏往往与庙会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次孙端的社戏活动,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专业剧团和业余演员各显身手,特色集市和水上竞技交相辉映,彩绘乌篷船别具一格,给“坐乌篷观社戏”的千年遗风赋予新的意蕴。市、区有关部门和孙端街道为第一届“水乡社戏”作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鲁迅文化基金会也一直把弘扬鲁迅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宗旨。作为孙端的一个居民,我愿将我的余生献给故乡,与大家一起打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片希望,舞台搭在水中央,水上社戏正开场。让我们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把社戏唱得更加红火、更加响亮!

作者系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本文是作者11月6日在“水乡社戏”大汇演上的致辞。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