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因《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最久远、最广泛,影响也最大,故被列在了四大民间传说之首。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美丽、最浪漫的一个节日——这就是“七夕节”。
在晴朗的七夕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在南瓜棚下或葡萄架下甚至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这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流传下来,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话题,成为诗人们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千百年来,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七夕的诗歌。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最早描写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的诗歌要追溯到东汉末期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描述了牵牛、织女被地阻隔在了银河的两边,织女终日弄机织布,因思念牵牛而哭泣流泪,渴望和他相见,但又被“盈盈一水间”隔开,最终还是“脉脉不得语”,只得饱受着相思的熬煎。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描述的是牛郎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娘娘用银河隔开后,终日过着哭泣流泪的悲苦相思生活,那么,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则不落前人窠臼,一洗嗟叹悲泣之态,而着力歌颂了牛郎织女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贵的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中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七夕夜晚,牛郎和织女正从银河的两岸沿着鹊桥向一处走去;尽管银河极其宽广,但他俩的身影终于越来越靠近了。他们乘着金风沾着白露,虽然一年就相逢这一次,但却胜过了人间无数次的相会。他们相会时的柔情似水,相逢的时光像梦幻一样很快就要过去了,他们怎么忍心回头看喜鹊搭成的归路呢。于是,两个人表达了共同的心愿:只要是两个人感情真挚,长久相爱,又何须早早晚晚地长期厮守在一起呢?虽然相会是短暂的,但爱情是永恒的,这是超凡脱俗的爱。念牵牛而哭泣流泪,渴望和他相见,但又被“盈盈一水间”隔开,最终还是“脉脉不得语”,只得饱受着相思的熬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而在七夕这天,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更是世上无数的有情男女或热恋中的人们,面对着星空,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祈求牵牛织女星赐予他们天长地久的美好爱情。连风流倜傥的皇帝李隆基也未能免俗。据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玄宗和杨贵妃到骊山行宫避暑。秋天七月,牵牛和织女相见的夜晚,刚过半夜,杨贵妃让两旁的侍卫到东、西两边的厢房休息,自己独自侍奉玄宗。玄宗依靠着她的肩膀站立着,仰望着牵牛织女星而被感动,两个人秘密发下誓言:愿生生世世做夫妻。说完,二人便手握着手小声哭泣。
这就是白居易在 《长恨歌》 中写到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而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秋夕》则反映的是宫女门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和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这样的情景:七夕夜晚,宫廷内白色的蜡烛发出的光亮映照着冷冷的绘有图画的屏风,乘凉的宫女们,用轻巧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皇宫的石台阶,在秋天的夜里冰凉如水,宫女们坐在台阶上仰望着牛郎织女星。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不但古人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美好爱情的象征而写入诗文,它也成为现代诗人捕捉的美好意象。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写道: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在这里,诗人也幻想着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七夕是个内涵丰富的美丽的节日。它表明: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华民族,虽经历了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束缚,但从来就不缺乏想象和浪漫,七夕节的浪漫色彩一点也不逊于西方的情人节。近年来,那些从西方舶来的节日正在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我不是一个盲目排外者,但我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为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七夕邀你对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