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直说,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鲁迅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

电影《八佰》2017年9月开机,2018年4月杀青,整整拍了230天。

拍摄前,导演管虎说:“趁着我还在圈里有点话语权(赶紧拍了吧),如果连我都不做这件事,以后可能就没人做了。”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2)

本文会参与到热点问题讨论,内含剧透,介意慎读。

  • 一、 揭开尘封的历史

这是一场没开始就注定败局的战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犯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由于训练、武器等方面落后,我方节节败退,上级下令大部队撤出战场,仅留下一个营团阻击断后。

副团长谢晋元带领423名士兵领命,出于战略考虑,谢晋元对外提供了一份800人的驻守名单,史称——八百壮士。

所有人心知肚明,这个营团是用来“送命”的,70万大军都撤了,这四百多人决计撑不过三个小时。

当时,这些死士选择了建筑坚固、易守难攻的四行仓库作为驻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3)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当时闸北最高大的建筑。原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因此被称为四行仓库。

该仓库背靠租界,为避免弹药落入租界,得罪英法等国,日军没有选择使用重型武器,而是靠着小型装备和人员优势抢攻。

这次战役的亮点在于,谢晋元带领四百多名战士,坚持抵抗,苦守四天,打退了敌人六次进攻,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大部队稳定后,上级安排这一营团撤入租界,然而一进入租界,谢晋元等人就遭到了软禁,时间长达四年。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4)

1941年4月的一个早上,谢晋元被汪伪政府刺杀,结束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 二、 最动人之处

影片长达三个小时,多种戏剧冲突激荡着观众的情绪,其中,姜武和王千源这段“色色”的对话最为动人。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5)

姜武饰演的老铁是个“瓜怂”, 这个角色承担了影片最多的笑点,他软弱,胆怯,又有点可爱。

敌人进攻时,老铁吓傻了,干脆把自己埋进麻袋堆里,然而观影的你不会怪他,因为他只是想要活着。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是个硬汉,他和老铁有很多对手戏,两人一个“硬气”一个“软弱”,一个“流俗”一个“旷达”,他们的碰撞十分有趣。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6)

最初枪响时,肥硕的老铁居然伏在羊拐胸前,双手使劲揉搓,羊拐回过头说:“别摸了,摸的我心慌。”

他俩的交流从“摸”开始,也在“摸”结束。

休战时,老铁突然问羊拐:“你不会没碰过女人吧?”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7)

羊拐把自己正吸着的烟塞进老铁嘴里,睥睨浅笑,问道:“你告诉我啥感觉。”

老铁说:“告诉你可以,你得把一包烟都给我。”

羊拐扭过头去装好自己的烟说:“这可是我的命。”

抗住与敌军多次交锋后,上级要求队伍撤离四行仓库,作为“铁血硬汉”代表,羊拐主动留下善后,做了“敢死队”中一员。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8)

决战前,老铁和羊拐隔着电梯栅栏对话,老铁说:“我告诉你那是什么感觉”。

“一看见啊,脑子就迷糊了,双手一摸上,觉得满手都是香的,身体控制不住地哆嗦。”

两个男人吸着烟,白雾缭绕中,一个听,一个讲,脸上都是高深莫测的神色。罢了,羊拐深吸一口气叹道:“真好啊,下辈子一定好好享受。”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9)

这段表演,不抓你,不挠你,不用血泪烘托,不用豪言壮语拔高,只道出一份最世俗的心愿,更像两个小男孩的调皮,一语未毕却已催人泪下。

羊拐这个痞帅的角色也因这一段情景显得更为饱满,他不再是一个标签化的“死士”,而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可爱到令人心痛。

  • 三、 影片被割裂吗?

欧豪饰演的端午是影片上半场的主角,他是一个农村来上海“打扫战场”的年轻人,误被队伍收编,起初一直伙同游兵散勇,想要逃跑。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0)

电影的前半部分跟随端午展开,从一个对上海充满陌生感的普通人视角,迅速把观众带入影片。

同时,端午身上也承担着“英雄成长”的责任。

有人说,影片前半部分讲述端午等人的英雄成长史,后半部分却把镜头转向谢晋元团长,展开对战斗意义的探讨,这是前后割裂,扭曲而魔幻。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1)

持有这种观点,大概是忘记了影片的大前提——真实事件改编。

导演管虎曾对这部电影做过定位,他说:“希望有近似纪录片的感觉。”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2)

对于“记录性”影片而言,事实路径决计不可抹杀。

有人认为影片结尾,营团“撤退”给全片泄气了,那么,是否所有战争题材,都必得死守孤城、同归于尽,那才算得上荡气回肠?

如果导演为了制造这样的“痛快感”去改编结尾,恐怕才是真正的扭曲事实,导致整部电影变质。

分析下影片后半部分为什么要转换视角?

原因在于,这是一部内容宏大的电影,仅从端午一个底层士兵的角度,不足以展现战役全貌。

影片过半,端午的成长也基本完成,这时,观众需要站到更高的位置,去知晓更多内容,团长谢晋元无疑是最佳选择。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3)

在谢晋元的世界,观众能够看到上层决策,政治较量,看到一个英雄团队领导者的自我挣扎,这是绝对不同于前半场刻画的,普通士兵是否敢拿枪,是否敢面对生死的挣扎。

两个视角完美结合,才让观众看懂这场战争。此外,谢晋元是这场战役的灵魂人物,他值得浓墨重彩。

  • 四、 既然要撤退,谢晋元和日军“约战”是否多余?

有多少人看懂,战役真正的结束不在影片结尾,而在日军首领约见谢晋元这场戏

屡次抢攻都失败后,日军首领来到四行仓库外,点名要见谢晋元。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4)

日本人骑着黑马而来,谢晋元也骑上了那匹白马,这里插一下大白马在影片中的用途。

这匹一开场就在仓库里意外发现的大白马贯穿全片,一直在仓库附近奔跑,笔者看来,这匹马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在所承载的人身上。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5)

回顾全片,这匹白马只被两个人骑过,一个是电影前半部的主角端午,他去世后,在弟弟的想象中,他骑着这匹马化身赵子龙,准备独战千军万马。

影片中曾有人说:“赵子龙护着国呢。”端午骑马宣告着,这个曾经普通的,端起枪也不敢杀敌的村里娃娃,已经成长为一位真正的爱国英雄。

白马身上承载着爱国精神,它连接了历史和现在,连接了端午和团长,片尾处,白马依然站立仓库前,等着下一个爱国之士。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6)

因此,它也连接着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会永远有所传承。

谢晋元骑在马上,与日军互通姓名,接着日方说了最关键的一句话。

日军首领说:“接下来将有人来替代我指挥,我是个失败者。

日军首领自认是个失败者,因为他没有攻下四行仓库,而打败他的是谢晋元领导的四百多名勇士,所以影片实际在这里宣告了战役结果——八佰勇士取得胜利。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7)

这才是这场“约战戏”最大的意义——宣布战绩。

此后,谢晋元迎来了黄晓明扮演的上级领导,领导劝其撤离,两人深入探讨战争意义。

黄晓明说:“你们的坚守不过是一场戏,是给全世界看的表演,再演下去没有意义。”

至此,观众看待这场战争的视角又提升一个高度,似乎能读到某些“潜藏在背后,意味深长的东西”。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8)

最后,黄晓明问:“是这些勇士的命重要,还是你谢晋元一个人的名誉重要?”谢晋元选择了前者。

于是影片承接历史,进入到收尾阶段,营团连夜撤离,这个故事也基本讲述完成。

  • 五、要不要去电影院看

影片中有一段女童军冒死给四行仓库送旗的情节,营长谢晋元说:“升旗,可以向世界表明我们的士气,但会引来敌人更猛烈的攻击,升还是不升,听大家的。”

一个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升,在自己的地盘儿,干嘛TMD不升?!”

这句“三字经”,说的真好听。

该片有很多类似小设计,制作可谓精良,幕后有国内金奖电影人和好莱坞顶尖团队坐镇,开拍前演员进行过严格军事训练。

说到演员,这部电影带给笔者最大的惊喜是魏晨,因为从头到尾就没有认出他来,直到现在我也没办法把曾经的快乐男生,和那个皮肉如钢铁锻造的硬汉联系在一起。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19)

开拍前,剧组花费一年时间搭建占地200亩的实景建筑,一比一挖“仿真”苏州河。

拍摄中,仅“冲桥”一场戏就用到300颗照明弹,每颗造价8000元。

导演管虎更是耗费十年神思,拼上半生经验,力求呈现出最满意的效果。该片推荐影院观看,制作精良,而比制作更精良的,是人心。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20)

这部电影一直让笔者想起鲁迅笔下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历史给了八百壮士使命,这场战役给了管虎使命,就如同牺牲的义士给了鲁迅使命,这部电影给了媒体使命,笔者写这篇文章是完全自发的。

管虎拍《八佰》的出发点与鲁迅写文章的出发点一致:纪念烈士,唤醒更多人潜藏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21)

具体到每个人,你能悟到几分,就要看你用情有多深。

我们享受和平已久,这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先烈用血肉之躯与魔鬼所做的交换,《八佰》——怕你会忘记,所以来提醒你。

八佰电影姜武和王千源完整对话(与宏大场景相比)(22)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