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小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畏首畏尾害怕一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畏首畏尾害怕一切(畏首畏尾有时也是智慧)

畏首畏尾害怕一切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小弟。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显示自己的威风,就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来开会,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都是这样,当自己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把其他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的君王喊来,展现军事经济实力,让大家自觉地推选他做武林盟主(霸主),然后自己半推半就地如愿当选了。

可怜的是那些小国家,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郑国地处晋国与楚国之间,左右为难,那个年头,小国家吃口饭不容易啊。郑国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加会议。

这还得了,太不给面子了吧,大哥邀请,小弟竟然不来。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准备敲打敲打。郑穆公得知后担惊受怕,万一晋国打过来,小小郑国可就完了。于是急忙写信给晋灵公,先是大谈特谈郑国与晋国在历史上一直哥俩好,同穿一条裤子,拉近下距离,然后说明郑国的处境,表达郑国的态度,对晋国绝对没有二心,大哥永远是大哥。

信中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所以没有能接受您的邀请出席会议,实在无可奈何啊,我也很想见到您英武的样子。古话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意思是我们头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好的地方呢?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可以庇护的场所,只求有个地方安身即可。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只想有口饭吃,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对你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这一切都是被逼的。

先是谦恭有礼,然后说了自己处境艰难,夹在中间快要崩溃了,头也怕,尾也怕,好为难啊,表现可怜巴巴的样子,赢得晋灵公的同情,接着就是赤裸裸地威胁,我们如果连口饱饭都吃不了,那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反正都是一死,不如拼他一把,谁要是逼我,我们就投靠他的敌人。

原本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无论谁最先有了盟国,谁就会占优势,成为胜利者。晋灵公不是傻瓜,细细品读来信后,心中非常担忧,狗急了就跳墙,万一把郑国逼急了,跟楚国成了拜把子兄弟,我们就会吃大亏,算了,还是不向郑国兴师问罪,派人好言安慰郑穆公一番,最后握手言和。

畏首畏尾,在文章中表示前也怕,后也怕,表现出郑国当时悲催的样子,夹在两个大国中间,左右不是人,生存艰难。后来这个成语就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畏首畏尾,有时也是一种智慧,两边都不得罪,让两边都有所顾忌。而且胆小的人,一旦爆发,那是威力巨大的,所以不要轻易去欺负那些平时畏首畏尾的人。但我们平时做事情,干工作,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否则容易失去很多机会,外在表现可以畏首畏尾,但内在的性格绝不能畏首畏尾。(如果你喜欢我的作品,请给个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