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1)

说到描写杭州西湖的诗词、文句,你能想到什么?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然,还有今人唱词中的“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

总之,文人眼中、笔下的西湖,总是美的,总是风景如画的。

不过,也有例外。

《儒林外史》中,著名的文章选家马二先生就不同,他游了一回西湖,眼中不见美景,只见两样——吃食、女人。

下面以马二先生游程为序,节选几处,让大家看看这次非同一般的西湖游。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2)

1.出发:吃茶,看女人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紬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

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

看,先在茶亭喝了几碗茶,然后啥也不干,直接坐在牌楼前看女人:一船一船看,看了五六船;一个一个看,看梳妆,看衣服,看模样,看脸上疤瘌、麻子……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3)

2.开游:吃面,吃茶,看女人

接下来,继续西湖游。

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

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

……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这回,马二先生看沿湖酒店的羊肉、蹄子、海参,没钱买,便吃面,不饱,就喝茶吃处片(处片就是处州笋片,马二先生是处州人,即今浙江丽水人);吃完喝完,马二先生又开始看女人,这回是看船上女人换衣服,看了十几个人换,然后“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好像啥也没看。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4)

3.中间:吃茶,拜御书,看美食

马二先生游览西湖的中间部分,书中是略写的,只说他走过了六桥,……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等等。

途中,他“吃了一碗茶”,在一个“三间大楼”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赶紧“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

之后,路过一个花园,得知布政司房里有人在此请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这段游览,除了膜拜御书,就是艳羡美食。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5)

4.结束:看女人,吃点心

马二先生首次西湖游的最后行程,是逛净慈禅寺。

才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级。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

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捵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

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走多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这回,马二先生不一样了,改变之前先吃喝再看女人的惯例,成了先看女人再吃喝。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6)

而且,还有两个不同。

第一、之前,马二先生只是看女人,这回他还闻——“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而且,他不光看,不光闻,还在女人堆里乱走乱撞——“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

第二、之前,马二先生不过是喝茶、吃面,不饱就咽唾沫、干眼馋,可这回,他买了一堆点心,“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这两个改变,说明什么?说明马二先生心态的变化:一天逛下来,美食、女人对他的刺激,没有因为西湖如画美景在侧而平息,反而变得更加强烈,“看”不足,便“闻”,便“撞”;而且,精神受到的刺激,转化成身体的放纵,他放纵食量,“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7)

这就是马二先生首次游西湖的全部了,没有风景,只有食、色。

出现如此境况,其实不难理解。

马二先生因仗义疏财为蘧公孙解困而囊中羞涩,在杭州,他吃不好甚至吃不饱,身体缺油水,甚至处在饥饿状态,自然特别在意美食,自然满眼的吃喝。

马二先生一直游走在不同城市,靠为书商选文为生。从书中看,他一直单身漂泊,不见家眷陪伴,不见回乡探亲。而且,以他的耿直迂腐,想来也不会去烟花柳巷走一走。如此,单身寂寞的他,出门一游,满眼只看女人也就不奇怪了。

说归说,其实,我在这里没有笑话马二先生的半点意思,他的表现,不过是人之常情。

想想,饿着肚子逛西湖,谁有吟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雅兴?!

鲁迅先生说的,“(马二先生)西湖之游,虽全无会——颇杀风景,而茫茫然大嚼而归,迂腐之本色固在”。

马二先生,只是迂腐,却是真实可爱之人。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8)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儒林外史》写西湖,没有几句美景,这自然不是作者吴敬梓眼中无景、笔下无景,而是因为他写的是马二游湖,是以书中人物的视角看西湖。所以,眼中无景的是马二先生,而非作者。

书中人物眼中无景,作者笔下所以无景。

这正是吴敬梓的高明处。

马二先生游西湖梗概(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游西湖)(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