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踩着细碎的阳光,穿过浓匝的绿阴,走进热情似火的盛夏。
这个季节,有天高白日午的炎热,也有凉生为室空的清凉。
心静则清,心清则凉,正如宋代诗人邓深所言“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1.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出自宋代邓深的《夏日寓山斋》。
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
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
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邓深是南宋诗人,宋高宗年间高中进士。
根据史书记载,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品德高尚,为时人所称赏。
致仕后,寄情山水,曾在湖畔筑居,并题名为“明秀”。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多为送别酬赠和山水田园之作,语言清新,意境悠远。
这首《夏日寓山斋》便很能体现他的诗风。
诗歌首联紧扣标题,点明了季节和地点。
同时通过“扫地”,营造了一种不染尘的清幽氛围。
接着的颔联,描写的是室外的画面。
栖息在松架上的鸟儿,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带来阵阵清风,
而颈联则转入室内描写。
书床、琴匣、茶鼎、熏炉,诗人仿佛只是在写房间的布局装饰。
但是透过这些家具,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焚香抚琴,品茗阅书的画面。
诗人的高雅情怀,悠闲生活由此可见。
而最后的尾联,则是转入抒情议论。
只要内心平静,心无杂念,那么炎炎夏日便可与冷秋一样,清凉舒适。
整首诗来看,通过室内和室外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幽雅的氛围。
最后的抒情议论水到渠成,意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夏意深浓,日长太古。
修一颗自在心,不管世事纷纭,我自岿然不动。
修一颗清静心,不惧炎天热恼,我自心地清凉。
2.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销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中唐最负盛名的大诗人,同时也是整个唐朝留诗最多的诗人。
他的诗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语言平白如话。
根据北宋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记载,他每次写完诗,都会念给老妪听。
若能听懂,则定稿,否则就修改,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老妪能解”。
这首《销暑》便很能体现他的这一诗歌风格。
整首诗来看,无一生僻字,以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了“心静自然凉”这一哲理,引人深思。
诗歌首联自问自答。
如何才能消除夏日的暑热与烦躁呢?只要安安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就可以了。
设问的写作手法,不仅多了一层曲折波澜,而且有利于引发读者的关注,不可等闲视之。
接着颔联两句围绕“端居”展开描写。
眼中不见多余的事物,耳边不时传来清风拂窗的声音。
这里诗人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营造一种极其清静的氛围。
如果说颔联的“清”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颈联则是从心理层面着笔。
只要内心宁静,摒除杂念,放空思想,暑热自散,凉意顿生。
而这样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所以诗人最后才会发出“难更与人同”的感慨。
整首诗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破除烦暑赖清风,但能心静即身凉
沐一缕清风,携一颗云水禅心。
在长夏的光阴里,寂静欢喜;在散淡的流年里,冷暖自度。
3.心清不借甘瓜镇,几静惟闻古墨香
出自清代郝懿行的《夏日口占》。
人言三伏暑天长,我有间中逃暑方。
山气西来朝带爽,窗风北过午生凉。
心清不借甘瓜镇,几静惟闻古墨香。
更喜眠余湘簟冷,蝉声乱落读书床。
郝懿行是清朝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
他在嘉庆年间高中进士,因为当时官僚队伍臃肿,以致无缺可补,所以只在户部挂了个虚职。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读书和著述。
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不乏经典,例如《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等,对后人研究古典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至于诗文方面,留下的作品不多,这首《夏日口占》算是其中的代表,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凉的夏日避暑图,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歌首联同样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节令。
人人都说三伏日长炎热,我却有避暑的方法。
“人言”与“我有”相互呼应,构成了一种悬念,引人入胜。
再来看颈联两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山间宁静清凉的氛围。
山间的清晨,岚气流动,带来阵阵清凉;中午时,北面的窗户清风拂过,凉意顿生。
而接着的颔联两句开始描写所谓的“避暑方”,与首联相呼应。
心境清凉,无需借用冰镇的甘瓜来消暑;内心平静,缕缕墨香,萦绕鼻尖。
一个“不借”,一个“惟闻”,将他内心的宁静与悠然刻画到了极致。
最后的尾联,通过描写“湘簟”,和“蝉声”,触觉和听觉双管齐下,将他的这种心境推向了的顶端。
整首诗来看,虽然描写的是炎炎夏日,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淌着一股清凉的气息,读后令人神清气爽。
生涯物外浑无事,静中自足胜炎蒸。
南风暖窗的日子里,闲坐时光一隅,漫阅一卷诗书,静听一树鸣蝉。
在浮世清欢中宠辱偕忘,在云水禅心里寂静欢喜。
炎天夏日长,心闲岁月静。
行在季节的阡陌上,携一抹白云,沐一缕松风,煮一壶闲茶,书一纸墨香。
季节炎蒸如火,时光寂静如莲。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